易观高级分析师董旭:中国云计算生态化是大势所趋!

简介:

近日,易观分析师顾问群组总经理、高级分析师董旭受邀参加《拥抱云端·连接未来2016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云端峰会》,详细解析了目前中国云生态行业现状、演进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她认为中国云计算生态化是大势所趋,云生态企业关键成功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据中心的资源,二是技术能力,三是合作伙伴的数量以及质量,四是企业客户的生态的维系和关系的稳定。


易观分析师顾问群组总经理、高级分析师董旭

以下是演讲干货:

在今天下午跟大家看一下中国整个云生态行业的发展,其实今天我们腾讯的合作伙伴大会的主题是两个关键词:开放和分享。

我个人认为,今天整个云计算的行业,云生态的行业应该是在开放和分享大的概念和理念的一个情况之下,非常原生的一个行业。共享经济它本身是一个核心,它的实质是围绕着多维精准的数据分析,把时间和空间做到有限的重组和重构,跟上中国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任何一个企业在未来,或者说任何一个企业在今天的进程过程中,如果是只希望在这个行业中能够顺势而为做好企业的运营,需要去应用云计算、云生态等一系列的产业各方的力量,我们才能够在今天这样一个中国经济大的环境之下,企业能够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

云生态厂商类型以及关键成功要素

今天整个云生态的情况。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PPT,这个是云生态厂商的类型以及关键行业成功要素的梳理,其实今天大家会发现,整个的云生态的厂商它有一个不同的业务拓展的侧重或者是业务出发点的侧重,基本上目前提供云生态服务的企业是从四个层面进入到这个市场中,包括互联网的企业、基础的云计算的服务商,垂直化的云计算的服务商以及通讯设备厂商,共同构成了这个市场的参与者和服务提供者。

不同的企业我们做了一个总结,发现云生态行业企业关键成功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据中心的资源,二是技术能力,三是合作伙伴的数量以及质量,四是企业客户的生态的维系和关系的稳定。再往下是垂直到行业的应用层面的解决方案。

我们知道,云是有硬件和软件的分层。除了硬件基础的设备这样的技术层面的完备以外,其实大量的云生态的服务企业之所以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是因为他们能够垂直到各个行业能够提供这个应用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天垂直到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是云生态厂商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个行业的业务要素。最后,就是整个软硬件一体化的能力,也是为这个提供服务作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支撑。

刚才嘉宾分享的时候也提到了为什么我们今天会从云计算到云生态的一个布局,原因是因为今天从企业客户的差异需求来去看的话,我们会发现,大量中国的中小企业在云服务这一块的需求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一个不同,或者是差异化和多样性,也许很难有一个企业能够全是自己的团队来服务的客户,所以也造成了今天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推动了从云计算到云生态的行业的演变。

我们也是对这个企业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做了相应的梳理,第一类是转型的需求。它可能有业务上云,有应用的功能开发以及体验的相应诉求,这些很多是传统的企业,他们在线下或者是在使用云服务之前,自己其实是有很多的业务和很多的数据,很多的模型都是在自己的业务框架之内去实现,但是目前需要通过上云的方式有一个多样化的诉求的满足。

第二类是很多企业需要一站式的服务内容。包括刚才也提到了像混合云,一站式云生态服务,也是给这个市场提了要求。

第三个选择标准,这个是中国目前大量的企业在云生态的服务上的一个需求的多样性,所以这也是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大量的云计算的服务商开始往云生态去走,这个是很重要的原因。

云生态四个演进模式

今天基于这个市场的多样性和差异化,基于未来共享经济在这个市场当中的一个主导的地位,我们也会看到,提供基础云生态演进的过程,包括这四个演进模式,包括我们说应用市场的模式,什么意思?就是基本上可能这个定义或者是这个概念不是很准确,大概的一个思路就是提供一个类似于交易市场或者是应用市场的一个平台,能够使得合作伙伴的各方基于这个平台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从硬件到软件甚至是垂直到行业一系列相应的服务,这也是今天非常大的一个市场的趋势和路径。

刚才大家看到,我在每一个框框里面都放了企业,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沿着这个思路去走,这个是比较有代表的。我们在观察云生态市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各个企业在这四个方向上都会有相应的侧重和业务布局。所以,今天这四个是对大方向和路径的梳理。

一是应用市场模式。生态化发展成为云计算产业大势所趋,云计算企业纷纷选择通过应用商店的模式构建云生态系统。云生态系统中的成员希望能否互利共存、资源共享,形成互赖、互依、共生的关系,共同维持整个系统的延续和发展。应用市场恰恰是实现多方合作共生最合适的举措。未来云计算的竞争是云生态之间的竞争。对于国内服务商来说,生态圈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一大关键因素。应用市场作为主流并且经过市场验证的模式将成为主流云计算厂商未来发展生态圈首当其冲的选择。

二是跨界融合模式。这个跨界融合包括软硬件,包括传统和互联网等一系列的,像我们刚才说的,因为企业客户的需求千差万别,非常的多元,所以使得很多的企业在云服务这一块,或者说使用互联网相关的服务的时候,它其实是从零起步,所以它手里从硬件到软件,到一系列的传统业务、互联网业务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通过一个有效的整合才能实现。所以,今天云生态的企业也开始通过跨界融合的模式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

三是垂直场景化PaaS生态。垂直到各个场景,比如直播的场景,支付的场景,你在不同的场景上是需要不同云的计算和云服务能力的部署。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直播,当主播去直播的时候,对企业而言,我们说你从数据的存储计算等一系列的服务上,包括应用上比如滤镜都要基于这个场景来提供布局。

四是基于Docker打造PaaS平台。在新科技相应的弊端上,它的安全性都是会今天我们需要关注的,或者是在新科技发展过程中,会需要去迭代的方式。所以,这也是想给大家去从云生态未来发展路径上帮助大家梳理四个相应的思路,也可以让大家去看一下基于我们现在自己的企业业务,哪些更适合或者是哪些关键点是我们去甄选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非常重要与我们业务相契合的点。

最后,是对整个我们看到云生态的回顾,从硬件到软件,再到行业应用的各个方向的与云生态相关的链条给大家作了一个梳理,在这里我想去做几个方向性或者是大家关注的行业的总结。这个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从最中间的硬件再到数据中心,然后我们再到系统的部署层,最后到业务部署层,从业务部署层会演进到各个垂直行业上去解决方案,大数据解决方案,行业云的服务,包括SAAS各个方面HR、客服等一系列的基于这个产业链条,教育的培训,创业的平台以及媒体的一个链条的布局,都是今天非常重要组成这个云生态架构或者是云架构体系的一个关键组成。

云生态行业发展趋势

最后,想说几个未来的大家比较关注或者是未来对这个行业比较有影响的几个趋势:

一是整个云生态的行业其实在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上将会加速的完备推进。这件事情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良好的成长动力,我们说包括存储中心、数据中心的建立,其实是很多对于区域的经济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带动,对于人才的回潮有一个非常良好的补充的一个推动力。

二强调的是垂直行业的纵深或者深入到行业的解决方案、甚至未来是跨业的解决方案变得非常重要,无论对云生态企业还是使用云服务的企业而言,这个跨界本身和深入到行业本身是非常重要的甄选的一个条件。

三是新的科技和新的技术对于云计算和云生态行业本身的一个推动,将会更多的比任何其他的行业都要有一个更大的推动力来去改革这个行业,或者说令这个行业更加高速的一个成长。

所以,今天其实是用很短的时间帮助大家去回顾了一下整个的云生态的企业的一个现状,关键的成功要素包括我们说国内的中小企业在诉求上的一个差异,以及我们所看到的整个云生态的企业在业务层面的一个发展路径,到最后和大家一起回顾了整个中国云生态的不同的链条的参与者的一个状态,也是希望很短的分享能给大家业务和内容上未来布局的一个相应的启示。

大家有什么关于互联网,关于云计算,关于整个大数据行业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会后有一个在线或者是线下的交流。我今天的分享就是以上这些。


本文作者:佚名

来源:51CTO

相关文章
|
存储 安全 开发工具
深入了解云计算架构:从基础到高级
云计算架构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中备受瞩目的话题。它已经在商业、科学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企业提供了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效率。本文将深入探讨云计算架构的各个方面,从基础概念到高级特性一一介绍。
|
分布式计算 Kubernetes 大数据
为什么说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说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说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
|
7月前
|
存储 安全 网络安全
阿里云云计算高级工程师ACP认证(Alibaba Cloud Certified Professional - Cloud Computing)考试大纲
介绍阿里云云计算高级工程师ACP认证(Alibaba Cloud Certified Professional - Cloud Computing)所需具备的知识及学习方法等。
1968 1
|
7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边缘计算
云计算大势所趋:从基础到未来,探析发展趋势
云计算大势所趋:从基础到未来,探析发展趋势
|
架构师 关系型数据库 中间件
|
20天前
|
存储 安全 网络安全
云计算与网络安全:技术融合的双刃剑
在数字化浪潮中,云计算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着企业和个人用户步入一个高效、便捷的新时代。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如影随形,成为制约云计算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本文将探讨云计算服务中的网络安全挑战,揭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并提供实用的安全策略,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场技术与安全的较量,同时指出如何在享受云服务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2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