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公众号“懂企业的品高云”上,记者看到这样的介绍:邱洋,品高云(BingoCloud)产品总监,国内首个商用云操作系统——BingoCloudOS云操作系统由他的团队创建,从2008年开始,他见证了品高云从零到现在的过程。品高拥有7年的云计算产品商用经验,在这期间作为定位于“懂企业的云”产品厂商,使用其自主研发的“具备IaaS+能力的云操作系统”,帮助包括招行、腾讯、招商局、广州地铁、国信证券、广州政府等超过150家大型企业和政府解决了组织整体上云的挑战。
为什么品高把自己定位成“最懂企业的云”,“懂”体现在什么地方?作为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兵,邱洋认为企业上云的难点是什么,又有哪些经验分享?
6月9日,《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独家电话采访了邱洋,听他娓娓道来品高云的心经。
品高云产品总监邱洋
不同的企业
不同的上云路径
云计算经过10年的发展早已落地,但不同类型的企业上云的路径却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很多企业做云都是从中小企业或者互联网企业市场切入的,因为它们似乎更需要云、更容易上云。但为什么品高没有选择这两类市场,反而是选择了大中型企业云市场呢?
在邱洋看来,这是基于品高对市场的判断。因为不同类型的企业上云的路径不一样。中小企业或者互联网公司往往没有历史的信息化包袱,它们都是轻资产、没包袱,需要的是快速响应业务创新需求,其系统是可以重构的,它们希望所有的服务都构建在云上,用云的伸缩能力来灵活支撑业务快速变化。从资源获取角度讲它们更愿意选择成本低的公有云。但公有云已是打价格战的一片红海市场。
而传统的大、中型企业则不一样,它们都有着沉重的IT包袱,历史遗留应用、早期硬件、供应商产品储备,乃至现有IT人员技能等,都不可能一夜之间抛弃重来。从资源获取角度讲大中型企业倾向于选私有云或者部分公有云。为了遗留资产传承的需要,大中型企业刚开始上云时倾向从IaaS开始而非PaaS,因为后者需要通过重构代码来适配PaaS平台。但单纯IaaS只负责调度基础设施,无法直接让应用具备资源池、弹性等云计算特征。这就要求有一种云要在承担IaaS的功能同时,在保留现有IT技术的前提下,让应用也具备云化能力。大中型企业需要在IaaS云平台的基础资源调度能力之上,具备传统基础软的自动化交付能力,如负载均衡、RDS(关系数据库)、WAS中间件等,甚至可以通过平台的应用自动化部署能力扩展更多的软件交付内容。而通过将这些沿用至今的基础软件的云化,来带动传统应用的云化,是传统大中型企业上云的一条持续可演进的道路。
这正是品高所长,且品高云的思路也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演进。
品高云发展历程
邱洋向记者介绍,品高成立于2003年,已经有14年服务大中型企业客户的经验,目前公司在全国有上千人的服务团队,其中90%以上是技术人员,能够为客户提供厂商级的服务能力支持。同时,为了打动大中型企业,品高还通过了目前在云软件厂商中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最高的CMMI5级认证和企业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认证。
在2008年,源于大型企业客户的刚需,品高决定自己研发一套面向企业的云平台——品高云。经过近两年的研发和测试,品高云的第一个商用版本问世。从最早的开发测试到生产系统支撑、从企业传统应用到互联网业务支撑、从小规模私有云到大规模的公有云、从提供通用类功能到行业特性功能,“一直以来,品高云产品研发的路径是自主研发,布局开源,瞄准企业级私有云市场,通过IaaS和IaaS+的能力叠加,优化支撑企业应用。”邱洋说。
而对于品高云的核心产品能力,邱洋如此总结:核心产品是BingoCloudOS云操作系统,它的竞争力在于:
第一,具备超大规模的资源调度能力,邱洋透露目前可以做到一云调度一万六千台物理服务器;
第二,自主研发高性能SDN控制器,可以实现单云8万台分布式交换机的控制,是市面云平台最大规模,同时可以接入包括趋势、360、山石网科在内的目前市面主流的云安全产品;
第三,提供灵活多样的自动化云服务,可以做云编排、大数据处理,提供超过50种标准化云服务,相关API兼容AWS。
品高云产品亮点
除了核心产品技术能力外,品高在服务能力上也具有一定的软实力,其团队有过万台物理服务器的运维经验,在大规模运维能力很重要;品高云有像广州电子政府云这类的政府机构或者大型企业的云蓝图设计和规划实施能力;品高云不只做私有云,也做公有云,像早期的电信西部信息中心天翼云、互联港湾公有云等云的底层都是和品高合作建设的。
大中型企业上云的难点所在
品高云非常擅长帮助传统企业上云,目前已经有150+大中型企业成功经验。随着实施云计算战略的逐渐深入,品高发现,大中型企业除了考虑自身异构的云基础设施(多样虚拟化、多样存储、多样网络、多样应用)之后,开始逐渐向多数据中心,甚至公有+私有的混合云模式演进。
那么,传统大中型企业上云的实际难点在什么地方?
邱洋总结为历史包袱、人员技能和整体规划三个方面。
“传统大中型企业如何把遗留下来现有的异构的硬件架构,异构的软件架构,不同厂商的软件应用和管理架构统一管理起来,实现可演进式创新是一大难点。另外,现在的新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很快,传统企业的技术人员对某项专业技术可能研究很深、很擅长,但是对于新技术的跟进就会差一些。同时,很多大中型企业上云没有整体思路,参考别家来做,实际上企业之间各有不同,需要更成熟的经验引导。”
邱洋以典型的国企、高新技术企业和金融机构三个案例向记者详细阐述。
01
中车时代电气
早在3年前,中车电气就做了虚拟化,但因为中车电气是自己运维,并没采取外包形式,虚拟化之后,物理机+虚拟机需要管理的东西更多、更复杂,最终并没有达到提高ROI的效果,而且无法实现支撑运维新技术系统。
针对这种情况,品高云为中车电气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虚拟化向自动化转变,自动化的虚拟化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第二步是应用入云与优化,不是简单地把应用变成一个虚机放到云里,而是结合应用解耦再配合云服务来实现;第三步规范云管理,实现管理创新。目前,中车电气已经把核心应用(除小机之外)的都迁移到虚拟化平台,实现了IT的云化服务,并制定云管理规范,接下来打算在整个中车集团推广最佳实践。
02
科大讯飞
邱洋介绍,作为国内语音识别领域的佼佼者,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引擎非常成功,众多导航软件和智能手机的人机对话和语音输入系统都采用了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引擎。如此强劲的语音识别引擎自然也应用了云计算技术,不过,在其云平台构建时,如多数企业一般,科大讯飞也经过了云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挑选”和“磨合”。
科大讯飞曾尝试过开源OpenStack,也曾选择过与Vmware合作,不过发现,语音识别引擎在运行时会遭遇瓶颈。因为其语音识别引擎是计算密集型的应用,通过虚拟化平台的内存管理均会成为性能瓶颈。而品高基于容器技术,早在2012年就实现了对高性能计算的支持。当科大讯飞找到品高并完成实际测试后,发现品高云可以帮助让其语音识别引擎的性能得以显著提升。自此后,科大讯飞果断拥抱品高云。
品高云为科大讯飞制定了四步走计划:第一步新开发测试上云;第二步生产技术场景上云;第三步行业应用软件上云;第四步研究院核心技术上云。早在2013年品高和科大讯飞就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在政府、公安、教育领域内展开全面合作。
03
国信证券
作为一家金融企业,国信证券早已实现了大量的虚拟化,对资源要求非常大,并需要引入AWS、Azure等海外的一些公有云。这种跨资源式部署带来管理一致性问题,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
品高云为其制定了三步走规划:第一,梳理资源池,不只简单分为测试、生产,而是更精细梳理细致分类;第二步,构建统一管理平台纳管私有云和公有云,基础资源也实现API化,全部用API去交付本地和公有的资源;第三步,基于基础的API构建高级服务,包括RDS、大数据等,同时又避免厂商锁定,已经运行在AWS上的服务可以无缝迁移到品高云中,反之亦然。
品高云就是凭借自身的云编排(即异构资源的API化)、自动化交付和云服务创造能力,帮助众多客户完成底层资源的API化、上层应用的规划部署和云服务创造的完整生命周期的云服务交付。
借势“一带一路” 助客户走向全球
10年前亚马逊发布世界第一款云计算产品时,没人预测到未来全球大公司都想在巨大的云计算空间分得一杯羹。而得益于中国大型企业出海浪潮,本土云计算厂商也在服务这些企业的同时,为一同走出去蓄势待发。
品高云拥有服务150+大中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其中不乏正在“一带一路”最前沿的大型国企,如招商局集团、国药集团、南车集团以及广州地铁等。品高云不仅服务于这些正在走出去的“中国智造”企业,也为国际化发展做好了准备。
从产品层面看,品高云能够兼容国外主流的云计算服务和接口,这其中就包括与目前海外用户非常熟悉的亚马逊AWS的各种服务API和功能相兼容。在这种设计下,围绕AWS的集成商、开发商以及硬件厂商的解决方案可以继续使用,同时客户已经运行在AWS上的服务可以无缝迁移到品高云中,反之亦然。互联港湾与品高云的合作也能为客户出海提供一致性、低成本、管家式的云服务。
品高云平台基础架构概览
随着“一带一路”这样划时代新航线的开辟,国内云计算厂商也势必将与大型企业一起拓展海外,齐头并进,彰显大国力量。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