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3— computed的实现原理

简介: 【9月更文挑战第5天】Vue3— computed的实现原理

在Vue 3中,computed 属性是通过 Vue 的响应式系统实现的,特别是利用了 Proxy 对象来拦截对象属性的读取和设置操作,以及通过依赖追踪和缓存机制来优化计算属性的性能。下面我将通过代码示例来简要说明 Vue 3 中 computed 的实现原理。

Vue 3 中 Computed 的核心思想

  1. 依赖追踪:当访问计算属性时,Vue 会追踪这个计算属性所依赖的响应式数据。
  2. 缓存:计算属性会基于其响应式依赖进行缓存。只要依赖没有变化,多次访问计算属性会立即返回缓存的值。
  3. 重新计算:当计算属性的依赖发生变化时,计算属性会重新计算并更新缓存。

简化版代码演示

为了简化说明,这里不会展示 Vue 3 的完整实现,而是提供一个简化的 computed 实现框架。

// 假设有一个响应式系统的基础,这里用简单的 getter/setter 代替
function reactive(obj) {
   
    const handlers = {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 这里可以添加依赖追踪逻辑
            console.log(`Accessed: ${
     key}`);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 这里可以添加依赖更新逻辑
            console.log(`Changed: ${
     key} to ${
     value}`);
            return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
    return new Proxy(obj, handlers);
}

// 简化的 computed 实现
function computed(getter) {
   
    let value;
    let dirty = true; // 标记计算属性是否需要重新计算
    const effect = () => {
   
        if (dirty) {
   
            value = getter();
            dirty = false; // 重置为干净状态
        }
    };

    // 这里需要有一个依赖收集系统,但为简化,我们假设它已存在
    // 实际上,Vue 3 使用的是 effect scope 和 track/trigger API

    // 返回一个具有 getter 的对象,该 getter 会在访问时触发 effect
    return {
   
        get value() {
   
            effect(); // 访问时触发重新计算(如果 dirty)
            return value;
        }
    };
}

// 使用示例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0
});

const doubled = computed(() => state.count * 2);

console.log(doubled.value); // 触发计算,输出 0
state.count = 1; // 触发 setter,但这里不会立即更新 doubled
console.log(doubled.value); // 再次触发计算,输出 2

注意

  • 上面的代码是一个非常简化的示例,没有实现 Vue 3 中完整的响应式系统和依赖追踪机制。
  • Vue 3 使用的是 effect 函数、effect scopetracktrigger API 来管理依赖和触发更新。
  • 在 Vue 3 中,computed 实际上是通过 effect 函数来包裹 getter 函数,并在 getter 函数执行时自动追踪依赖。当依赖变化时,Vue 会通过 trigger 函数来触发相关 effect 的重新执行。
  • 缓存机制是通过闭包中的 valuedirty 标志来实现的。当依赖变化时,dirty 标志会被设置为 true,从而在下一次访问计算属性时触发重新计算。

希望这个简化的示例能帮助你理解 Vue 3 中 computed 的实现原理。

目录
相关文章
|
7天前
|
开发工具 iOS开发 MacOS
基于Vite7.1+Vue3+Pinia3+ArcoDesign网页版webos后台模板
最新版研发vite7+vue3.5+pinia3+arco-design仿macos/windows风格网页版OS系统Vite-Vue3-WebOS。
111 10
|
4月前
|
缓存 JavaScript PHP
斩获开发者口碑!SnowAdmin:基于 Vue3 的高颜值后台管理系统,3 步极速上手!
SnowAdmin 是一款基于 Vue3/TypeScript/Arco Design 的开源后台管理框架,以“清新优雅、开箱即用”为核心设计理念。提供角色权限精细化管理、多主题与暗黑模式切换、动态路由与页面缓存等功能,支持代码规范自动化校验及丰富组件库。通过模块化设计与前沿技术栈(Vite5/Pinia),显著提升开发效率,适合团队协作与长期维护。项目地址:[GitHub](https://github.com/WANG-Fan0912/SnowAdmin)。
735 5
|
1月前
|
缓存 前端开发 大数据
虚拟列表在Vue3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有哪些?
虚拟列表在 Vue3 中通过仅渲染可视区域内容,显著提升大数据列表性能,适用于 ERP 表格、聊天界面、社交媒体、阅读器、日历及树形结构等场景,结合 `vue-virtual-scroller` 等工具可实现高效滚动与交互体验。
249 1
|
1月前
|
缓存 JavaScript UED
除了循环引用,Vue3还有哪些常见的性能优化技巧?
除了循环引用,Vue3还有哪些常见的性能优化技巧?
146 0
|
2月前
|
JavaScript
vue3循环引用自已实现
当渲染大量数据列表时,使用虚拟列表只渲染可视区域的内容,显著减少 DOM 节点数量。
95 0
|
4月前
|
JavaScript API 容器
Vue 3 中的 nextTick 使用详解与实战案例
Vue 3 中的 nextTick 使用详解与实战案例 在 Vue 3 的日常开发中,我们经常需要在数据变化后等待 DOM 更新完成再执行某些操作。此时,nextTick 就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将介绍 nextTick 的基本用法,并通过三个实战案例,展示它在表单验证、弹窗动画、自动聚焦等场景中的实际应用。
410 17
|
4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API
Vue 2 与 Vue 3 的区别:深度对比与迁移指南
Vue.js 是一个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的渐进式 JavaScript 框架,在过去的几年里,Vue 2 一直是前端开发中的重要工具。而 Vue 3 作为其升级版本,带来了许多显著的改进和新特性。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比较 Vue 2 和 Vue 3 的主要区别,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版本之间的变化,并提供迁移建议。 1. Vue 3 的新特性概述 Vue 3 引入了许多新特性,使得开发体验更加流畅、灵活。以下是 Vue 3 的一些关键改进: 1.1 Composition API Composition API 是 Vue 3 的核心新特性之一。它改变了 Vue 组件的代码结构,使得逻辑组
1500 0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缓存
Vue中method与computed的区别
为了说明method与computed的区别,在此我想先来看看computed属性在vue官网中的说法:模板内的表达式是非常便利的,但是它们实际上只用于简单的运算。在模板中放入太多的逻辑会让模板过重且难以维护。
1075 0
|
9天前
|
JavaScript
Vue中如何实现兄弟组件之间的通信
在Vue中,兄弟组件可通过父组件中转、事件总线、Vuex/Pinia或provide/inject实现通信。小型项目推荐父组件中转或事件总线,大型项目建议使用Pinia等状态管理工具,确保数据流清晰可控,避免内存泄漏。
110 2
|
3月前
|
人工智能 JavaScript 算法
Vue 中 key 属性的深入解析:改变 key 导致组件销毁与重建
Vue 中 key 属性的深入解析:改变 key 导致组件销毁与重建
54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