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累计装机全国第二 青海光伏全产业链如何炼成?

简介:

由于受到补贴下调和光伏组件生产成本下降的影响,2016年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了迅猛发展,其中光伏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从本期开始,本版将连续推出“光伏发展较快地区亮点管窥”系列报道,重点关注青海、内蒙古、河北、宁夏这四个光伏产业发展较快省(区)发展亮点。

数据显示,2011~2016年,青海光伏累计发电量267.23亿千瓦时,其中2016年全省光伏累计发电量达到59.48亿千瓦时;截至去年底,全省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82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二。

据了解,青海作为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近几年来,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并相继建成柴达木、共和两个百万千瓦级大规模集中并网光伏发电基地。如今,青海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

  亮点一 所有光伏电站配件“一站搞定”

资料显示,青海全省年总辐射量达5800~7400兆焦/平方米,省内可用于光伏发电的荒漠化土地达10万平方千米。凭借得天独厚的光照资源和荒漠化土地资源,自2009年开始,青海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光伏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培育和发展光伏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获益于光伏组件价格的下跌以及国家光伏发电项目上网标杆电价的确定,青海在当年就有42个争取优惠电价的光伏发电项目获准建设,其中柴达木盆地光伏装机容量首次突破百万千瓦。随后,连续3年启动实施了三个百万千瓦级光伏电站群建设工程。其中,2014年8月,全球最大   水光互补并网光伏项目———中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龙羊峡水光互补二期530兆瓦并网光伏项目,在海南州生态光伏产业园开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群。使得青海光伏发电势头持续 “领跑”全国。

基于以上原因,2014年,全球领先的光伏逆变器制造商阳光电源落户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投入2亿元用于光伏产业逆变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目前阳光电源(青海)公司逆变器产能为1吉瓦,可以满足青海及周边地区光伏逆变器的供应。

尤其在2015年,“以政策带建设,以并网带电站,以电站带产业”的政策极大地带动和增强了青海全省光伏制造企业的积极性,光伏制造业投资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产业链条更加合理。

青海省经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青海吸引了包括阳光电源、中电投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中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亚洲硅业等在内的众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发展铸锭、切片补链项目,培育逆变器、支架、光伏玻璃等配套产业。现已初步形成从“硅材料—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系统集成—光伏电站”完整的产业链及配套产业群。如今,在青海,所有光伏电站配套产品都能“一站搞定”。

亮点二 光伏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据了解,近几年来,青海通过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在提高光伏制造产业链整体匹配程度的同时,鼓励现有企业以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为纽带,推进行业兼并重组,持续优化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产业体系生产效率,巩固和扩大光伏制造产业基地的集群效应。

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说,多晶硅行业作为全省近年来培育起来的新兴战略产业,自亚洲硅业落户青海东川工业园区以来,目前整个行业生产技术不断取得突飞猛进,多晶硅生产成本已由当初的每吨300多万元,大幅下降到30万元以下,已初步奠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优势。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中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海分公司生产的单晶、多晶电池平均转换率分别达到19.6%、18.1%,处于行业先进水平。阳光电源(青海)公司生产的逆变器输出功率为60千瓦,是世界上首款效率达到99%的商用化逆变器。

另外,根据现有产业基础,青海着力打造全国光伏产业重要基地,成立光伏产业科研中心,紧跟发展前沿,全面提升全省光伏领域专业研发水平,并通过建设若干不同类型的集中式光伏储能电站及系统应用示范工程,增强光伏并网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大   规模推广应用储能电池提供技术支撑。

除此之外,青海还以提升光电转化效率为核心,一方面加快高倍聚光电池组件的生产和推广应用。另外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开发转化效率18%以上薄膜电池、20%以上的N型电池,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同时,通过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应用,持续提升行业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水平,攻克了还原炉国产化、冷氢化、N型电池等一批技术难关。目前,青海光伏产业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亮点三 弃光率相对较低

一直以来,弃光问题是影响西北地区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数据显示,2016年,西北五省(区)光伏发电量287.17亿千瓦时,占全网总发电量的4.57%;利用小时数1151小时,弃光电量70.42亿千瓦时,弃光率19.81%。

为根治长期以来制约光伏等新能源外送难、消纳难的顽疾,近年来,青海依托“电力天路”、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等工程,把光伏等新能源源源不断地送出去。

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青海电网首次通过跨区交易向华中、华东电网外送富余光伏电量1.74亿千瓦时;而根据青海与江苏两省政府所签订《2016年青电送苏框架协议》,从去年11月1日起,青海开始向江苏输送光伏等新能源电量5亿千瓦时。

另外,通过直购电交易也使得青海省内光伏电站发电量开始就地消纳。据记者了解,仅去年12月16日至31日,通过青海电力交易平台,该省海西地区128家光伏企业与盐湖工业公司展开直购电交易,直接交易电量0.31亿千瓦时;2016全年,青海省组织的光伏企业10次直购电交易中,累计交易电量达到8.76亿千瓦时。

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交易中心交易结算处副处长温振江表示,通过直接交易,不仅降低了用电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光伏企业发电年利用小时数及就地消纳能力,达到购售双方的双赢。

通过采取多项措施,目前青海在西北五省(区)中弃光率也是比较低的。西北能源监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西北地区弃光电量达到32.8亿千瓦时,弃光率19.7%,而青海省弃光率仅为3.2%。另外,和甘肃相比,去年甘肃累计光伏发电量为59.3亿千瓦时,弃光率却达到30.45%,然而去年全年青海累计光伏发电量比甘肃还多,弃光率仅为8.33%。

此外,青海还于去年11月启动了清洁能源基地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研究工作。据了解,开展此项研究工作,旨在满足“十三五”期间,青海海西、海南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大规模开发送出需要,最大程度提升光伏等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及外送能力。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目录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