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理解三次握手、四次挥手(TCP)

简介: 这篇文章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TCP协议中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通过比喻和详细的状态变化描述,帮助读者理解建立和断开连接的原理和原因。

文章目录

  • 1、通俗语言理解
    • 1.1 三次握手
    • 1.2 四次挥手
  • 2、进一步理解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 2.1 三次握手
    • 2.2 四次挥手

1、通俗语言理解

1.1 三次握手

C:客户端 S:服务器端

第一次握手:
C:在吗?我要和你建立连接。

第二次握手:
S:在的呢!来吧,确定要连接吗?

第三次握手:
C:非常确定!咱们建立连接吧。

为什么要三次握手?好麻烦!两次握手不就可以了吗?我想知道为什么。

:如果是;两次握手,S告诉C你来吧,同时S就打开了一个连接,这个时候如果C已经挂了,那S一直等C同时还开启了一个连接。
就像你和你朋友约会,你给他准备了一个惊喜,但是他却没来。

1.2 四次挥手

C:客户端 S:服务器端

第一次挥手:
C:我的数据已经传完了,我想和你断开连接。

第二次挥手:
S:好的,我知道了,但是我这边还有数据给你,你先不要和我断开。

第三次挥手:
S:我的数据已经传送完了,你可以和我断开连接了!

第四次挥手:
C:我已经收到你的让我断开连接的信息了,可以断开了。

为什么要四次挥手?好麻烦!三次挥手不就可以了吗?我想知道为什么。

:当S端收到断开连接的信息时,S端可能还有数据要乡C端发送,使用确认状态(ACK)和结束状态(FIN)要分开发送


2、进一步理解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2.1 三次握手

首先很多人会先讲下握手的过程:

1、第一次握手:客户端给服务器发送一个 SYN 报文。

2、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 SYN 报文之后,会应答一个 SYN+ACK 报文。

3、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 SYN+ACK 报文之后,会回应一个 ACK 报文。

4、服务器收到 ACK 报文之后,三次握手建立完成。

作用是为了确认双方的接收与发送能力是否正常。

这里解释一下为啥只有三次握手才能确认双方的接受与发送能力是否正常,而两次却不可以:

  •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网络包,服务端收到了。这样服务端就能得出结论:客户端的发送能力、服务端的接收能力是正常的
  • 第二次握手:服务端发包,客户端收到了。这样客户端就能得出结论:服务端的接收、发送能力,客户端的接收、发送能力是正常的。不过此时服务器并不能确认客户端的接收能力是否正常
  •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发包,服务端收到了。这样服务端就能得出结论:客户端的接收、发送能力正常,服务器自己的发送、接收能力也正常

因此,需要三次握手才能确认双方的接收与发送能力是否正常。

这个过程的我们应该要描述的更详细一点,因为三次握手的过程中,双方是由很多状态的改变的,而这些状态,也是面试官可能会问的点。所以我觉得在回答三次握手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描述的详细一点,而且描述的详细一点意味着可以扯久一点。加分的描述我觉得应该是这样:

刚开始客户端处于 closed 的状态,服务端处于 listen 状态。然后

  • 1、第一次握手:客户端给服务端发一个 SYN 报文,并指明客户端的初始化序列号 ISN(c)。此时客户端处于 SYN_Send 状态。

  • 2、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 SYN 报文之后,会以自己的 SYN 报文作为应答,并且也是指定了自己的初始化序列号 ISN(s),同时会把客户端的 ISN + 1 作为 ACK 的值,表示自己已经收到了客户端的 SYN,此时服务器处于 SYN_REVD 的状态。

  • 3、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 SYN 报文之后,会发送一个 ACK 报文,当然,也是一样把服务器的 ISN + 1 作为 ACK 的值,表示已经收到了服务端的 SYN 报文,此时客户端处于 establised 状态。

  • 4、服务器收到 ACK 报文之后,也处于 establised 状态,此时,双方以建立起了链接。

模型参考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模型参考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提示:

  • (1) SYN=1 表示该报文不携带数据,但消耗一个序号 seq=x,seq=x是客户端的初始化序列号,因为tcp是面向字节流的
  • (2) SYN=1 表示该报文不携带数据,但消耗一个序号 seq=y,seq=y是服务器的初始化序列号,ACK=1是一个确认号
    ack=x+1,表示服务器下次接收到的序号希望是x+1。然后服务器进入到SYN-RCVD等待的状态
  • (3) ACK=1是一个确认号,seq=x+1是上一次服务器回应的序号要求,ack=y+1表示客户下一次接收到的序号希望是y+1

2.2 四次挥手

  • 1、第一次挥手:客户端发送一个 FIN 报文,报文中会指定一个序列号。此时客户端处于FIN_WAIT1状态。

  • 2、第二次握手:服务端收到 FIN 之后,会发送 ACK 报文,且把客户端的序列号值 + 1 作为 ACK 报文的序列号值,表明已经收到客户端的报文了,此时服务端处于 CLOSE_WAIT状态。

  • 3、第三次挥手:如果服务端也想断开连接了,和客户端的第一次挥手一样,发给 FIN 报文,且指定一个序列号。此时服务端处于 LAST_ACK 的状态。

  • 4、第四次挥手:客户端收到 FIN 之后,一样发送一个 ACK 报文作为应答,且把服务端的序列号值 + 1 作为自己 ACK 报文的序列号值,此时客户端处于 TIME_WAIT 状态。需要过一阵子以确保服务端收到自己的 ACK 报文之后才会进入 CLOSED 状态

  • 5、服务端收到 ACK 报文之后,就处于关闭连接了,处于 CLOSED 状态。

模型参考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模型参考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特别需要主要的就是TIME_WAIT这个状态了,这个是面试的高频考点,就是要理解,为什么客户端发送 ACK 之后不直接关闭,而是要等一阵子才关闭。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要确保服务器是否已经收到了我们的 ACK 报文,如果没有收到的话,服务器会重新发 FIN 报文给客户端,客户端再次收到 ACK 报文之后,就知道之前的 ACK 报文丢失了,然后再次发送 ACK 报文。
至于 TIME_WAIT 持续的时间至少是一个报文的来回时间。一般会设置一个计时,如果过了这个计时没有再次收到 FIN 报文,则代表对方成功就是 ACK 报文,此时处于 CLOSED 状态。

参考资料: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面试必问)

相关实践学习
深入解析Docker容器化技术
Docker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Linux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Docker是世界领先的软件容器平台。开发人员利用Docker可以消除协作编码时“在我的机器上可正常工作”的问题。运维人员利用Docker可以在隔离容器中并行运行和管理应用,获得更好的计算密度。企业利用Docker可以构建敏捷的软件交付管道,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的信誉为Linux和Windows Server应用发布新功能。 在本套课程中,我们将全面的讲解Docker技术栈,从环境安装到容器、镜像操作以及生产环境如何部署开发的微服务应用。本课程由黑马程序员提供。     相关的阿里云产品:容器服务 ACK 容器服务 Kubernetes 版(简称 ACK)提供高性能可伸缩的容器应用管理能力,支持企业级容器化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整合阿里云虚拟化、存储、网络和安全能力,打造云端最佳容器化应用运行环境。 了解产品详情: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kubernetes
相关文章
|
存储 前端开发 安全
GET 和 POST 请求: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适用场景
GET 和 POST 请求: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适用场景
|
存储 算法 NoSQL
还分不清 Cookie、Session、Token、JWT?看这一篇就够了
Cookie、Session、Token 和 JWT(JSON Web Token)都是用于在网络应用中进行身份验证和状态管理的机制。虽然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特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本文转载至http://juejin.im/post/5e055d9ef265da33997a42cc
47311 13
|
网络协议 算法 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实验(华为eNSP模拟器)——第十四章 RIP协议和OSPF协议
计算机网络实验(华为eNSP模拟器)——第十四章 RIP协议和OSPF协议
计算机网络实验(华为eNSP模拟器)——第十四章 RIP协议和OSPF协议
|
11月前
|
网络协议 算法 网络性能优化
|
12月前
|
缓存 安全 网络协议
HTTP和HTTPS的区别有哪些?
本文简要总结了 HTTP 和 HTTPS 的区别,从概念、端口、连接方式、使用场景、安全性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对比。HTTP 是无状态的、无连接的应用层协议,适用于一般性网站和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HTTPS 则通过 SSL/TLS 层提供加密、认证和完整性保护,适用于涉及敏感信息和高安全性的场景。文章还讨论了两者在性能上的差异,包括握手和加密开销、缓存效果以及 HTTP/2 的多路复用技术。最终,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协议能够更好地平衡安全性和性能。
4042 2
HTTP和HTTPS的区别有哪些?
|
10月前
|
网络协议 算法 程序员
第十问:TCP协议是怎么做到可靠性的?它的可靠指的是到哪一层的可靠?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其核心特性是可靠性。TCP通过数据分片与排序、确认机制(ACK)、超时重传、流量控制、拥塞控制、校验和等机制,确保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完整性和有序性。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使TCP能够在复杂网络环境中实现稳定的数据传输。TCP的可靠性主要指的是从传输层到传输层的可靠性,传输层之上的可靠性则由应用程序负责。
624 0
|
12月前
|
存储 运维 安全
|
10月前
|
网络协议 程序员
为什么TCP需要三次握手?一文讲透!
TCP三次握手是TCP协议建立连接的关键步骤,确保客户端和服务端同步状态并确认彼此的存在。过程分为三步:1) 客户端发送SYN包请求连接;2) 服务端回应SYN/ACK包确认收到并提供初始序列号;3) 客户端发送ACK包确认服务端的序列号,双方进入连接状态。此机制确保了双向通信的可靠性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了失效请求导致的问题。
|
10月前
|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思科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 8.2.1注册、下载和安装教程(正确+详细)
本文详细总结了思科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 8.2.1注册、下载和安装教程(正确+详细),看这一篇就够啦~
28220 5
思科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 8.2.1注册、下载和安装教程(正确+详细)
|
11月前
|
网络协议
深入解析:TCP四次挥手断开连接的全过程及必要性
在网络通信中,TCP(传输控制协议)以其可靠性和顺序保证而闻名。然而,TCP连接的建立和终止同样重要,它们确保了网络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数据传输的完整性。本文将详细描述TCP连接的四次挥手过程,并探讨为何需要四次挥手来正确终止一个TCP连接。
3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