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法》为个人信息加“锁”用WiFi万能钥匙连网更安全

简介:

6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是网络安全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这部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明确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打击网络诈骗。

针对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此外,网络安全法对网络诈骗、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制度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给个人信息加把“安全锁”

实际上,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正是近年来用户最担忧的问题之一,随着购物、支付、信息获取等日常生活的“互联网化”,隐私安全侵权行为发生的频率也日渐增加。

一些不法商户非法收集用户手机号、身份证等个人隐私信息,贩卖给第三方;重要的客户信息和资料等在传输过程中被不法份子截获,造成个人财产或商业上的重大损失;甚至还有黑客非法入侵邮件、语音、信息等系统,监控他人的网络行为。这些侵权行为,轻则给用户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重则造成个人隐私泄露和重大财产损失。

不久前爆发的“勒索病毒”,便是一种侵犯个人信息的非法行为。名为WannaCry的勒索软件袭击了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被攻击者只有按照要求支付比特币才能解锁,否则个人电脑上的所有信息将遭受清除。根据BBC统计,全球有超过20万台计算机遭到感染。

目前,安全业界暂未能有效破除该勒索软的恶意加密行为,用户只能通过重装操作系统的方式来解除勒索行为,但是,重要的数据文件已经无法直接恢复。

像这样的勒索软件,早在几年前就存在,且每年呈现上升趋势。

“这次病毒扩散如此之广主要是因为利用了泄露漏洞,从技术上看并不难。国内也有类似的黑客勒索,不排除会利用这次泄露的漏洞。”对此,著名安全专家、WiFi万能钥匙首席安全官龚蔚表示,“建议受到勒索的企业和个人不要付费,否则结果一定会是收到更多的勒索。”

《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将从法律层面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和标准。作为用户,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给个人信息加把“锁”,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环境。

对此,龚蔚提出几项建议:一,手机不要轻易“越狱”,手机上的Root权限存在重大安全威胁,恶意软件一旦获得Root权限可以做很多超出用户的行为,比如窃听等等;第二,要警惕路边的扫码应用,很多山寨软件应用会利用这一方式进入用户的手机,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推送大量软件、偷取信息账号等等;第三,下载应用时要到官方认证的渠道,以避免误下载到恶意山寨软件,据统计,WiFi万能钥匙的山寨软件就高达1387个,如果用户不慎下载了这种名称和logo看上去都极为相似的恶意应用,就可能蒙受损失。

龚蔚认为,可以预见,不管是PC平台、手机移动终端,还是系统(android iOS)都可能会考虑引入这种防止打包加密的行为,在系统底层保护用户,“在未来试图打包加密用户的文档可能会有适当的用户授权,一些安全类软件也尝试在做类似的安全防护功能,防止用户文件被恶意加密,未来,这个新的个人安全防护领域会被逐渐重视。”

WiFi万能钥匙让连网更安全

除了终端,“连接”场景也是重要的一环。连接公共WiFi已经成为大部分手机用户上网的第一步,而黑客正是瞄准了这一步,将公共WiFi作为盗取个人隐私信息的渠道。这也使公众在连网时心有惴惴:使用公共WiFi连网安全吗?

龚蔚认为,绝大多数公共WiFi热点,都是安全的,针对极小部分风险热点,使用WiFi万能钥匙连网,将远远比直接通过手机系统连网要安全。

一方面,根据4亿热点大数据,WiFi万能钥匙在用户连网之前已经对风险WiFi进行了筛选和识别。通过对所有的WiFi节点取样,比如说,历史的数据有没有发生过DNS挟持,GPS轨迹变化等等多维度判断模型,WiFi万能钥匙的安全团队可以推算结果,事前预判这个节点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WiFi万能钥匙的“安全隧道系统”,能够为用户在连网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提供保障,在用户通过WiFi万能钥匙连接之后,系统会进行实时检测,确认当前的网络环境是否有对用户发起攻击的行为。

这一技术手段,在谷歌的虚拟运营商服务Project Fi也有类似应用。

“公共WiFi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么不安全。”龚蔚认为。

近年来,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先后推出公共WiFi服务:谷歌的旗下的虚拟运营商服务Project Fi,已经向所有nexus设备用户开放;微软在Windows10系统中也开启了“WiFiSense”的WiFi共享功能;最近,苹果在iOS11系统中也新增加了“WiFi分享”功能。

可见,公共WiFi本身并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只要使用安全的连网工具,用户便可安心畅游互联网。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文章
|
3月前
|
人工智能 供应链 安全
2025 年网络法律论坛 | 应对安全风险,构建韧性举措
2025年查尔斯顿网络法律论坛汇聚法律、网络安全与保险行业专家,探讨全球威胁态势、人工智能应用及监管变化等议题。主旨演讲揭示非对称威胁与供应链漏洞,强调透明度和协作的重要性。小组讨论聚焦AI合理使用、监管热点及网络保险现状,提出主动防御与数据共享策略。论坛呼吁跨领域合作,应对快速演变的网络安全挑战,构建更具韧性的防御体系。
74 1
2025 年网络法律论坛 | 应对安全风险,构建韧性举措
|
2月前
|
监控 数据可视化 安全
看得见的安全:如何用可视化大屏提升数据监测和网络预警效率
网络安全已成各组织核心议题,传统防护难以应对复杂攻击。AnaTraf网络流量分析仪通过实时分析流量,提取关键行为,提前发现潜在威胁。其可视化大屏将数据直观呈现,助力安全人员快速捕捉风险。系统基于趋势分析构建动态风险模型,实现预判而非仅报警,成为有判断力的“网络安全参谋”。在攻击无孔不入的时代,AnaTraf提供全新认知方式,以“看得见”提升对威胁的判断力。
看得见的安全:如何用可视化大屏提升数据监测和网络预警效率
|
5月前
|
云安全 人工智能 安全
构建云上安全共同体 | 阿里云亮相2024年(第十三届)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年会
构建云上安全共同体 | 阿里云亮相2024年(第十三届)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年会
|
4月前
|
运维 安全 网络安全
企业级通配符 SSL 证书:企业网络安全的坚实护盾
企业级通配符SSL证书是企业的网络“身份证”,一个证书即可保护主域名及所有子域名,简化管理流程。它采用先进加密算法,确保数据传输安全,防止黑客攻击。拥有此证书可提升网站信任度,增强品牌形象,吸引更多客户。同时,它灵活适配业务变化,降低成本,为企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4月前
|
监控 安全 Cloud Native
企业网络架构安全持续增强框架
企业网络架构安全评估与防护体系构建需采用分层防御、动态适应、主动治理的方法。通过系统化的实施框架,涵盖分层安全架构(核心、基础、边界、终端、治理层)和动态安全能力集成(持续监控、自动化响应、自适应防护)。关键步骤包括系统性风险评估、零信任网络重构、纵深防御技术选型及云原生安全集成。最终形成韧性安全架构,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的转变,确保安全投入与业务创新的平衡。
|
4月前
|
供应链 监控 安全
业务上云的主要安全风险及网络安全防护建议
业务上云面临数据泄露、配置错误、IAM风险、DDoS攻击、合规与审计、供应链及内部威胁等安全挑战。建议采取全生命周期加密、自动化配置检查、动态权限管理、流量清洗、合规性评估、供应链可信验证及操作审批等措施,构建“预防-检测-响应”一体化安全体系,确保数据保护、权限收敛、合规审计和弹性防护,保障云端业务安全稳定运行。
|
5月前
|
缓存 网络协议 安全
即时通讯初学者必知必会的20个网络编程和通信安全知识点
即时通讯IM应用开发的初学者很容易迷失在网络编程的复杂性以及通信安全的各种概念里,本文不涉及深度理论知识,尽量通过一句话或几句话让你快速了解20个相关的网络编程和通信安全知识点,希望能助你愉快地开始即时通讯应用开发。
101 0
|
7月前
|
运维 供应链 安全
阿里云先知安全沙龙(武汉站) - 网络空间安全中的红蓝对抗实践
网络空间安全中的红蓝对抗场景通过模拟真实的攻防演练,帮助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单位提升安全水平。具体案例包括快递单位、航空公司、一线城市及智能汽车品牌等,在演练中发现潜在攻击路径,有效识别和防范风险,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演练涵盖情报收集、无差别攻击、针对性打击、稳固据点、横向渗透和控制目标等关键步骤,全面提升防护能力。
|
8月前
|
安全 Windows
【Azure Cloud Service】在Windows系统中抓取网络包 ( 不需要另外安全抓包工具)
通常,在生产环境中,为了保证系统环境的安全和纯粹,是不建议安装其它软件或排查工具(如果可以安装,也是需要走审批流程)。 本文将介绍一种,不用安装Wireshark / tcpdump 等工具,使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 netsh trace 命令来获取网络包的步骤
181 32
|
7月前
|
云安全 人工智能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