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值法+TOPSIS法确定决策方案

简介: 熵值法+TOPSIS法确定决策方案

解:

  1. 定义该方案的决策矩阵X

image.png

其中,造价和建设年限为负向指标,车流和车速为正向指标

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1. 采用线性比例变换法求决策矩阵的标准化矩阵Y1

image.png

  1. 采用熵值法求解权重,对矩阵Y1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归一化矩阵P

image.png

  1. 计算熵值e(取k=0.5):
    image.png
  2. 计算差异系数g

image.png

  1. 计算权重w

image.png

采用**理想解法(TOPSIS)**确定最有方案:

  1. 采用向量归一化法求决策矩阵的标准化矩阵Y2

image.png

  1. 计算加权标准化矩阵V


image.png

image.png

  1. 确定理想解V和负理想解V


image.png

  1. 计算各方案到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SS

image.png

  1. 计算各方案的相对贴近度C

image.png

  1. 找出相对贴近度最大的方案ibest
    image.png

方案3的相对贴近度最大,故选择方案3,即C厂应该中标。

附:matlab代码

%% 定义该方案的决策矩阵:
X = [1.1,1.8,4,80;
     1.2,1.5,3,110;
     1.5,1.3,5,100];
     
%% 采用线性比例变换法求决策矩阵的向量归一标准化矩阵Y1:
Y1 = [min(X(:,1:2)) ./ X(:,1:2),X(:,3:4) ./ max(X(:,3:4))];
% 对矩阵Y1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归一化矩阵P:
P = Y1 ./ sum(Y1,1);
% 计算熵值e:
e = -0.5 * sum(P .* log(P));
% 计算差异系数g:
g = 1 - e;
% 计算权重w:
w = g / sum(g);
%% 采用向量归一化法求决策矩阵的标准化矩阵Y2:
Y2 = X ./ sqrt(sum(X.^2));
% 计算加权标准化矩阵V:
V = w .* Y2;
% 确定理想解V1和负理想解V0:
V1 = [min(V(:,1:2)),max(V(:,3:4))];
V0 = [max(V(:,1:2)),min(V(:,3:4))];
% 计算各方案到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S1和S0:
S1 = sqrt(sum((V - V1).^2,2));
S0 = sqrt(sum((V - V0).^2,2));
% 计算各方案的相对贴近度C:
C = S0 ./ (S0 + S1);
% 找出相对贴近度最大的方案ibest:
ibest = find(C == max(C));

线性比例变换法和向量归一化法是数据标准化的两种不同方法,各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以下是它们的区别和各自的优缺点:

线性比例变换法

定义

线性比例变换法(Min-Max Normalization)通过将数据按比例缩放到指定范围(通常是0到1)。

公式

[ X’ = \frac{X - X_{min}}{X_{max} - X_{min}} ]

优点

  • 保留了原始数据的分布形状。
  • 易于理解和实现。
  • 适用于数据范围已知且固定的情况。

缺点

  • 对于存在异常值(outliers)的数据,缩放效果会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 仅适用于线性变化,不适合非线性分布的数据。

向量归一化法

定义

向量归一化法(Vector Normalization)通过将每个样本的数据标准化为单位向量,即每个样本的各个特征值的平方和为1。

公式

[ X’ = \frac{X}{\sqrt{\sum X^2}} ]

优点

  • 适用于在同一数量级上的数据。
  • 减少了因不同数量级数据引起的影响,保留了方向信息。
  • 对于大数据集,计算效率较高。

缺点

  • 对于数据本身的分布没有特别考虑,所有特征都被缩放到单位向量。
  • 对于稀疏数据(大多数特征值为0),效果较差。

为什么在这里一个用线性比例变换法,一个用向量归一化法?

在上述决策模型中,采用了线性比例变换法和向量归一化法是基于不同的需求和标准化目的:

  1. 线性比例变换法
    目的是为了计算权重。在计算权重时,我们需要使用线性比例变换法将数据归一化到0到1的范围内,以便于计算熵值和差异系数。线性比例变换法在这里的优点是能保持数据的比例关系,有利于权重的合理分配。
  2. 向量归一化法
    目的是为了进行TOPSIS分析。在TOPSIS分析中,向量归一化法将数据标准化为单位向量,确保所有特征在同一数量级上,减少数量级差异对结果的影响。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计算各方案到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

综合应用

综合权重的计算和TOPSIS分析的标准化方法选择,分别采用线性比例变换法和向量归一化法,可以在保留数据原有比例关系的同时,确保不同特征之间的数量级一致性,从而得到更准确和合理的决策结果。

目录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监控 算法
信用风险评估评分卡建模方法及原理| 学习笔记
快速学习信用风险评估评分卡建模方法及原理。
信用风险评估评分卡建模方法及原理| 学习笔记
|
存储 测试技术
山东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设 实验四
第四次实验:2022年4月19日星期四,第7周 第二次部件级实验,算分
|
存储 缓存 关系型数据库
阿里云数据库 SelectDB 多计算集群核心设计要点揭秘与场景应用
在云原生存算分离架构下,多计算集群的实现从技术方案上看似乎并不存在过多难题。但从产品的角度而言,具备成熟易用的多计算集群能力且能运用于用户实际业务场景中,还有较多核心要点需要深度设计
322 23
阿里云数据库 SelectDB 多计算集群核心设计要点揭秘与场景应用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测试技术
如何应对缺失值带来的分布变化?探索填充缺失值的最佳插补算法
该文探讨了缺失值插补的不同方法,比较了它们恢复数据真实分布的效果。文章指出,处理插补尤其在小样本或复杂数据时是个挑战,需要选择能适应数据分布变化的方法。文中介绍了完全随机缺失(MCAR)、随机缺失(MAR)和非随机缺失(MNAR)三种机制,并以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数据分布变化。文章通过比较均值插补、回归插补和高斯插补,强调了高斯插补在重现数据分布方面更优。评估插补方法时,不应仅依赖于RMSE,而应关注分布预测,使用如能量距离这样的指标。此外,即使在随机缺失情况下,数据分布也可能因模式变化而变化,需要考虑适应这些变化的插补方法。
524 2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算法
XGBOOST回归预测 | Matlab xgboost(XGBOOST) 回归预测
XGBOOST回归预测 | Matlab xgboost(XGBOOST) 回归预测
|
算法 调度 Python
【调度算法】开放车间调度问题遗传算法
【调度算法】开放车间调度问题遗传算法
196 1
数学建模 :基于熵权法对Topsis模型的修正
数学建模 :基于熵权法对Topsis模型的修正
575 0
数学建模 :基于熵权法对Topsis模型的修正
|
算法 C语言
【数学建模系列】TOPSIS法的算法步骤及实战应用——MATLAB实现
客观评价方法中的一种,亦称为理想解法,是一种有效的多指标评价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构造评价问题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即各指标的最优解和最劣解,通过计算每个方案到理想方案的相对贴近度,即靠近止理想解和远离负理想解的程度,来对方案进行排序,从而选出最优方案。
【数学建模系列】TOPSIS法的算法步骤及实战应用——MATLAB实现
|
JSON iOS开发 数据格式
在 VScode 中设置快捷键快速添加注释(文件头部、文件函数)
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为了增加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我们通常会添加注释来解释代码的作用和功能。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可以在 VScode 中设置快捷键,以便快速添加注释,包括文件头部和函数注释。下面是详细的设置步骤:
6466 1
在 VScode 中设置快捷键快速添加注释(文件头部、文件函数)
|
算法
评价模型:TOPSIS法(理想解法)
评价模型:TOPSIS法(理想解法)
1941 0
评价模型:TOPSIS法(理想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