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岁末年初,各地政府提供免费WiFi的消息此起彼伏。不过,“免费午餐”迎来的却不都是掌声。知晓度不高、信号不稳定,成为政府免费WiFi的两大“堵点”,遭到了不少“吐槽”。
现在很多城市都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智慧城市”强调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通信技术,以此满足公共管理和服务以及市民的生活需要。作为其中一项配套设施,政府提供免费WiFi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认可,这本是一件让利于民的好事,不过,要把好事办好显然并不容易。
在不少推出免费WiFi的城市里,知晓度不高、信号不稳定这两大“堵点”同时存在,而这两大“堵点”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因为信号不稳定,所以免费WiFi知晓度不高;反过来,因为知晓度不高,所以影响了投资维护的热情,导致WiFi的信号更加不稳定。两大“堵点”其实源自一个原因,那就是投入不足。城市WiFi不是建几个基站这么简单,要想实现城区全覆盖,无论是前期建设投资,还是后期技术维护,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
城市WiFi“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症结是,很多城市都是政府独立运作,但在滚雪球式的资金需求面前,一旦投入跟不上,就难免会出现断档。于是,有些高调启动的城市WiFi,最终因后继乏力而成了“半拉子工程”,还有一些则因前期投入不足,从一开始就徒具象征意义。凡此种种,莫不使城市WiFi备受吐槽。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纯公益性质的免费WiFi本身就是“赔本赚吆喝”,因此很难持续加大投入,退一步说,并不是所有市民都需要城市WiFi,因此城市管理者很难无休止地动用财政资金“填窟窿”。显而易见,推行城市免费WiFi不仅需要让利于民的热情,更需要一套能维护设备长期运行的方案。
虽然城市WiFi在国内方兴未艾,但就世界范围来看,不乏已经宣告失败的案例,其中的主要矛盾就是,没有解决“钱从哪里来”的核心问题。以此为镜鉴,要想使城市WiFi一路走好,单纯依靠政府力量远远不够,找到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因此显得很重要。较为理想的方案是,如果政府对城市WiFi的布局进行统筹规划,通过购买服务的模式将建设、投资、维护等操作环节交由运营商负责,政府部门不仅可以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监管,而且能通过共建共赢提高运营商的投资积极性。
与很多公共服务一样,对于城市WiFi来说,市场在某些时候比市长更管用,关键是要明确两者之间的职责与分工。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