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浪微博放出消息称放开140字限制,本月28日在会员用户中测试,2月28日有望全面放开,而在feed流界面上依然会显示140字,也就是说扩容后的新浪微博在界面显示上其实并未有太大变化,只是将内容折叠在feed流内。
但问题就来了,既有长微博,又有长文章,微博的表现形式已经不断被“扩容”,可为何还要彻底放开140字限制呢?
放开只因内容荒?
作为社交平台的新浪微博,其最初设置140字的限制全是照搬twitter的140字符,但由于中文140字的表达丰富性远强于英文,因此,在社交属性的新浪微博内,140个字基本是不存在表述不清的问题的。这么多年来,各种辩论、爆料,也都在140个在内完成。
但随着微信的崛起,新浪微博体系内的内容创作者将创作阵地由微博转向微信。其中逻辑也很简单,微博以社交擅长,其对内容要求偏短平快,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阅读平台则引入了深度阅读成分,且由于基于熟人关系的朋友圈的传播力,使得基于微信的内容创作者更便于名利双收。
因此,大量微博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将微博作为向其微信平台“导粉”的平台,虽然微信官方出台各种政策禁止此行为,如不得将微信二维码设置为微博头像等等,但创作者仍然通过图片以及文字暗示等形式开展“导粉”工作。
三年前众多公知大V离场,微博通过加大扶持段子手维持平台的热度和用户量未出现大幅下滑。而如果微信再将段子手“拐走”,新浪微博在内容原创方面的储备将面临被掏空的风险。
面临微信的内容抽水,微博一方面引入内容分成机制,以广告分成及粉丝打赏来刺激用户在微博创作内容的激情。据官方披露,2015年前11个月,内容创作者在微博分得两亿收益。
但即便如此,由于用户关注度以及朋友圈获得内容形式的转变,内容创作者仍然将微信作为首要创作目标,自媒体评判机构新榜最初也是以做微信自媒体排行榜起家。
为避免微博彻底陷入内容荒,只能打开所有约束条件,为所有创作者松绑,以期获得更多原创内容,维持微博影响力。
社交向左 内容向右
如果一切随微博所愿,其最终的目的乃是在社交平台属性不变前提下,生成大量原创内容,用户在其微博社交生态内或原创或分享各类信息。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1、社交重传播轻原创
最初twitter设置140字符是考虑到社交平台的分享属性,用户通过简洁内容表达看法或分享状态,而短信息的观点明确的特点也适合feed流形式。新浪微博发展最初,大量观点倾向明确的社会话题亦是其迅速占领风口的主要原因。
社交平台向来以观点取胜,表述清晰观点是适合社交平台传播的。而如今,大量原创内容引入,通过长文章以及长微博等形式,微博表述内容在不断扩容,内容深度虽有提高,但却忽略了传播的观点性以及内容的短平快等利于传播的优势。
当微博放开140字之后,等同于在内容原创方面微博与微信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可微博根基的社交呢?
2、微博做大内容分发本是海市蜃楼
由于新浪以新闻闻名,因此使得微博从头至尾都有着浓浓的新闻属性,起初微博被定位社交平台,后又被称为社会化媒体平台,新浪微博似乎很难放弃自己在内容建设方面的优势。
因此,在门户移动端化最宝贵的时候,新浪将大量人力和物力抽调建设微博,新浪新闻客户端在四大门户位居最末,pc时代的光辉未能延续至移动时代。
于是,微博便寄托了新浪上下对于内容分发的所有梦想。虽然微博至今仍然坚定在走内容原创道路,并试图通过微博头条放大微博内容的传播路径,使微博成为内容和传播阵地。可遗憾的是,微博内容本就基于社交而生,内容应该在其社交生态内自行产生和传播,人为干扰因素越大微博的社交属性越淡,届时,微博还能剩下什么呢?
此次微博放开140字限制,能够看出其对内容原创发展的迫切心情,希望通过一切手段为创作者松绑,并刺激内容创作者为新浪微博量身订制原创内容。可新浪不得不面对一个悲惨的现实:原创者的注意力已走远,粉丝的阅读习惯也走远,微博如若不守住自己的社交,后果真的不乐观。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