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乌托邦之梦:“扭曲立场”能否让知识变现

简介:

最近知乎搞了两个大新闻,而这两个事件基本都是在产品层面的探索。第一是在愚人节上线了付费阅读产品“值乎”,第二是在五月份知乎盐Club活动宣布推出实时问答产品“知乎Live”。

两个事件和产品结合在一起来看,颇有意思。因为中国付费阅读氛围不浓,在这种环境内,知乎这样一个高质量的知识社区想来打破这一定律,确实体现了几分高傲的“倔强”。也能给人几分期待——知乎作为积聚了最多精英人群的社区,一直都存在着“扭曲力场”,这里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和坚守,希望能够“站着”知识变现,这是是离知识变现最近的 “乌托邦”。

从产品架构看知乎Live的逻辑

对笔者来说,最关注的应该是知乎Live。因为这样一个“社区+社群”的模式,更加容易营造出知识讨论的氛围。

知乎Live的产品架构是非常有意思的。答主可以创建一个Live,它会出现在关注者的信息流中。用户点击并支付票价(由答主设定,一般是9.9元– 499元不等)后,就能进入到沟通群内,答主和其他用户便在群内开始问答沟通。

值乎的落脚点在于“值不值”,而知乎Live的落脚点在于社群氛围和讨论模式,更加注重用户的参与感。事实上,这与知乎各个题目之下,展开充分讨论的社区氛围是一脉相承的。

以李开复在知乎Live就创业话题进行了答疑分享为例。定价499元的200张门票刚开放便一售而空,当日收益10万元。很多网友入群不是为了娱乐,而是真正为了能够与创业导师李开复展开深入的交流沟通,以此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准及眼光视野。

在这样一个产品架构之中,一方面分享者可以通过传授知识、经验获得一定的收益,另一方面,愿意付费的用户也会有机会充分参与讨论。且不谈知乎早就是自发研究讨论的氛围,付费入群这种模式也能通过一个小小的门槛,让内部的知识氛围得到更好的维护。

当然,知乎Live最核心的意义其实还是在于能够真正让知识分享者能够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带来一定的收益。今天网红直播如此喧嚣,不少网红通过简单的唱唱跳跳都可以日赚数十万,那些知识分享者更应该得到尊重。知乎正是通过自身的社区氛围以及专业保障,以此为知识分享者创造这样的机会。

产品激进大胆背后的内在驱动力

知乎在今年尝试了值乎和知乎live,这说明知乎的产品形态正在逐渐丰富。事实上,过去几年,知乎在产品形态上的变化其实不大,更多还是基于问题展开讨论。但是今天,在产品层面的变化,比过去几年要来的更加激进和大胆。

透过现象去看本质的话。这是移动端知识交流产品进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知乎内在商业驱动力的必然结果。用知乎创始人周源的话来说,近一年以来,移动端用户对于知识交流有着全新的场景化需求,是时候做出改变,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交流工具。

从这两年来的相关案例可以看到,有关系统化知识分享的社群越来越多。比如说钛媒体的“钛坦白”公开课、插座学院的插座公开课都是通过微信群的方式来展开分享。但不得不说的是,通过微信群来展开这样的讨论有时还是会面临各种限制,比如说群内讨论氛围不浓,大部分人都是在潜水围观甚至对内容毫无关心,部分分享者也会存在驱动力不足的问题。

这种基于微信群的产品改造不是不能做,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微信这样的超级APP来说,专为公开课改造微信群有些“杀鸡用牛刀”的味道。但这种事情由知乎这样的知识社区来做,确实显得调性吻合。

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让知乎内容内部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和层级。对知乎而言,知乎问答、专栏、live三个层级让“知识”有了不同的分享形式,显得逻辑性也更强。

比如说一个专业领域的分享者,他可以通过答题的方式积累粉丝,可以通过专栏的形式输出观点,当面对受众的讨论需求时,他还可以开通Live,通过收费的方式让自己在讨论答疑的过程中获得一小笔收入。虽然其中形式各异,但每一个层级的存在,都让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在其中得到了凸显。

这种突出专业知识的产品层级的思路也在让知乎的专业性得到凸显,产品逻辑上的搭设,也使得知乎在商业化路径上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知乎的“扭曲立场”能否让知识变现

知乎Live能不能让知识真正变现,这个很难回答,因为笔者也无法确认。毕竟在目前的大环境之中,付费获取内容,是相对困难的一件事情。无论是音乐、电影、书籍等各个内容生产行业都是如此。

但是知乎是有“扭曲立场”的,知乎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么多年构建下来的社区氛围让知乎用户有自己的性格、调性。这帮有知识、高学历且喜欢抖机灵还有几分高冷的人,和微博、微信、QQ、贴吧以及其它平台上的人行事逻辑是不一样的。

知乎上曾经有这样一个问题:经常上知乎会带来什么错觉?

有一个答案是这么说的:国内985、211大学毕业,留学后在国外或北上广定居;年入百万,爱玩相机、耳机,穿优衣库;平时最大爱好是读书和健身,做得一手好菜,尤其善用烤箱;周末会飞去另一个城市,跑一个全马然后回来……

虽然说这个答案有些夸张,但是却是也说明了这是一个普遍高素质的社区,在这里,有一些实验,有土壤供其展开、生长。

这一次知乎Live其实就是这样的实验。在所有人都在艰难探索知识付费、内容付费的时候,这样一个相对层级较高的社区,其实是最有条件也最容易成功尝试的地方。

从愚人节的值乎尝试,以及最新发布Live,都是在做内容连接。知乎现在有内容分享者,也有用户基础,其中已经形成循环的内容生态。沉淀多年以后,也应该到了进化的时候。

今年以来知乎的两大产品层面的进化,至少让笔者看到了知乎的价值观和进取心。当然,知乎此举也是在为自己的商业化构建更大的想象空间。因为给用户收费的机会可以保证社区氛围,也将会有更多人将以更专业的内容反哺社区,并获得更多机会。

我们其实早已经看到了一些平台在采取流量分成的方式来帮助内容生产者获取收益。这固然是一种不错的尝试,但是在笔者的概念之中,用钱砸内容的逻辑只能走一时,不能走一世。所以笔者也看到,部分平台在走过开始的繁荣之后,现在也在走入衰落。甚至在用户越来越多的时候,内容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也在不断被摊薄。或者说,还有一些平台因为知识变现的路径不对而走火入魔,最终沦为娱乐化的喧嚣。

知乎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可以说起步是相对较晚的,但是这也体现了知乎的谨慎。事实上,今天再回过头来看知乎的选择,你会发现,它规避了前人的误区,走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

这种“乌托邦”的实验,也只能在知乎上才能做的了。笔者作为一个知乎的重度用户,从个人感情的层面上来看,是相信知乎的实验可以成功的。但是,笔者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还是有一丝丝的隐忧。知乎的“扭曲立场”能否再一次挑战大环境,知乎能走多远,还需要拭目以待。

坦白来说,知识内容的标价不能用流量来衡量,笔者更相信其真实的市场价值。知乎今年的Live和值乎都用的是这种标价的思路。笔者很喜欢“值乎”这两个字,因为这背后的解读和翻译是“值不值得”,其实Live的存在意义也是如此,对于渴望知识的人,这自然是值得的,而分享者也可以因此获得一笔回报,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文章
数据敏感度是个什么鬼? by彭文华
数据敏感度是个什么鬼? by彭文华
|
人工智能 编解码 监控
匠心故事 | 华为造“星”记:我的世界里没有黑暗
匠心故事 | 华为造“星”记:我的世界里没有黑暗
321 0
匠心故事 | 华为造“星”记:我的世界里没有黑暗
|
人工智能 算法 固态存储
董明珠躺枪「行人闯红灯曝光台」,CV专家来支招
为了规范大家文明过马路,不少城市(深圳、天津、 莆田、新疆库尔勒、广州……)上线了「行人闯红灯曝光台」。顾名思义,闯红灯的行人会被曝光在大屏幕上。
276 0
董明珠躺枪「行人闯红灯曝光台」,CV专家来支招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聚能聊有奖话题】机器学习让影星们有望一个表情演完一部电视剧,你懵圈了吗?
在深度学习之前已经有很多生成模型,但苦于生成模型难以描述难以建模,科研人员遇到了很多挑战,而深度学习的出现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问题。当下3大深度学习生成模型Variational autoencoder(VAE)、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以及GAN的变种各有所长。
1675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