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冒泡排序的原理?

简介: 不了解冒泡排序的原理?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其工作原理是重复地遍历待排序的列表,


比较每对相邻的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遍历列表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


也就是说该列表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以下是一个用Python编写的冒泡排序算法的例子:


pythondef bubble_sort(arr):
n = len(arr)
# 遍历所有数组元素
for i in range(n):
# 最后i个元素已经有序,无需再比较
for j in range(0, n-i-1):
# 遍历从0到n-i-1
# 交换如果元素发现比下一个元素大
if arr[j] > arr[j+1] :
arr[j], arr[j+1] = arr[j+1], arr[j]
# 测试冒泡排序函数
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
bubble_sort(arr)
print("排序后的数组:")
for i in range(len(arr)):
print("%d" %arr[i], end = " ")

在这段代码中,


外层循环负责遍历整个数组,内层循环则负责每轮的比较和交换。


如果在某次内层循环中没有发生任何交换,那就说明数组已经排序完成,


这时就可以提前结束排序过程,这就是“优化版”的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2),其中n是数组的长度。


虽然它的效率不如一些更高级的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


但它的实现简单,对于小规模的数据排序或者要求稳定排序的情况(即排序后相等的元素原有的相对顺序不变),冒泡排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关文章
|
4月前
|
算法 搜索推荐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十一: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
本文介绍了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三种基础排序算法的原理、实现代码和测试结果。
36 0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十一: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
|
8月前
|
存储 算法 C语言
数据结构和算法——堆排序(选择排序、思路图解、代码、时间复杂度、堆排序及代码)
数据结构和算法——堆排序(选择排序、思路图解、代码、时间复杂度、堆排序及代码)
48 0
|
9月前
|
搜索推荐 算法 JavaScript
探索冒泡排序:原理、实现与优化
探索冒泡排序:原理、实现与优化
|
9月前
|
搜索推荐 Java
Java实现插入排序算法
Java实现插入排序算法
36 0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搜索推荐 算法
程序员必须掌握的排序算法:插入排序的原理与实现
程序员必须掌握的排序算法:插入排序的原理与实现
147 1
|
9月前
|
搜索推荐 Java
java实现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代码
java实现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63 1
|
搜索推荐 算法 数据管理
希尔排序原理
希尔排序原理
|
9月前
|
搜索推荐 算法 程序员
常见排序算法原理及实现——第一部分(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和选择排序)
常见排序算法原理及实现——第一部分(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和选择排序)
|
存储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冒泡排序:了解原理与实现
冒泡排序:了解原理与实现
118 0
|
算法 C语言
冒泡排序 - 【利用冒泡排序模拟实现快速排序的功能】
冒泡排序 - 【利用冒泡排序模拟实现快速排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