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数百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但到底如何建设智慧城市?有没有可能短期超越?能不能照搬成功经验?很多地方的思路并不清晰。在11月11日至13日召开的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上,沈阳、宁波、徐州、本溪等地介绍了各自建设智慧城市的做法,引起了与会人员的热议。
宁波和本溪,虽然两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起步时间不同,经济实力有差距,城市基础不同,但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发展智慧城市形成了自身特色,为我省各地建设智慧城市提出可供借鉴的经验。
宁波各类数据统一进“城市中枢”
早在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概念。6年来,智慧城市已成为宁波的城市名片。
据宁波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顾德道介绍,宁波建设了智慧城市运营中心,CityGo是宁波城市“中枢”。政务基础数据库(人口库、法人库、证照库、地理空间库)、行业数据库(公用事业、运营商数据、商业数据)以及由城市公共设施物联网平台、统一视频资源中心采集的事件数据,全部进入CityGo集中计算处理,然后在交通、城管、健康、经济等领域实现应用。强大的整合能力解决了数据条块分割问题,智能终端功能更加强大。
“宁波通”手机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达到228万次,集合了实时公交、航空动态、火车余票、公共自行车等20多项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缓解了交通拥堵现象。以智慧健康为例,目前,宁波市70家医疗机构的近5000名专家实现了预约挂号服务,2015年全市预约挂号平台预约挂号总量为498万人次,群众挂号排队、诊间结算的等待时间缩短2/3以上。
顾德道说,建设智慧城市需要非常开放的心态,它综合性很强,任何单一部门是不可能干成的。宁波市曾将智慧城市作为市委全会的唯一议题,统一了各级党政机关的思想,连续5年举办了“智博会”,引进了一批智慧城市相关产业,提高了群众对智慧城市的认知度。
本溪市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作为重点
相比宁波,我省本溪市的特点在于“接地气”,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作为重点,下大力气服务群众、便利生活,在市民卡发放、智慧社区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去年,在全国80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评比中,本溪综合评价名列全国第二。本溪市制定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已成为辽宁省智慧城市的地方标准,并逐步在省内推广。
当很多城市居民出门办事还需要带一沓卡片时,本溪已经发行了全国唯一一个集居民健康、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小额支付、金融支付、公交乘车等27项功能的市民卡,能够“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本溪还开发了“智慧社区”微信公众平台,70家社区已上线运行。居民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各种惠民政策、便民信息,还能零距离地向街道、社区反映诉求、咨询政策、提出建议。
本溪市的经验在于“三借三创”,借力推进、借脑前行、借源融资,实现平台创新、专项创新和标准创新。“三借”解决了数据开放整合,智慧城市建设资金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的难题,搭建了市民融合服务平台、企业融合服务平台和政务扁平化决策平台3个平台,制定了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实现了“惠民、惠企、惠政”三大目标。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