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实现信号量机制(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三种方式

简介: Java实现信号量机制(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三种方式

一、什么是信号量机制

      信号量(Semaphore),是在程序在多线程环境下使用的一种措施或方案,是可以用来保证两个或多个关键代码段不被并发调用。在进入一个关键代码段之前,线程必须获取一个信号量;一旦该关键代码段完成了,那么该线程必须释放信号量。其它想进入该关键代码段的线程必须等待直到第一个线程释放信号量。为了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创建一个信号量semaphore,然后将等待操作以及释放操作分别放置在每个关键代码段的首末端。确认这些信号量Semaphore引用的是初始创建的信号量。

信号量的两个重要操作:P、V:

  • p操作(wait):申请一个单位的资源
  • v操作(signal):释放一个单位的资源

PV操作的含义:PV操作由P操作原语和V操作原语(不可中断过程)组成,对信号量进行操作,具体定义如下:

  • P(S):
    ①将信号量S的值减1,即S=S-1;
    ②如果S<=0,则该进程继续执行;否则该进程置为等待状态,排入等待队列。
  • V(S):
    ①将信号量S的值加1,即S=S+1;
    ②如果S>0,则该进程继续执行;否则释放队列中第一个等待信号量的进程。

PV操作的意义

我们用信号量及PV操作来实现进程的同步和互斥。PV操作属于进程的低级通信。

PV操作实现进程互斥时应该注意

  • 每个程序中用户实现互斥的P、V操作必须成对出现,先做P操作,进临界区,后做V操作,出临界区。若有多个分支,要认真检查其成对性。
  • P、V操作应分别紧靠临界区的头尾部,临界区的代码应尽可能短,不能有死循环。
  • 互斥信号量的初值一般为1。

以上内容参考:https://blog.csdn.net/speedme/article/details/17597373

信号量机制和生产者消费者有什么关系?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最基本的带有缓冲区的信号量问题,生产者判断缓冲区是否已满,来进行PV操作申请和释放线程,消费者判断缓冲区是否可以进行消费来进行PV操作申请线程进行消费。

二、Java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三种实现方式

1.synchronized方式

/**
 * @author 17122
 * 生产者消费者
 */
public class Test01 {
    private final int MAX = 5;
    private final int MIN = 0;
    private int value = 0;
    /**
     * 生产者
     *
     *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producer()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while (value >= MAX) {
            this.wait();
        }
        value++;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生产:" + value);
        this.notifyAll();
    }
    /**
     * 消费者
     *
     *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consumer()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while (value == MIN) {
            this.wait();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消费:" + value);
        value--;
        //唤醒随机一个线程
        //this.notify();
        //唤醒全部线程
        this.notifyAll();
    }
}

2.JUC方式

/**
 * @author 17122
 * 生产者消费者
 */
public class Test01 {
    private final int MAX = 5;
    private final int MIN = 0;
    private int value = 0;
    public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ublic Condition condition = lock.newCondition();
    /**
     * 生产者
     */
    public void producer() {
        lock.lock();
        try {
            while (value >= MAX) {
                condition.await();
            }
            value++;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生产:" + value);
            condition.signalAll();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lock.unlock();
        }
    }
    /**
     * 消费者
     */
    public void consumer() {
        lock.lock();
        try {
            while (value == MIN) {
                //属于object的方法,不属于他自己的方法
                //condition.wait();
                condition.await();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消费:" + value);
            value--;
            //属于object的方法,不属于他自己的方法
            //condition.notifyAll();
            condition.signalAll();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lock.unlock();
        }
    }
}

3.Monitor方式

/**
 * @author 17122
 *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
public class Test02 {
    private final int MAX = 5;
    private final int MIN = 0;
    private int value = 0;
    /**
     * 声明一个监视器
     */
    private Monitor monitor = new Monitor();
    /**
     * 生产者
     *
     *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public void producer()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enterWhen:相当于加锁 为true时往下执行
        monitor.enterWhen(monitor.newGuard(() -> value < MAX));
        value++;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生产:" + value);
        monitor.leave();
    }
    /**
     * 消费者
     *
     *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public void consumer()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monitor.enterWhen(monitor.newGuard(() -> value >= MIN));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消费:" + value);
        value--;
        //离开这个监视器。 只能由当前占用此监视器的线程调用。
        monitor.leave();
    }
}

三、由此产生哪些问题

1.notifyAll()和notify()

两个方法都是由Object类自带的方法,notify()可以在多线程等待中随机唤醒一个线程,而notifyAll()是唤醒全部的等待线程。

2.await()和wait()

await()和wait()都可以由Condition类进行调用,但不同的是Condition 调用wait()时线程会报错,这是因为在JUC中,Condition使用的是await()方法进行线程等待。


目录
打赏
0
0
0
0
12
分享
相关文章
|
2月前
|
Java—多线程实现生产消费者
本文介绍了多线程实现生产消费者模式的三个版本。Version1包含四个类:`Producer`(生产者)、`Consumer`(消费者)、`Resource`(公共资源)和`TestMain`(测试类)。通过`synchronized`和`wait/notify`机制控制线程同步,但存在多个生产者或消费者时可能出现多次生产和消费的问题。 Version2将`if`改为`while`,解决了多次生产和消费的问题,但仍可能因`notify()`随机唤醒线程而导致死锁。因此,引入了`notifyAll()`来唤醒所有等待线程,但这会带来性能问题。
Java—多线程实现生产消费者
|
2月前
|
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深度剖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语言中异常处理的重要性、核心机制及其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帮助开发者更有效地编写健壮的代码。通过实例分析,揭示了try-catch-finally结构的最佳实践,以及如何利用自定义异常提升程序的可读性和维护性。此外,还简要介绍了Java 7引入的多异常捕获特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实用的异常处理指南。 ####
99 20
深入理解Java异常处理机制
Java的异常处理是编程中的一块基石,它不仅保障了代码的健壮性,还提升了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本文将深入浅出地探讨Java异常处理的核心概念、分类、处理策略以及最佳实践,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异常处理观念,提升编程效率和质量。
152 1
深入探索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
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Java语言中的异常处理机制,包括异常的分类、异常的捕获与处理、自定义异常的创建以及最佳实践。通过具体实例和代码演示,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Java中的异常处理,提高程序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 ##
76 2
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深入解析与最佳实践####
本文旨在为Java开发者提供一份关于异常处理机制的全面指南,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巧,涵盖try-catch结构、自定义异常、异常链分析以及最佳实践策略。不同于传统的摘要概述,本文将以一个实际项目案例为线索,逐步揭示如何高效地管理运行时错误,提升代码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通过对比常见误区与优化方案,读者将获得编写更加健壮Java应用程序的实用知识。 --- ####
Java 异常处理:机制、策略与最佳实践
Java异常处理是确保程序稳定运行的关键。本文介绍Java异常处理的机制,包括异常类层次结构、try-catch-finally语句的使用,并探讨常见策略及最佳实践,帮助开发者有效管理错误和异常情况。
173 6
Java 反射机制:动态编程的强大利器
Java反射机制允许程序在运行时检查类、接口、字段和方法的信息,并能操作对象。它提供了一种动态编程的方式,使得代码更加灵活,能够适应未知的或变化的需求,是开发框架和库的重要工具。
89 4
深入理解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
本文旨在揭示Java异常处理的奥秘,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逐步引导读者掌握如何优雅地管理程序中的错误。我们将探讨异常类型、捕获流程,以及如何在代码中有效利用try-catch语句。通过实例分析,我们将展示异常处理在提升代码质量方面的关键作用。
60 3
Java 反射机制:动态编程的 “魔法钥匙”
Java反射机制是允许程序在运行时访问类、方法和字段信息的强大工具,被誉为动态编程的“魔法钥匙”。通过反射,开发者可以创建更加灵活、可扩展的应用程序。
84 2
|
2月前
|
深入理解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
本文探讨了Java编程语言中异常处理的核心概念,包括异常类型、异常捕获与抛出、以及最佳实践。通过分析常见的异常场景和处理策略,旨在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异常处理机制,提高代码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文章不仅涵盖了基本的try-catch结构,还深入讨论了自定义异常的创建与使用,以及finally块的重要性和应用。此外,还将介绍一些高级技巧,如多异常捕获和嵌套异常处理,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
117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