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当前的缺点:支持度最广,但格式化超慢
Ext 文件系统家族对于文件格式化的处理方面,采用的是预先规划出所有的 inode/block/metadata 等数据,未来系统可以直接取用, 不需要再进行动态配置的作法。这个作法在早期磁盘容量还不大的时候还算 OK 没啥问题,但时至今日,磁盘容量越来越大,连传统的 MBR 都已经被 GPT 所取代,现在都已经是PB或EB以上容量了。
XFS 文件系统的配置
xfs 就是一个日志式文件系统,而 CentOS 7.x 拿它当默认的文件系统,自然就是因为最早之前,这个 xfs 就是被开发来用于大容量磁盘以及高性能文件系统之用, 因此,相当适合现在的系统环境。此外,几乎所有 Ext4 文件系统有的功能, xfs 都可以具备。
xfs 文件系统在数据的分佈上,主要规划为三个部份,一个数据区 (data section)、一个文件系统活动登录区 (log section)以及一个实时运行区 (realtime section)。 这三个区域的数据内容如下:
数据区 (data section)
基本上,数据区就跟我们之前谈到的 ext 家族一样,包括 inode/data block/superblock 等数据,都放置在这个区块。 这个数据区与 ext 家族的 block group 类似,也是分为多个储存区群组 (allocation groups) 来分别放置文件系统所需要的数据。 每个储存区群组都包含了(1)整个文件系统的 superblock、 (2)剩余空间的管理机制、 (3)inode的分配与追踪。此外,inode与 block 都是系统需要用到时, 这才动态配置产生,所以格式化动作超级快。
另外,与 ext 家族不同的是, xfs 的 block 与 inode 有多种不同的容量可供设置,block 容量可由 512Bytes ~ 64K 调配,不过,Linux 的环境下, 由于内存控制的关系 (分页档pagesize 的容量之故),因此最高可以使用的 block 大小为 4K 而已。
文件系统活动登录区 (log section)
在登录区这个区域主要被用来纪录文件系统的变化,文件的变化会在这里记录下来。直到该变化完整的写入到数据区后,才会被终结。系统所有的动作都会在这个区做记录,因此这个区块的磁盘活动很频繁。
实时运行区 (realtime section)
当有文件要被创建时,xfs 会在这个区段里面找一个到数个的 extent 区块,将文件放置在这个区块内,等到分配完毕后,再写入到 data section 的 inode 与 block 去! 这个 extent 区块的大小得要在格式化的时候就先指定,最小值是 4K 最大可到 1G。一般非磁盘阵列的磁盘默认为 64K 容量,而具有类似磁盘阵列的 stripe 情况下,则建议 extent 设置为与 stripe 一样大较佳。这个 extent 最好不要乱动,因为可能会影响到实体磁盘的性能。
XFS 文件系统的描述数据观察
上面的信息:
第 1 行里面的 isize 指的是 inode 的容量,每个有 256Bytes 这么大。至于 agcount 则是前面谈到的储存区群组 (allocation group) 的个数,共有 4 个, agsize 则是指每个储存区群组具有 65536 个 block 。配合第 4 行的 block 设置为 4K,因此整个文件系统的容量应该就是 4655364K 这么大!
第 2 行里面 sectsz 指的是逻辑扇区 (sector) 的容量设置为 512Bytes 这么大的意思。
第 4 行里面的 bsize 指的是 block 的容量,每个 block 为 4K 的意思,共有 262144 个block 在这个文件系统内。
第 5 行里面的 sunit 与 swidth 与磁盘阵列的 stripe 相关性较高。这部份我们下面格式化的时候会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第 7 行里面的 internal 指的是这个登录区的位置在文件系统内,而不是外部设备的意思。且占用了 4K * 2560 个 block,总共约 10M 的容量。
第 9 行里面的 realtime 区域,里面的 extent 容量为 4K。不过目前没有使用。
由于我们并没有使用磁盘阵列,因此上头这个设备里头的 sunit 与 extent 就没有额外的指定特别的值。根据 xfs(5) 的说明,这两个值会影响到你的文件系统性能, 所以格式化的时候要特别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