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为何布局城市照明大局观

简介:

城市照明规划这件事情提出至少也有十数年时间了,但大家看到的现实是几乎没有按照所谓规划来做的城市。城市规划的目的是研究控制和发展,城市运作系统的建立,提供给决策者一套参考指导文件。不同领域的学者对“规划”下了不同的定义:

德罗尔认为:规划是拟定一系列的决策以指导未来的行动,最终实现既定目标,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决策集合与新的追求目标;

麦克劳林认为:规划就是建立一整套广泛且具体的目标,并通过对个人和集团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减少其消极外部性同时引导物质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霍尔认为:规划是设计一个行动序列,以保证既定目标得以实现。

城市照明规划更类似于城市设计中的具体照明环节,它和景观规划、园区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紧密关联。它们同样都是空间发展层面的规划,形成了空间规划体系。所以说照明是视觉空间现象,它绝不是简单依附在建筑载体上,而是可以重塑空间形态。

城市照明在中国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像我们一样热衷于从事“城市装饰照明”。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城市里照明的投资方向是建筑照明、景观照明、水系照明,用到真正造福于市民的“功能照明”却少之又少。功能照明的目的是让人在空间中具备足够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便捷、准确地行动,包含安全照明、导视照明、广告照明、辨别照明等。我们看到在城市中重要的景观广场上都不能保证国家标准照度,更不用说在一些非重点部位,那里的照明水平更需要提升。

所以说相比于装饰照明,城市更需要的是功能照明,提供给市民安全的、舒适的光更重要,更能体现城市幸福。照明的大局观并不是大规划观,而是在城市照明规划开始之前先要明白这座城市的基本问题,以及设计师心中的衡量标准。大局观就是一套城市照明的评价体系,如何去评价一座城市照明的优劣,认识这座城市区别与他人的地方,价值在哪里,如何将城市照明引领到更合理,更有进步意义上。当代中国城市照明缺乏评价体系建立,更多地是各自为政,互相打架,在空间中显现出手法、意义、图景的相悖,文化的混乱。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什么是城市照明大局观。

空间关系——

城市是一个密集的彼此关联体,可以按照区块划分,也可以依靠街道形成延伸,这样就有了块状结构空间与带状结构空间。城市结构在视线上具有集体意识,也有穿透性、引导性和逻辑性。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城市的照明表现,这里的照明表现指的是为了突出建筑(主要是建筑)的存在而设计的众多光的外显,根本没有顾忌到互相之间的作用,多数形成的是碎片化、无序列的混乱。

这和城市照明没有大格局设计有关,也和城市照明规划的不深入、不具体有关。因为单栋建筑的投资方与建设方不同,所需要表现的需求也不同,自然是五花八门各显其能。

过于重视建筑装饰照明是中国城市的一大特色,既然有这种现象,说明这是中国社会所需要的。无可厚非。也不需要拿出来和国外的城市做类比。但是没有用空间艺术的标准去介入城市建设,就会让设计师成了将单栋建筑拿来作秀的工具,而组合起来就成了凌乱。

空间关系包含了:

空间序列,一是主次关系,在一个区块中主体是哪里,配体是哪里。二是亮度梯度,它和主次关系是密切相关的,空间亮度关系着观众的视觉吸引,兴趣点,重点表达。

空间组合,空间组合就是空间结构,彼此的体量、色彩、质地、尺度,如何在一个密集的空间中形成组合的对比和联系,这不仅是建筑设计的事情,在夜晚更是照明设计师的工作。

面对一座城市时候,要有宏观的整体认识,首先是清醒,知道我们要做的区域是哪些,核心区有什么,街道做为框架做为脉络,哪些是需要刻画表现的,街道上的标志物需不需要重点设计,如何成为区域的中心?城市的节点需要分类,广场和商圈是不同的,道路交汇点和休闲公园也是不同的。没有取舍,一个楼房没有取舍,一个区域也没有取舍,一个城市也就没有了取舍。

景观带如何设计?该保证市民需求还是满足游客的探寻?两者好像并不矛盾。刚才说“装饰照明”,其实它和“功能照明”两者是可以共通相互作用的。光在空间中可以装饰建筑也能反射到空间提供基础照度。对于城市需要充分的前期调研,需要分析、筛选出空间中的多视角下的组合形式,然后再确定哪些是我们照明设计优先表达的对象。

城市情感——

中国当代的城市问题主要是同质化太过于严重,大量的、密集的高层住宅已经成为城市空间的主体。城市照明设计需要做什么?难道就是重复性地将这些高层住宅逐一点亮?我想绝不是这样,虽然我们喜欢在建筑装饰化照明上有很多动作,但是并不意味着将这些外表相似,设计乏味的住宅照亮会形成艺术性和审美性。

当代中国城市重点要做的是什么?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传统人文、城市精神、街区趣味。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街道中人居尺度照明,把功能光、人性光做的更优质一些,更充足一些。

可以这样说城市中照明是主角,为什么?因为城市没有照明也就没有了夜晚生活。我们在做一项最伟大的工作。今天我们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城市装饰照明,装饰也能带来城市旅游经济的繁荣,装饰性对应的是艺术性,艺术是一项影响到人的情感、辨别、认知、接受的事情,艺术产生于形式,又可以超越形式。我们当代城市照明最缺乏的就是艺术的介入。

我们用艺术来反映文化,体现城市情感,彰显照明价值。

照明语言——

语言是一种表达,照明语言就是一种灯光的形式表达存在。照明语言可以称之为照明手法,用什么样的灯光准确、合理地将建筑以及建筑群落照亮?让在夜晚看到的建筑能反映它在白天的体积关系,或者重新定义夜晚的建筑形态,形成完全不同于白天的效果,形成视觉心理颠覆?用灯光来设计需要技巧,需要合度合适的设计语言,灯是词汇,光是遣词造句,而如何系统地将这一些组织成一篇好文章,这需要有好的语言方式。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好的设计语言带来好的审美效应,并不是将建筑装满灯,建筑就壮观了,能用灯光给建筑提神,能用最少的灯具让建筑呈现不一样的艺术氛围,这才是设计语言的最好体现。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城市装饰照明多数是没有运用好设计语言,很多充满了“暴力美学”,将出光直接射向人眼和天空。我们也看到的用光没有手法之分,无一例外的在建筑上装满灯。我们还能看到五颜六色的建筑,动感十足的建筑,当然更多的是漆黑如墨的建筑。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传感器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数字孪生与智慧城市:构建未来城市模型
【10月更文挑战第31天】在信息化和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孪生技术正逐步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力量。本文将深入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交通和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助力构建未来城市的理想模型。数字孪生通过实时数据同步和双向交互,实现城市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控、预测和优化,推动城市向更加智慧、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
2月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物联网
数字孪生与智慧城市:构建未来城市模型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数字孪生技术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AI,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力量。本文探讨其在城市规划、管理、交通、环保及公共服务中的应用,展现其如何优化城市运行,助力构建未来的理想城市模型。
|
2月前
|
监控 安全 自动驾驶
|
2月前
|
安全 搜索推荐 大数据
大数据与智慧城市:数据驱动的城市管理
【10月更文挑战第31天】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成为推动智慧城市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本文探讨了大数据在智慧交通、环保、安防、医疗和政务等领域的应用,揭示了数据驱动的城市管理带来的深刻变革,同时分析了面临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数据孤岛等挑战,并展望了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未来前景。
|
前端开发 API
智慧城市中城市级建筑白膜的加载与动态调色
本文以cesium为例,重点了阐述了在智慧城市场景中,如何基于cesium进行城市级建筑模拟渲染,以及点击展示模型数据的属性信息,支持根据建筑的不同高度来渲染不同的颜色。 cesium支持将城市建筑信息转换成b3dm数据,通过api可进行展示。
2180 0
智慧城市中城市级建筑白膜的加载与动态调色
|
人工智能 城市大脑 安全
智慧城市在5G道路高速运行,谁来为城市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5G预商用的开启,2019将步入万物互联的新开端,一年后5G进入正式商用阶段,我们将从高效便捷的生活中逐渐感受到社会智能化的乐趣。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用科技帮助人类实现更优生活的“智慧城市”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利用“万物互联”将物联网与互联网连接,智能、安全、高效、便捷将成为生活的全新打开方式。而助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行业佼佼者将如何开启这幅美好画卷呢?
219 0
智慧城市在5G道路高速运行,谁来为城市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
监控 安全
智慧城市的不同观点:科技如何城市化?
智慧城市的不同观点:科技如何城市化?
207 0
|
监控
政法重点人员联防联控管理平台建设,智慧城市治安防控系统开发
政法重点人员联防联控管理平台实现了把基层人员纳入进来进行管理,整合全市现有的各领域、各部门、各条线的网格员队伍,使基层社会治理从粗放式﹑单一式向精细化、数据化转变,通过多网融合、一平台通管、“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主动出击,从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健全保障机制实现社会长效治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更加和谐有序的小康社会。
216 1
|
安全 物联网 大数据
智慧城市建设呼唤“国家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呼唤“国家标准”
198 0
智慧城市建设呼唤“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