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一直都在学习面向对象编程,今天给大家介绍另一种开发概念:面向切面编程
面向切面编程(AOP是Aspect Oriented Program的首字母缩写),我们知道,面向对象的特点是继承、多态和封装。而封装就要求将功能分散到不同的对象中去,这在软件设计中往往称为职责分配。实际上也就是说,让不同的类设计不同的方法。这样代码就分散到一个个的类中去了。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了代码的复杂程度,使类可重用。
但是人们也发现,在分散代码的同时,也增加了代码的重复性。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在两个类中,可能都需要在每个方法中做日志。按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我们就必须在两个类的方法中都加入日志的内容。也许他们是完全相同的,但就是因为面向对象的设计让类与类之间无法联系,而不能将这些重复的代码统一起来。
也许有人会说,那好办啊,我们可以将这段代码写在一个独立的类独立的方法里,然后再在这两个类中调用。但是,这样一来,这两个类跟我们上面提到的独立的类就有耦合了,它的改变会影响这两个类。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随意地加入代码呢?这种在运行时,动态地将代码切入到类的指定方法、指定位置上的编程思想就是面向切面的编程。
一般而言,我们管切入到指定类指定方法的代码片段称为切面,而切入到哪些类、哪些方法则叫切入点。有了AOP,我们就可以把几个类共有的代码,抽取到一个切片中,等到需要时再切入对象中去,从而改变其原有的行为。
也可以说是把逻辑代码和处理琐碎事务的代码分离开,以便能够分离复杂度。让人在同一时间只用思考代码逻辑,或者琐碎事务。代码逻辑比如是插入一条数据,那么琐碎事务就包括获取连接和关闭连接,事务开始,事务提交。切面就是指在大堆繁琐事务中的逻辑代码。
举个例子:
先假设你有一段逻辑代码要写~在这段代码之前要写log;代码完成之后要写log。结局就是一大堆的log代码就淹没了逻辑代码。aop的想法就是将非逻辑部分的代码抽离出来,只考虑逻辑代码就行了,我把框框画好,这里写前面的log,这里写逻辑,这里写后面的log。
这样看来,AOP其实只是OOP的补充而已。OOP从横向上区分出一个个的类来,而AOP则从纵向上向对象中加入特定的代码。有了AOP,OOP变得立体了。如果加上时间维度,AOP使OOP由原来的二维变为三维了,由平面变成立体了。从技术上来说,AOP基本上是通过代理机制实现的。
一维:代码执行的顺序和我们写代码的顺序是一致的
二维:代码按照切面的顺序执行,在原先执行的流程上切一个断点,让代码流动到另一个维度中,去执行另一段代码;另外一个维度的代码执行完成后再回到切点重新执行。
不需要手动调,直接配置进来,不想要再配置出去类似插件;
AOP在编程历史上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对OOP编程是一种十分有益的补充。
微软开发的 过滤器就是一种面向切面编程的实现,那么,如何使用过滤器呢?过滤器又如何应用到我们的开发过程中呢?请看下篇博客:过滤器的应用!
参考链接:百度~面向切面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