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提高城镇化率,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以及如何实现产城融合,是绕不开的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近年来的一个趋势是政府开始更加关注城镇化建设的质量。未来在将经济增长继续作为政策核心的同时,如何保证居民生活质量,解决诸如环境质量下降、拥堵、医疗卫生和食品安全等大城市病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也逐渐纳入了管理者考核标准。而要改善城市公共服务和生活质量,进行科学、前瞻性的城镇化规划,只有基于详尽的数据分析,智能地应用信息科技,才能使城市管理更具效率和创新性。
2012年起我国掀起了智慧城市的热潮,截置目前,我国已有超过373个试点市、县(区)纳入住建部、科技部批复的试点名单,2012年、2013年共有193个试点,2014年新增83个试点市县,2015年又新增97个试点,重点项目超过2600个,投资总额超万亿人民币。但值得注意的是,按住建部定义的智慧城市投资包括水处理等基建投入,而不完全是信息化投入,且智能交通等行业投资部分资金来自原有预算,只有城市信息平台投资可以看作为纯增量。
从欧美、日韩、新加坡等地较先进的智慧城市发展经验看,我国对信息技术及基础设施的政策支持仍有红利释放空间;管理上将由“自上而下管理”向“更多市民和利益相关方参与,以及更开放的数据和形式”转变;投融资模式也将从PPP向多种金融工具综合应用。智慧城市已经进入大规模落地建设期,受益于大数据政策和技术发展,智慧城市的数据运营将随平台系统建设逐步开展。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