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磁盘分区方案简析
磁盘分区
任何硬盘在使用前都要进行分区。硬盘的分区有两种类型: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一个硬盘上最多只能有4个主分区,其中一个主分区可以用一个扩展分区来替换。也就是说主分区可以有1~4个,扩展分区可以有0-1个,而扩展分区中可以划分出诺干个逻辑分区。
目前常用的硬盘主要有两大类:IDE接口硬盘和SCSI接口硬盘。IDE接口的硬盘读写速度比较慢,但价格相对便宜,家用PC常用的硬盘类型。SCSI接口的硬盘读写速度比较快,但价格相对较贵。通常,要求较高的服务器会采用SCSI接口的硬盘,一台计算机一般有两个IDE接口(IDE0和IDE1),每个IDE接口上可连接两个硬盘设备(主盘和从盘)。采用SCSI接口的计算机也遵循这一规律。
Linux的所有设备均表示为/dev目录中的一个文件,如:
a. IDE0接口上的主盘称为/dev/had,IDE0接口上的从盘称为/dev/hdb。
b. SCSI0接口上的主盘称为/dev/sda,SCSI0接口上的从盘称为/dev/sdb
由此可知,/dev目录下“hd”打头的设备是IDE硬盘,“sd”打头的设备是SCSI硬盘。设备名称中的第三个字母为a,表示为第一个硬盘,而b表示为第二个硬盘,并依此类推。分区则使用数字来表示,数字1~4用于表示主分区或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的编号从5开始。IDE0接口上主盘的第一个主分区称为/dev/hda1,IDE0接口上主盘的第一个逻辑分区称为/dev/hda5
分区方安
安装linux必须至少要有两个分区:交换分区(swap分区),/分区(根分区)。
分区方案1:
交换分区:用于实现虚拟内存,即当系统没有足够的内存来存储正在被处理的数据时,可将部分暂时不用的数据写入交换分区。
一般情况下,交换分区是物理内存的1~2倍,其文件系统类型一定是swap(内存小于2G时,设置为:物理内存的2倍;内存大于或等于2G时,设置为:物理内存+2G,当内存大于16G时,设置为16G)
/分区:用于存放系统程序和用户数据在内的所有数据。
分区方案2:
交换分区
/boot分区:约100MB,用于存放Linux内核,以及在启动过程中使用的文件;
/var分区:专门用于保存管理性和记录性数据,以及临时文件等。
/分区:保存其他的所有数据
分区方案3:
交换分区
/boot分区
/var分区
/home分区(注意:做有些硬配额,软配额时需要有该分区
/分区:保存其他的所有数据
特别说明:用于正式生产的服务器,切记必须把数据盘单独分区,比如/data,防止系统出问题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