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3.0 已经火了有一阵了。
最近聊天,发现有人对这个概念一无所知。所以打算简单写一下,看了这篇,你肯定就知道,web 3.0 到底要干什么了。
和之前两个版本的对比
web 1.0
互联网是只能读取的,作为用户的我们不能参与互联网的创作。
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浏览互联网上的信息,却无法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
web 2.0
互联网是可读取也可写入的。
作为互联网用户的我们,既可以浏览别人的信息,也可以参与互联网的编辑,发表一些博客、视频,比如公众号文章等。
我们现在就处于web 2.0。
web 3.0
在web 2.0 的基础上,以去中心化为标志,以数据为中心,参与互联网编辑的用户创作的数据归用户所有,而非平所有。
web 3.0 的基础逻辑就是:数据可读可写可持有。
不太好理解?看几个应用场景就明白了。
场景
淘宝
作为淘宝的用户,我们在淘宝上买东西产生的购买记录,是属于淘宝这个平台的,淘宝可以通过获取到我们的买卖记录,知道我们对哪一类商品感兴趣,从而对我们进行商品推荐。
而在 web 3.0 的架构下,购买记录这种数据的所有权归用户所有,而非平台,如果淘宝平台想要使用用户的数据,需要获得用户的授权。
这一点,在技术上进行数据隔离,与现在一些网站获取用户授权,甚至偷偷获取用户隐私数据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通过这种方法,在淘宝上的购买记录,只要授权给京东,就可以跨平台在京东上使用。
博客文章、短视频
在微信公众号、博客上发表的文章或者短视频,归用户所有,产生的收益也归用户所有,平台只有收益抽成的权益。
同样,这类数据,我们把授权给其他平台来使用,否则如果不授权,其他平台是无法进行数据发布的。
这样,可以完全杜绝文章、视频搬运这种侵权现象的出现。
游戏
在现在的web 2.0的时代,我们玩王者荣耀的貂蝉时,是绝对不可能让貂蝉杀进英雄联盟,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游戏,但这并不是因为技术上不可实现。
而是因为貂蝉这个英雄的控制权不在用户手里,而在游戏商手中。
在web 3.0 时代,用户可以将自己持有的游戏角色植入到其他游戏中,让貂蝉也可以在英雄联盟中飘啊飘,来一次PANTAKILL(五连绝世)!
当然,web 3.0 在技术上是支持跨平台的。
通过以上3个场景,基本就可以了解web 3.0 的基础逻辑了。
那就是,互联网上的数据,作为用户的我们,可以浏览(读取),可以创作(写入),而且可以拥有。
web 3.0 的概念以及实现,需要很多技术的加持,比如区块链去中心化,比如NFT确保数据资产的唯一性和价值。
推广那更是难上加难。虽然是理论上的可行,但你能想象各类游戏角色在一起互相角逐的场景么?
用户愿意,游戏商可不愿意!
一句话,web 3.0,概念很新潮,未来很美好。前途很光明,道路很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