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包裹拿到柜台、签字、撕面单……取走一个包裹,平均需要花上8-10秒。看起来,这点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算什么,不过,对于高校里那些日均需要处理以千计包裹的菜鸟驿站来说,这套流程可能就会花费大量时间。
对站点来说,更重要的是,快递面单要保存半年以上以备查看。撕下来的面单如何保存,又成为困扰。出于保护消费者隐私,这些面单需要安全存放,防止水浸虫蛀,再定期返还给快递公司进行处理。多的时候,一个月就能积攒下2-3大麻袋的面单。
如此巨大的存储量下,要找到某张特定的面单,更是一件麻烦事:站点往往需要发动所有人手,在成袋的面单中翻找,短则一小时,长则四五小时,还要小心不能损坏脆弱的纸张。
走访多家站点后,菜鸟末端产品专家明宇发现,小小一个“撕面单”的动作,却成为许多菜鸟驿站继续提升效率的瓶颈所在。如何突破?技术手段是王道。
2017年3月,经过一个月的调试和优化,“拍照出库”功能上线。借助这一功能,菜鸟驿站不需要再“手撕面单”,取而代之的,是将包裹放在银行使用的“高拍仪”下,短短3秒就可以完成一个包裹的出库,用户非常省时;面单信息保存在线上,受到严格保护。查找时只需要在手机上输入运单号,即可快速搜索到相应照片,站点非常省心。
这一信息化手段已申请专利。明宇介绍,单单在出库环节,“拍照出库”就让效率提升了至少50%。
在菜鸟驿站,多的时候,一个月就能攒下2-3大麻袋的面单
3秒拍照出库背后的技术门道
菜鸟驿站如今已成为全国高校师生收取快递的利器。明宇告诉《天下网商》,许多学校日均的包裹单量巨大,一般是学生人数的10%。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目前在校师生有6万人左右,驿站平均每天要承接6000件快递。
由此,用技术手段优化升级菜鸟驿站的包裹出库流程,对用户、站点和快递公司来说,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
在一个多月的调整优化过程中,明宇和热心的站长一起购买设备,从最初不可自动变焦的摄像头,换成可以自动变焦,拍摄速度快,图片质量相对较高的高拍仪,“包裹有大有小,有厚有薄,对摄像头的变焦有要求。”明宇对记者说,“光是拍照设备我们就买了不少,与贵州大学和长沙农业大学等驿站一起合作,不断改进,终于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几种。”
今年天猫618之前,这项功能已经在国内多个菜鸟驿站落地,整体反馈非常好:既解决了面单保存问题,也提升了出库效率。
以贵州大学新校区的菜鸟驿站为例,其日均包裹量在1500左右,这一数字在大促期间至少增长七成,智能设备正好大展身手。以往高峰期需要增加2-3名临时工作人员,而这次,即使没有额外增加人手,这个站点也稳稳地度过了618带来的小高峰。
随着包裹的增长,作为物流最后100米的解决方案之一,菜鸟驿站也在通过技术方式,实现智慧物流的更广泛落地,提供更为标准化、贴心的消费者服务。比如,此前,江南大学的菜鸟驿站尝试了校园一卡通取件等,免除学生排队的烦恼。之前,菜鸟驿站还在一些站点推出了AR查件和扫脸取件等智能服务。
接下来,明宇希望能进一步验证产品,让这款智能设备成为驿站的标配,最终的目标还是方便用户。
贵州大学新校区菜鸟驿站
和站长一起研发
贵州大学菜鸟驿站是首批试用“拍照出库”的驿站之一。自从加入菜鸟驿站体系后,站长万股肱就积极投入新技术的试用和推广中。
作为出生在1984年的创业者,万股肱从2015年下半年在贵州开始创业之旅,最初是做快递末端的服务,三个月后,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菜鸟驿站。
在万股肱看来,菜鸟最大的支持之一是技术。他对记者感叹,以前对这类支持不敢想象,总觉得问题反馈上去之后,没有十天半个月都改不了,而在加入菜鸟驿站后,反馈一线需求,简单的两三天就可以解决,这让他加深了对驿站的信任。
于是,当明宇经过走访后,提出要开发“拍照出库”功能时,他就在自己的站点测试了十多款设备。
“以前,一个熟练的工作人员处理包裹需要5-10秒,要查看信息、确认、撕下面单,有时面单遇水黏在一起,会变得不好撕,有的存根联甚至会在运输途中就已经丢失,现在有了新设备,就基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万股肱说。
现在,他并不需要总是守在贵州大学菜鸟驿站,而是会用更多时间去别的站点。用他的话说,他想把好的理念、好的东西普惠给行业中的人,减少大家的工作量,提升效率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