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 内存结构及常见参数

简介: 创建 main 线程,使用的内存区域是 JVM 虚拟机栈,开始执行 main 方法代码

image.png


JVM架构图如下:


image.png


上面内存结构中 蓝色的方法区和堆是所有线程共享的,而其它三个是线程私有的


java代码的执行流程及参与其中的jvm组件


当我们写好一个 xxx.java 的文件时,如何让它跑起来呢?跑的时候对应会有哪些内存区域参与呢?


一:先执行 javac 命令编译源代码为字节码文件


二:执行 java 命令


  1. 创建 JVM,然后调用类加载子系统加载 class,将类的信息存入方法区
  2. 创建 main 线程,使用的内存区域是 JVM 虚拟机栈,开始执行 main 方法代码
  3. 如果遇到了未见过的类,会继续触发类加载过程,同样会存入方法区 (注意:是遇见了才加载的。)
  4. 需要创建对象,会使用内存来存储对象
  5. 不再使用的对象,会由垃圾回收器在内存不足时回收其内存
  6. 调用方法时,先要到方法区获得到该方法的字节码指令,由解释器将字节码指令解释为机器码执行
  7. 调用方法时,方法内的局部变量、方法参数所使用的是 JVM 虚拟机栈 中的栈帧内存
  8. 调用方法时,会将要执行的指令行号读到程序计数器,这样当发生了线程切换,恢复时就可以从中断的位置继续(程序计数器不会存在内存溢出---规定)
  9. 对于非 java 实现的方法调用,使用内存称为 本地方法栈
  10. 对于热点方法调用,或者频繁的循环代码,由 JIT 即时编译器 将这些代码编译成机器码缓存,提高执行性能


方法区、永久代、元空间之间啥关系


  • 方法区是 JVM 规范中定义的一块内存区域,用来存储类元数据、方法字节码、即时编译器需要的信息等,它只是定义得有这么一块区域来存储类得相关信息,具体的实现可以不同
  • 永久代是 Hotspot 虚拟机对 JVM 规范的实现(1.8 之前)
  • 元空间是 Hotspot 虚拟机对 JVM 规范的另一种实现(1.8 以后),使用本地内存作为这些信息的存储空间


会发生内存溢出的区域(唯一不会出现内存溢出的区域 – 程序计数器)


  • 出现 OutOfMemoryError 的情况
  • 堆内存耗尽 – 对象越来越多,又一直在使用,不能被垃圾回收
  • 方法区内存耗尽 – 加载的类越来越多,很多框架都会在运行期间动态产生新的类 (很少见,1.8之后都放在本地内存了,本地内存有多大它就有多大,所以基本上来说是不可能的)
  • 虚拟机栈累积 – 每个线程最多会占用 1 M 内存,线程个数越来越多,而又长时间运行不销毁时
  • 出现 StackOverflowError 的区域
  • JVM 虚拟机栈内存占用太多超过了当前线程占用的内存,原因有方法递归调用未正确结束、反序列化 json 时循环引用


JVM 常见内存参数


堆内存按大小设置的参数


  • -Xms 最小堆内存(包括新生代和老年代)
  • -Xmx 最大堆内存(包括新生代和老年代)
  • 通常建议将 -Xms 与 -Xmx 设置为大小相等,即不需要保留内存,不需要从小到大增长,这样性能较好
  • -XX:NewSize 与 -XX:MaxNewSize 设置新生代的最小与最大值,但一般不建议设置,由 JVM 自己控制
  • -Xmn 设置新生代大小,相当于同时设置了 -XX:NewSize 与 -XX:MaxNewSize 并且取值相等


【注】保留是指,一开始不会占用那么多内存,随着使用内存越来越多,会逐步使用这部分保留内存。


堆内存按比例设置的参数


  • -XX:NewRatio=2:1 表示老年代占两份,新生代占一份 默认值是 2 : 1
  • -XX:SurvivorRatio=4:1 表示新生代分成六份,伊甸园占四份,from 和 to 各占一份, 不设置时默认值是 8 : 1


元空间内存设置


元空间组成分为两大部分:class space 、non-class space


  • class space 存储类的基本信息(如:类的名称、方法入口等),最大值受 -XX:CompressedClassSpaceSize 控制,默认 1G
  • non-class space 存储除类的基本信息以外的其它信息(如方法字节码、注解等)
  • class space 和 non-class space 总大小受 -XX:MaxMetaspaceSize 控制 (默认不设置,根据物理内存看)


代码缓存区内存设置


代码缓存区(Code Cache)的作用:JIT将热点代码编译成机械码,然后缓存,下次碰到热点代码就不用经过解析的步骤了,可以提高性能


  • -XX:InitialCodeCacheSize 设置 codeCache 初始大小,一般默认是48M
  • -XX:ReservedCodeCacheSize 设置codeCache预留的大小,通常默认是240M
目录
相关文章
|
5月前
|
Arthas 存储 算法
深入理解JVM,包含字节码文件,内存结构,垃圾回收,类的声明周期,类加载器
JVM全称是Java Virtual Machine-Java虚拟机JVM作用:本质上是一个运行在计算机上的程序,职责是运行Java字节码文件,编译为机器码交由计算机运行类的生命周期概述:类的生命周期描述了一个类加载,使用,卸载的整个过类的生命周期阶段:类的声明周期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加载->连接->初始化->使用->卸载,其中连接中分为三个小阶段验证->准备->解析类加载器的定义:JVM提供类加载器给Java程序去获取类和接口字节码数据类加载器的作用:类加载器接受字节码文件。
460 55
|
6月前
|
Arthas 监控 Java
Arthas memory(查看 JVM 内存信息)
Arthas memory(查看 JVM 内存信息)
437 6
|
5月前
|
消息中间件 运维 监控
加一个JVM参数,让系统可用率从95%提高到99.995%
本文针对一个高并发(10W+ QPS)、低延迟(毫秒级返回)的系统因内存索引切换导致的不稳定问题,深入分析并优化了JVM参数配置。通过定位问题根源为GC压力大,尝试了多种优化手段:调整MaxTenuringThreshold、InitialTenuringThreshold、AlwaysTenure等参数让索引尽早晋升到老年代;探索PretenureSizeThreshold和G1HeapRegionSize实现索引直接分配到老年代;加速索引复制过程以及升级至JDK11使用ZGC。
538 82
加一个JVM参数,让系统可用率从95%提高到99.995%
|
3月前
|
存储 Java 编译器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类文件结构
本内容介绍了Java虚拟机与Class文件的关系及其内部结构。Class文件是一种与语言无关的二进制格式,包含JVM指令集、符号表等信息。无论使用何种语言,只要能生成符合规范的Class文件,即可在JVM上运行。文章详细解析了Class文件的组成,包括魔数、版本号、常量池、访问标志、类索引、字段表、方法表和属性表等,并说明其在Java编译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
|
7月前
|
存储 缓存 算法
JVM简介—1.Java内存区域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定义、类型(如程序计数器、Java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Java堆、方法区和直接内存)及其作用。文中还探讨了各版本内存区域的变化、直接内存的使用、从线程角度分析Java内存区域、堆与栈的区别、对象创建步骤、对象内存布局及访问定位,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常见内存溢出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这些内容帮助开发者深入理解Java内存管理机制,优化应用程序性能并解决潜在的内存问题。
317 29
JVM简介—1.Java内存区域
|
6月前
|
存储 NoSQL Redis
阿里面试:Redis 为啥那么快?怎么实现的100W并发?说出了6大架构,面试官跪地: 纯内存 + 尖端结构 + 无锁架构 + EDA架构 + 异步日志 + 集群架构
阿里面试:Redis 为啥那么快?怎么实现的100W并发?说出了6大架构,面试官跪地: 纯内存 + 尖端结构 + 无锁架构 + EDA架构 + 异步日志 + 集群架构
阿里面试:Redis 为啥那么快?怎么实现的100W并发?说出了6大架构,面试官跪地: 纯内存 + 尖端结构 +  无锁架构 +  EDA架构  + 异步日志 + 集群架构
|
7月前
|
缓存 监控 算法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本文介绍了Java垃圾回收机制的多个方面,包括垃圾回收概述、对象存活判断、引用类型介绍、垃圾收集算法、垃圾收集器设计、具体垃圾回收器详情、Stop The World现象、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新生代配置演示、内存泄漏和溢出问题以及JDK提供的相关工具。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
7月前
|
SQL Oracle 关系型数据库
【YashanDB知识库】崖山有哪些内存参数,Share Pool各个参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YashanDB知识库】崖山有哪些内存参数,Share Pool各个参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YashanDB知识库】崖山有哪些内存参数,Share Pool各个参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
7月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监控
如何快速定位并优化CPU 与 JVM 内存性能瓶颈?
如何快速定位并优化CPU 与 JVM 内存性能瓶颈?
160 0
如何快速定位并优化CPU 与 JVM 内存性能瓶颈?
|
7月前
|
SQL 存储 缓存
【赵渝强老师】达梦数据库的内存结构
本文介绍了达梦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内存结构,包括内存池、缓冲区、排序区和哈希区。内存池分为共享内存池和运行时内存池,能够提高内存申请与释放效率,并便于监控内存使用情况。缓冲区涵盖数据缓冲区、日志缓冲区、字典缓冲区和SQL缓冲区,用于优化数据读写和查询性能。排序区和哈希区分别提供排序和哈希连接所需的内存空间,通过合理配置参数可提升系统效率。文内附有具体配置示例及视频讲解,帮助用户深入理解达梦数据库的内存管理机制。
169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