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猿的血泪史:一定要有数据备份的思想,不然死都不知道咋死的!!!

简介: 程序猿的血泪史:一定要有数据备份的思想,不然死都不知道咋死的!!!

最近几天水逆过头了,硬盘在发生了众多小毛病后,今天它终于被我搞挂了,600多G的资料,虽然真正有用的也就一点,但之前装的软件,配的环境什么的一下全没了,这感觉还是很爽啊!!!!QAQ!!!

硬盘挂掉的原因很简单:首先它出现了一点小问题: 联想Y700笔记本:硬盘突然不见了。好不容易解决了之后我的小硬盘在使用的时候开始出现噪声。于是我赶紧使用硬盘检测软件检测坏道,果然最后还是检测出了1个坏道。然后我就赶紧想着数据转移,结果在转移的过程中,硬盘因为连续的读取导致盘片不断的磨损,咔咔咔的声音也越来越频繁,终于它在我把所有的数据转移出来之前挂掉了!!!(所以一旦硬盘检测出坏道就不要使用了,赶紧蹭着还能用,去修一下【一般的修理方法就是把坏道给屏蔽掉,但是这也会导致数据丢失QAQ!!!】)

还好在问题还没那么严重之前我拷了一部分数据出来,痛定思痛后,决定一定要做好数据备份的工作!!!之前闲来无事自己买的2T的机械硬盘今天也赶紧拿出来把我的剩下几个盘上的数据全都备份了一下。在备份数据的过程中,发现不能把自己花钱买的硬盘当做垃圾堆放站用啊,于是参考了网上大神们的备份方法,这里也写篇文章记录一下。

一、数据备份到哪里

常见是由硬盘备份移动硬盘,这样不妥,谁也不知道哪个硬盘先坏。再有,地震、火灾很可能两个硬盘一起完蛋,光盘U盘也一样。所以除了移动硬盘,还得用云盘。在免费且操作不算太复杂的前提下能起到较好的防灾作用,还是值得的。几年来个人最推荐360云盘,但几个月前它关闭了此项业务。以免费为前提,目前(2017-02)最推荐是百度云(可惜手机app非会员不能上传视频,可通过PC端解决),其次是微云。同时也放一份到自己的移动硬盘,它读写速度快比云盘快很多。如果有钱,用的是mac的话推荐使用Time Machine 备份

二、如何备份?

做备份前,首先要将数据进行分类,将个人电脑硬盘的数据分为:操作系统类、常用应用软件类、游戏软件类、下载的数据文件(音乐、视频等)、个人创作的文件(个人写的文章、拍摄的照片等)。

将硬盘分为多个本地磁盘,每个本地磁盘负责保存一类数据,例如C盘只保存操作系统数据,D盘只保存常用软件游戏程序,E盘只保存数据文件等等。

不过,默认安装在C盘的操作系统,用户的数据文件会默认保存在C盘,例如Windows 7系统的用户文件在 C:\Users\Administrator\ 目录下,用户需要手动将个人数据的位置和操作系统进行分离,具体方法是,逐个右键点击里面的“我的文档”、“我的图片”、“我的音乐”等图标,在“属性”-“位置”里,将其修改到E盘即可。对于所有的个人创作文件,应该都尽量保存在“我的文档”文件夹内。这样,即使整个C盘被格式化,用户的文件也不会丢失。

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备份,有些数据需要重点备份,有些数据备份不备份都无所谓。

1、个头小的个性数据,易变的。如Excel, Word文档。源代码,设计文稿等。

这部分数据是最重要的数据,适合使用云盘的同步或者自动备份功能,文件一旦有变化,自动同步,还能方便在几台机共享同一份文件,省去了用U盘复杂的麻烦。对于这类文件,强烈建议打开云盘的历史版本功能,有些云盘中叫[时光机]。前面说的误操作了Excel还保存了的情况,就可以通过时光机功能找回改前的版本。对于国内某些网盘,其数据备份的准确性有些问题,我曾经把一些视频文件备份在某个国内网盘上,一段时间后下载发现文件发生变化,视频无法播放了。因此为了数据的准确性,建议使用口碑好的同步盘系统。

2、个人创作的大型数据文件,例如自己拍摄的照片、视频等。

由于文件数量大,容量也大,并且没有版本变化,因此不太适合放在Dropbox类的同步盘进行同步,因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存储到个人的磁盘里,另外QQ空间什么的感觉在数量不是特别大的时候还是蛮好的。

3、敏感数据文件。

是不是注册过许多网站的账号和密码?光是QQ都不止一个吧?还有各种密保,真要用时是不是难以验证通过?可以保存为一个文本文件。一旦这个文件被人知道不是非常危险?用WinRar对这个文本文件加密,所以你只需要记住这一个密码就行了,其它密码忘记了都能查得到。这个rar文件丢了怎么办?复制到多个地方:硬盘、云盘等。关键要养成习惯,今后新注册账号要来更新这个文件,修改密码,绑定手机号都要来更新这个文件。所以为了便于管理,各个地方(备份的除外)的这个rar文件建议使用同步功能保持同步更新。

4、下载的数据备份

个人下载的文件、安装包、音乐、电影等,建议以原始格式保存在国内各个“网盘”中,国内网盘通常有数T的容量,并且大多支持“秒传”等功能,因此这类文件备份在网盘中最为合适,即使被破解也不会泄漏什么个人隐私。有些时候下载站还会提供网盘链接下载,那么直接将文件另存在自己的网盘即可实现备份。

这类可以下载的数据文件,通常不需要在备份上花多少功夫,因为这些文件在互联网上有很多资源,通常都可以轻松找到,可以重复下载使用,因此无需备份,对于一些不太好找的文件,倒是可以单独进行一些文件备份。

5 、浏览器数据备份

浏览器的设置、书签栏、插件等数据备份,推荐使用浏览器自带的备份功能,例如谷歌Chrome浏览器,登录Google帐号后,即可自动同步备份应用、扩展程序、设置、自动填充、历史记录、主题背景、书签、密码、打开的标签页等。对于IE浏览器,其书签栏位于“我的文档”路径下,因此可以在通过同步盘自动备份。

6、操作系统、软件数据

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实际上无需备份,最多制作一个操作系统的启动U盘即可,里面再复制一些常用软件就行了,这样,一旦操作系统出了问题,可以用U盘启动后重装操作系统。实在想备份操作系统的话,可以使用一键Ghost工具对其进行备份,这样可以减少一些重装操作系统所花费的时间。

三、同步软件的缺点

   有。如果一个地方误删了,别的地方也都同步删除了。比如:之前身边有师兄因为交接服务器的时候自己的账号没退出来,之后别人在用的时候不小心把他的书签什么的全都删了的情况。所以,应该一段时间手工备份一次,即把所有同步的文件(夹)复制一份保存起来,需要注明当时的时间点,备份的文件内容,原则上就不再修改了。它保存了备份那个时刻的状态。下次手工备份时,可以把旧的备份删除。万一当前的数据发生意外,可以从最近的备份进行恢复。多久备份一次,依具体个人具体数据而定,比如每月一次。

四、推荐软件:

软件的话,有一款便利的软件用上肯定要方便很多,这里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推荐软件:

https://www.iplaysoft.com/3-free-local-file-sync-tools.html

我个人比较喜欢用的还是FreeFileSync:

这是一款免费的文件同步软件(并且也是开源的哦)。而且这款软件也非常绿色,虽然需要下载安装包,但是在安装的时候可以选择便携模式安装。程序运行之后,(虽然界面有些丑陋……)选择两个文件夹,首先进行的是比较操作,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文件夹之间的差异(可以 选择根据 文件内容 来判定而不是文件名)。而且我倒是觉得通过文件内容判定不同的话,这个软件还可以用来对两个不同版本的项目中,哪些代码文件做了修改之类的进行对比分析。

FreeFileSync 提供了多国语言(包含简体中文)

除了 SyncToy 中提到的那三种同步的模式以外,FreeFileSync 还提供了自定义功能,可以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更加灵活地自定义操作,赞~


五、总结

希望以后大家都不再发生数据丢失。毕竟在网络世界,一切都是数据。个人的电子数据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之一,这些数据记录了一个人一生之中的点点滴滴,而做为存储介质的硬盘,通常使用超过五年后就有一半的几率会出现损坏,虽然我们的科技发展很快,但硬盘什么的存储介质还是十分脆弱,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坚固。因此,做好个人数据备份是每一个网民都应该关心的事情,否则一旦将来出了问题,再想补救就为时已晚了。


AIEarth是一个由众多领域内专家博主共同打造的学术平台,旨在建设一个拥抱智慧未来的学术殿堂!【平台地址:https://devpress.csdn.net/aiearth】 很高兴认识你!加入我们共同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
|
8月前
|
Java 程序员
IT学不好没什么,大不了躺平
IT学不好没什么,大不了躺平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技术人的四大「造神」学习法,为啥就没人好好用呢?
技术人的四大「造神」学习法,为啥就没人好好用呢?
27 2
|
9月前
|
设计模式 网络协议 算法
|
9月前
|
设计模式 缓存 算法
花了30天才肝出来,史上最全面Java设计模式总结,看完再也不会忘
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以下简称《设计模式》),一书由Erich Gamma、Richard Helm、Ralph Johnson和John Vlissides合著(Addison-Wesley,1995)。这四位作者常被称为“四人组(Gang of Four)”,而这本书也就被称为“四人组(或 GoF)”书。他们首次给我们总结出一套软件开发可以反复使用的经验,帮助我们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系统的可维护性等,解决软件开发中的复杂问题。
123 0
|
存储 Web App开发 缓存
一个简单的弱网差点搞死了组内前端
最近上线了一个 React Native 外访项目,用户为公司外访员,外访员根据公司业务去实地考察,收集记录一些资料,考察记录资料的过程全部用公司配的专用手机,里面安装了当前外访项目APP。目前项目试运行阶段,还没有正式交付。APP项目上线后,在用户真实使用中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处理时也比较棘手(如弱网情况),这次主要复盘APP在实际场景中的弱网(或网络不稳定)相关的问题。
791 0
一个简单的弱网差点搞死了组内前端
|
算法 NoSQL API
到底该不该看源码(懂这三点儿就够了)
1、不要为了看源码而看源码 2、代码积累到一定程度,遇到问题自然就去查源码了,然后你就看懂了 3、两年内不要刻意去看源码,可以点开简单了解一下就行,前两年疯狂做项目就行了,后期项目做的多了,你自己就会有疑问,每次写代码就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写?底层的原理是什么?很自觉的带着问题就去看源码了,如果你没有这样的疑问,那说明你也不适合去看源码了,写写业务代码,了了一生
157 0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前端开发
面试官让我手写队列,差点没写出来,回来后赶忙把重点记下来
栈和队列是一对好兄弟,前面我们介绍过一篇栈的文章(栈,不就后进先出),栈的机制相对简单,后入先出,就像进入一个狭小的山洞,山洞只有一个出入口,只能后进先出(在外面的先出去,堵在里面先进去的就有点倒霉)。而队列就好比是一个隧道,后面的人跟着前面走,前面人先出去(先入先出)。日常的排队就是队列运转形式的一个描述!
92 0
面试官让我手写队列,差点没写出来,回来后赶忙把重点记下来
|
消息中间件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记一次内部分享——瞎扯淡
记一次内部分享——瞎扯淡
记一次内部分享——瞎扯淡
|
存储 算法 安全
我用一个小小的开放设计题,干掉了40%的面试候选人
去年团队招聘需求比较大,本人参与了近百次的面试工作。今天来跟大家聊聊,面试候选人过程中,一个常见的开放类设计题目的解题思路,以及候选人的理解设计误区分析。
我用一个小小的开放设计题,干掉了40%的面试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