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Kotlin同java一样也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作为比java更高级的语言,当然有它独有的特点:
*构造函数有主次之分
*不需要new 关键字
*所有类都有一个共同的超类 Any
*默认情况下所有类都是final 不可继承,想要被继承就要用到open、abstract关键字
*类的方法和属性同样被final关键字限制不能被继承和重写
*被继承的属性或方法必须加override关键字,并且父类里要声明为 open,但接口就不需要声明
*Kotlin 中的类如果是空类,没有任何语句,则可以省略大括号
*类不存在static方法,如果需要就要用到伴生对象
*接口与 Java 8 类似,既包含抽象方法的声明,也包含实现。
*Kotlin 中有四个可见性修饰符:private、protected、internal和public
*Kotlin 在不继承类的情况下支持扩展函数和扩展属性
*不光有枚举,还有数据类,密封类*支持类委托,事实证明类委托是继承以外更好的实现方式
看到这是不是觉得有很多东西要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继续往下,go!下面将对具体的特点展开讲解。
类构造
1. 主构造函数写在类头中,有且只有一个
例1:这个类定义一个 String 类型的成员变量 name,然后定义了带有一个 String 类型参数的构造函数,这个构造函数把参数列表中的 name 赋给了成员变量 name。
//用constructor关键字定义带有一个 String 类型参数的主构造函数。 class Person constructor( name :String) { val name :String init{ //使用 init 关键字定义主构造函数的行为 this.name=name } }
这么写也不比java 省多少事撒,作为现代语言肯定不能就这么算了,当然你可以简化成这样
class Person(val name :String)
这样就够简洁了吧,但这么写就有了默认的约束:1.如果主构造函数没有任何修饰符,则可以去掉 constructor 关键字 2.如果主构造函数中定义的参数使用 val (只读)或者 var(读写) 修饰,则会创建与这个参数同名的成员变量,并使用传入的参数值初始化这个成员变量
例2:如果一个非抽象类没有声明任何(主或次)构造函数,它会有一个生成的不带参数的主构造函数。构造函数的可见性是 public。如果你不希望你的类有一个公有构造函数,你需要声明一个带有非默认可见性的空的主构造函数:
class DontCreateMe private constructor() { }
例3:如果构造函数有注解或可见性修饰符,这个constructor关键字是必需的,并且这些修饰符在它前面:
class Customer public @Inject constructor( name : String) { …… }
例4: 主构造的参数可以在初始化块中使用。它们也可以在类体内声明的属性初始化器中使用:
class Customer(name : String) { val customerKey= name.toUpperCase() }
2. 次构造函数写在类语句中,可以有多个,也可以没有。
例1:声明前缀有constructor的次构造函数
class Person{ constructor(parent : Person) { parent.children.add(this) }
例2:如果类有一个主构造函数,每个次构造函数需要委托给主构造函数, 可以直接委托或者通过别的次构造函数间接委托。委托到同一个类的另一个构造函数用this关键字即可
class Person(val name : String) { var old :Int=0 constructor(name : String , parent : Person , old :Int) : this(name) { //加粗的就是委托代码 parent.children.add(this) this.old=old } }
例3:次构造函数不能在参数列表中声明并初始化成员变量,还是上面的代码,“old : Int”前面为什么没有 val ,因为次构造函数会改动 old 的值,所以 old 必须声明为 var
属性
与java相比,java中包下面有类,接口等。而Kotlin中在包下面是可以直接有属性的,并且所有非抽象属性都强制要求初始化,没有初始化的属性无法通过编译(除标记为 lateinit var 的属性外),下面将对属性的声明,getter/setter ,类外属性、以及延迟属性进行Demo 代码详解:
声明
用var声明可变,或者用val 声明不可变,在Kotlin中完整的声明格式如下:
[修饰符] val|var 属性名[: 属性类型][= 初始化赋值] [get() = getter 语句] [set() = setter 语句]
例1:Person类定义了name属性,String类型,初始化为空, 这里省略了Getter,Setter。虽然省略了,通常可以通过person.name 调用,看似没有调用getter,但实际应用中,Kotlin会自动调用,而且是强制的。
class Person{ var name: String ="" }
例2:通过上面我们知道,Kotlin会默认生成Getter、Setter,如果要修改Getter,Setter方法的话,如下:
class Person{ var name: String ="" get() = field.toUpperCase() //这里field 可以看成是name字段的中介,它的变化会反应在当前的name字段上,姑且你把它看成是name字段的别名吧。 set(value){ field ="Name: $value" } }
如果需要在getter和setter中访问这个属性自身的值,它需要创建一个backing field。可以使用field这个预留字段来访问,它会被编译器找到正在使用的并自动创建。
类外属性
在 Kotlin 类外定义的属性有两种,一是直接写在类外并初始化的包级属性,二是使用const val定义的编译期常量。
例1:包级属性下编译这个文件,实际上会形成两个类,一个是我们定义的 Person 类,另一个是“文件类”PersonKt。
// oop.Person.kt class Person(val name :String) val maxID=Int.MAX_VALUE
maxID 被编译为这个类私有的静态字段,并拥有一个默认的 getter 方法。在java中是直接通过类名.maxID,而在Kotlin中是这么用的:
// Kotlin 调用包级属性 import oop.maxID// 因为是包级变量,所以使用“包名.属性名”的方式导入 val a=maxID// 直接调用,不需要标明变量所在的文件
例2:编译期常量与包级属性类似,看代码:
// oop.Person.kt const val maxID=Int.MAX_VALUE // 将 maxID 声明为编译期常量
与java相比,Kotlin中 常量有几个限制:
1.只能定义在类外或对象(Object)内;
2.只能使用 String 或原生类型(Int、Double 等)初始化;
3.不能自定义 getter(直接调用,不需要 getter)
还有一点注意:Kotlin 中,使用在注解参数中的属性,只能是编译期常量(其他形式的属性都不能使用在注解的参数里):
const val DEPRECATED_MESSAGE = "This is deprecated." @Deprecated(DEPRECATED_MESSAGE) fun foo() {……}
延迟属性
Kotlin中为什么要有延迟属性呢?那是因为Kotlin中类内属性,默认情况下都是要强制初始化的,但在实际应用中,确实有一些属性不需要初始化,为了避免编译器错误,这时候就需要用lateinit修饰符标记该属性。
例如:这里就是对hello属性进行延迟初始化。
class Person(val name:String){ lateinit var hello :String fun initHello(){ hello="Hello, my name is $name" } }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定要先调用initHello()方法之后在去使用hello属性,否则就会报错。
继承
与java相比,Kotlin的超类是Any。在没有父类的情况下默认继承,下面主要列举显示继承:
例1:父类Base有一主构造,在被Derived类继承过程中,必须同样覆盖主构造方法,否则会报错,这点跟java一样。注意:被继承的类必须声明open关键字
open class Base(p :Int) class Derived(p :Int) : Base(p)
例2: 如果没有主构造函数,那么每个次构造函数必须使用super关键字初始化其基类型,或委托给另一个构造函数做到这一点。
class MyView :View { constructor(ctx : Context) : super(ctx) constructor(ctx : Context, attrs : AttributeSet) : super(ctx, attrs) }
例3:java中经常要覆盖父类的方法去实现一些业务逻辑,在Kotlin中除非是抽象类的方法是默认可以覆盖的,正常的使用open修饰的父类,它的方法也要声明为open后才能被子类覆盖。
open class Person(val name :String){ open var age=0 //要被继承就必须添加open关键字 open fun say()= "My name is $name, $age years old." } class Student(name : String ) : Person(name){ override var age=0 //继承的属性必须加override 下面方法同样适用 override fun say()="I'm a student named $name, $age years old." }
在覆盖属性的时候需要注意:不允许用 val 属性覆盖 var 属性,这点仔细理解下确实是这个道理,就像java里的 父类protected修饰的方法,子类中只能是protected或者public,肯定不能private。
例4:如果继承的父类与继承的接口中有同样的函数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子类必须表明自己的实现,是都覆盖,还是覆盖其中之一。下面代码演示:
//接口 interface B { fun f(){ print("B") } // 接口成员默认就是“open”的 fun b(){ print("b") } } open class A{ open fun f(){ //open修饰可以被子类继承 print("A") } fun a(){ //不可被继承 print("a") } } class C : A() , B { // 编译器要求覆盖 f(): 下面的实现调用其中之一也是可以的 override fun f(){ super.f() // 调用 A.f() super.f()// 调用 B.f() } }
总结
到此为止,Kotlin中的类,构造,类属性,继承就学习完了,为了避免博客太长,下面另开博客继续讲解抽象类与接口。进入下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