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图(一)

简介: 第 13 章 图

第 13 章 图

1、图基本介绍

1.1、为什么要有图

  • 前面我们学了线性表和树
  • 线性表局限于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的关系
  • 树也只能有一个直接前驱也就是父节点
  • 当我们需要表示多对多的关系时, 这里我们就用到了图

1.2、图的举例说明

  • 图是一种数据结构,其中结点可以具有零个或多个相邻元素。两个结点之间的连接称为边结点也可以称为顶点。如图:

1.3、图的常用概念

  • 顶点(vertex)
  • 边(edge)
  • 路径
  • 无向图(右图)
  • 无向图: 顶点之间的连接没有方向,比如A-B,即可以是 A-> B 也可以 B->A
  • 路径:比如从 D -> C 的路径有
  • D->B->C
  • D->A->B->C

  • 有向图:顶点之间的连接有方向,比如A-B,只能是 A-> B 不能是 B->A

  • 带权图:这种边带权值的图也叫

2、图的表示方式

  • 图的表示方式有两种:二维数组表示(邻接矩阵);链表表示(邻接表

2.1、邻接矩阵

  • 邻接矩阵是表示图形中顶点之间相邻关系的矩阵,对于n个顶点的图而言,矩阵是的row和col表示的是1…n个点

2.2、邻接表

  • 邻接矩阵需要为每个顶点都分配n个边的空间,其实有很多边都是不存在,会造成空间的一定损失
  • 邻接表的实现只关心存在的边,不关心不存在的边。因此没有空间浪费,邻接表由数组+链表组成
  • 邻接表说明:
  • 标号为0的结点的相关联的结点为 1 2 3 4
  • 标号为1的结点的相关联结点为 0 4
  • 标号为2的结点相关联的结点为 0 4 5

3、图的创建

3.1、代码思路

  • 邻接矩阵法:
  • 存储顶点:ArrayList
  • 存储矩阵:int[][]
  • 存储边数:Integer

3.2、图的定义

  • 图的定义:
  • vertexList :存储顶点集合
  • edges :邻结矩阵
  • numOfEdges :边的数目(每添加一条边,numOfEdges 加一)
class Graph { 
  private ArrayList<String> vertexList; //存储顶点集合
  private int[][] edges; //存储图对应的邻结矩阵
  private int numOfEdges; //表示边的数目
  //构造器
  public Graph(int n) {
    //初始化矩阵和vertexList
    edges = new int[n][n];
    vertex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n);
    numOfEdges = 0;
  }
  //插入结点
  public void insertVertex(String vertex) {
    vertexList.add(vertex);
  }
  //添加边
  /**
   * 
   * @param v1 第二个顶点对应的下标
   * @param v2 第二个顶点对应的下标
   * @param weight 表示权值,0:不连接;1:连接
   */
  public void insertEdge(int v1, int v2, int weight) {
    edges[v1][v2] = weight;
    edges[v2][v1] = weight;
    numOfEdges++;
  }
  //图中常用的方法
  //返回结点的个数
  public int getNumOfVertex() {
    return vertexList.size();
  }
  // 得到边的数目
  public int getNumOfEdges() {
    return numOfEdges;
  }
  // 返回结点i(下标)对应的数据 0->"A" 1->"B" 2->"C"
  public String getValueByIndex(int i) {
    return vertexList.get(i);
  }
  // 返回v1和v2的权值
  public int getWeight(int v1, int v2) {
    return edges[v1][v2];
  }
  // 显示图对应的矩阵
  public void showGraph() {
    for (int[] link : edges)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link));
    }
  }
}


3.3、代码测试

  • 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测试一把图是否创建ok
    String Vertexs[] = {"A", "B", "C", "D", "E"};
    int n = Vertexs.length;  //结点的个数
    // String Vertexs[] = {"1", "2", "3", "4", "5", "6", "7", "8"};
    //创建图对象
    Graph graph = new Graph(n);
    //循环的添加顶点
    for(String vertex: Vertexs) {
        graph.insertVertex(vertex);
    }
    //添加边
    //A-B A-C B-C B-D B-E 
    graph.insertEdge(0, 1, 1); // A-B
    graph.insertEdge(0, 2, 1); // A-C
    graph.insertEdge(1, 2, 1); // B-C
    graph.insertEdge(1, 3, 1); // B-D
    graph.insertEdge(1, 4, 1); // B-E
    //显示一把邻结矩阵
    graph.showGraph();
}


  • 程序运行结果
[0, 1, 1, 0, 0]
[1, 0, 1, 1, 1]
[1,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4、图的遍历

4.1、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

  • 图遍历介绍:所谓图的遍历,即是对结点的访问。一个图有那么多个结点,如何遍历这些结点,需要特定策略,一般有两种访问策略:
  • 深度优先遍历
  • 广度优先遍历

4.2、图的深度优先遍历

  • 深度优先遍历基本思想,图的深度优先搜索(Depth First Search)
  • 深度优先遍历,从初始访问结点出发,初始访问结点可能有多个邻接结点,深度优先遍历的策略就是首先访问第一个邻接结点,然后再以这个被访问的邻接结点作为初始结点,访问它的第一个邻接结点, 可以这样理解:每次都在访问完当前结点后首先访问当前结点的第一个邻接结点。
  •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访问策略是优先往纵向挖掘深入,而不是对一个结点的所有邻接结点进行横向访问。
  • 显然,深度优先搜索是一个递归的过程
目录
相关文章
|
7月前
如何绘制PAD图和N-S图(详细步骤)
如何绘制PAD图和N-S图(详细步骤)
670 0
|
算法 决策智能 索引
二部图问题
二部图问题
|
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 开发者
一、图 图是由一组节点和边组成的非线性数据结构,用于描述节点之间的关系。图的节点称为顶点,边表示顶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图可以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关系,例如社交网络中的好友关系、城市之间的道路连接、电路中的元器件连接等。 图的主要特点包括: 1. 顶点:图的基本单位,用于表示实体或抽象概念。 2. 边:用于表示顶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是有向或无向的,带权或不带权的。 3. 路径:连接图中两个顶点的路径是由一系列相邻的边构成的序列。 4. 连通性:如果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路径,则称该图为连通图,否则为非连通图。 5. 度:顶点的度表示与该顶点相邻的边的数量。 6. 子图:图中的一部分称为子
61 0
|
算法
N-S图详解
N-S图详解
890 0
|
数据可视化 算法 架构师
各种图介绍
系统架构师-UML相关图
8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