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线基本概念
1.1.总线的特点
1.共享:总线可以连接多个部件
2.分时: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部件向总线发送信息(但可以有多个部件接收信息)
1.2.总线的特性
传输方向指的是数据流动的方向(CPU通过地址总线单向将地址传输到主存/硬盘,通过数据总线双向传输数据)
有效的电平范围:高低电平有效范围(例:低电平为0 - 0.5V,高电平为4 - 5V,其他电压无效)
1.3.总线的分类
1.按数据传输格式:串行(每次只能传输1个bit)/并行(每次可以传输多个bit)
2.按总线功能:
①片内总线:CPU内部的数据通路
②系统总线:计算机内部(CPU、内存和I/O间)的数据通路
A.数据总线(Data Bus):传输指令和操作数。位数与机器字长(相等时,一次传输的数据刚好是一个字)和存储字长(相等时,每次读/写只需进行一次传输)有关。双向
B.地址总线(Address Bus):传输地址。位数与存储空间大小和设备数量有关。单向
C.控制总线(Control Bus):传输控制信息。一根控制线传输一个信号。对于单根控制线来说,是单向传输;对于单个部件来说,单向/双向
③通信总线:计算机之间(主机A和主机B)的数据通路
1.4.系统总线的结构
越靠近CPU的总线速度越快
1.单总线结构:需要向上兼容速度快的部件(CPU),也要向下兼容速度慢的I/O设备
2.双总线结构:通道通过I/O总线连接I/O设备,解决CPU和I/O设备速度差异大的问题
3.三总线结构:将CPU所需要的数据通过DMA总线读入主存,再从主存中读取。但是,同一时刻只能有一条总线工作,效率也因此降低
1.5.总线的性能指标
1.总线的传输周期/总线周期:一次总线操作所需的时间(传输一组数据的时间)
设一组数据总线宽度为32bit,一个总线周期可通过该数据总线传输32bit数据
①申请阶段:总线仲裁,是否将总线分配给某个设备使用
②寻址阶段:主设备通过地址总线将想要进行读/写的地址传输给从设备
③传输阶段:主设备通过数据总线将从设备的指定地址中读/写数据
④结束阶段:释放总线使用权
2.总线的时钟周期:即机器的时钟周期
3.总线的工作频率:总线周期的倒数(一秒传输几次数据)
4.总线的时钟频率:时钟周期的倒数
5.总线宽度/总线位宽:总线上同时能传输的数据位数(通常指数据总线的根数)
6.总线带宽:单位时间总线上传输数据的位数(总线工作频率 * 总线宽度)(总线宽度/总线周期)
7.总线复用:同一种信号线可以在不同时间传输不同信息
8.信号线数:数据总线 + 地址总线 + 控制总线 = 信号线数
2.总线的事务和定时
1.同步定时方式
①当主设备和从设备速度差异较大,从设备可能无法跟上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读/取操作→所接部件存取时间接近
②可靠性差:可能没有多余时间进行数据检验→适用总线长度短(出错概率低)
2.异步定时方式
①主设备请求信号:地址信息、读命令;从设备发出回答信号:数据
②三种异步定时方式:
A.不互锁:信号的撤销不受到对方的制约
B.半互锁:请求的撤销受到回答的制约(回答了才撤销);回答的撤销不受到请求的制约
C.全互锁:请求和回答都受到对方的制约
3.半同步通信:根据Wait信号动态调节统一时钟节拍(同步和异步思想结合)
4.分离式通信:利用从设备准备数据(总线空闲)的时间将总线分配给其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