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创意特训营——30天超级灵感唤醒术》一书中的第2章2.1节登克尔的蜡烛难题,作者【美】Stefan Mumaw,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第2章 目的性+局限性=创造的动力
创意特训营——30天超级灵感唤醒术
目的性和局限性是发挥创造力的必要前提。首先要有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目标,还需要有一些你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克服的障碍,也就是局限条件。如果没有这两项前提,创造力也就没有用武之地。这两项前提彼此相依,为创造力的茁壮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此外,想要展现出创造力,还有第三项隐含的条件:行动。我们不仅要有解决问题的欲望,还要将其付诸行动,这样才能把握住“创造力”中的核心词——“创造”。
2.1 登克尔的蜡烛难题
1945年,克拉克大学的完形心理学家卡尔·登克尔(Karl Duncker)发表了一则著名的认知行为试验研究,叫做登克尔的蜡烛难题(Duncker’s Candle Problem)。其目的是衡量功能固着性[1]会在人们解决问题时产生多大的影响。登克尔发给参与者们3样东西,一个蜡烛,一盒图钉,一包火柴。题目是这样的:把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墙上,并且不能让蜡油滴到地板或桌上。
这样的题目很显然是对创造力的挑战,登克尔在自己的心目中已经有了一个解决方案,他很期待参与者们能够发觉这个小窍门,那就是让这盒图钉发挥多种功能,而不是单纯地局限于唯一的常规用法。确切来说,他就是想看看有多少参与者会重视及使用这个图钉的盒子。登克尔预期的方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把盒子里的图钉都倒出来,把盒子钉在墙上,再把点燃的蜡烛放进去。但是由于受到功能固着性的影响,人们对物品的使用意识只限定在了它的常用功能上。所以,参与者们能否突破常规认知,不再将图钉盒仅仅看做装图钉的容器,而是能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便是登克尔测试的核心挑战。
结果,有些人试图将蜡烛融化后黏在墙上(以失败告终),还有一些人甚至企图将蜡烛直接钉到墙上(当然又以失败告终),只有少数人使用了登克尔所期待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后续的研究中,登克尔对题设进行了一些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再次考察参与者是否能够达成预期的解决方案。非常明显的是,如果将图钉盒单独摆出来而不是像原来那样装着图钉,大家几乎都想到了这个做法。甚至只是描述语稍微变化一下,在对话中强调蜡烛、盒子、图钉、火柴包,火柴,结果也会发生戏剧性的转变。总而言之,只要把图钉盒单独摆放出来或者在描述语中强调一下,就会给解决方案带来极大的积极影响。
尽管这项练习明显旨在测试功能固着性的影响,我们也应该从这之中吸取到了一个重要的经验:创造需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