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泛型02:自定义泛型类、泛型方法

简介: Java泛型02:自定义泛型类、泛型方法

一、自定义泛型类(接口)

@[toc]
ps:泛型类和泛型接口的区别就是类和接口的区别,这里不做阐述

1、基础知识

  1. 泛型类可能有多个参数,此时应将多个参数一起放在尖括号内。比如:<E1,E2,E3>
  2. 泛型类的构造器如下:public GenericClass(){}。 而下面是错误的:public GenericClass(){}
  3. 实例化后,操作原来泛型位置的结构必须与指定的泛型类型一致
  4. 泛型不同的引用不能相互赋值。(见下面代码举例部分的第四点测试类的)
  5. 泛型如果不指定,将被擦除,泛型对应的类型均按照Object处理,但不等价 于Object。经验:泛型要使用一路都用。要不用,一路都不要用。
  6. 如果泛型结构是一个接口或抽象类,则不可创建泛型类的对象。
  7. jdk1.7,泛型的简化操作:ArrayList flist = new ArrayList<>();
  8. 泛型的指定中不能使用基本数据类型,可以使用包装类替换。
  9. 在类/接口上声明的泛型,在本类或本接口中即代表某种类型,可以作为非静态属性的类型、非静态方法的参数类型、非静态方法的返回值类型。但在静态方法中不能使用类的泛型。(看下面代码举例第一点自定义泛型类Order注释部分)(原因:泛型在创建对象的时候才指定,但是静态方法要早于创建对象,所以静态方法中不能使用类的泛型)
  10. 异常类不能是泛型的

    public class Test11<T> extends Exception{}//错误的
    AI 代码解读
  11. 不能使用new E[]。但是可以:E[] elements = (E[])new Object[capacity];

    参考:ArrayList源码中声明:Object[] elementData,而非泛型参数类型数组。

    举例:

    T[] t = new T[];//错误的
    T[] t = (T[]) new Object[10];//而且后续用的时候赋值的时候new的只能是T或者T的子类的对象,不然会报错
    AI 代码解读
  12. .父类有泛型,子类可以选择保留泛型也可以选择指定泛型类型:

    • 子类不保留父类的泛型:按需实现

      • 没有类型 擦除
      • 具体类型
    • 子类保留父类的泛型:泛型子类

      • 全部保留
      • 部分保留

代码举例:

class Father<T1, T2> {
        }
// 子类不保留父类的泛型
// 1)没有类型 擦除
        class Son1 extends Father {// 等价于class Son extends Father<Object,Object>{
        }
// 2)具体类型
        class Son2 extends Father<Integer, String> {
        }
// 子类保留父类的泛型
// 1)全部保留
        class Son3<T1, T2> extends Father<T1, T2> {
        }
// 2)部分保留
        class Son4<T2> extends Father<Integer, T2> {
        }
AI 代码解读

class Father<T1, T2> {
        }
// 子类不保留父类的泛型
// 1)没有类型 擦除
        class Son<A, B> extends Father{//等价于class Son extends Father<Object,Object>{
        }
// 2)具体类型
        class Son2<A, B> extends Father<Integer, String> {
        }
// 子类保留父类的泛型
// 1)全部保留
        class Son3<T1, T2, A, B> extends Father<T1, T2> {
        }
// 2)部分保留
        class Son4<T2, A, B> extends Father<Integer, T2> {
        }
AI 代码解读

2、代码举例

  1. 自定义泛型类Order

    package com.jsm.java1;
    //自定义泛型类
    public class Order<T> {
        String orderName;
        int orderId;
    
        //类的内部结构就可以使用类的泛型
        T orderT;
        public Order(){
    
        }
        public Order(String orderName, int orderId, T orderT) {
            this.orderName = orderName;
            this.orderId = orderId;
            this.orderT = orderT;
        }
    
        public T getOrderT() {
            return orderT;
        }
    
        public void setOrderT(T orderT) {
            this.orderT = orderT;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Order{" +
                    "orderName='" + orderName + '\'' +
                    ", orderId=" + orderId +
                    ", orderT=" + orderT +
                    '}';
        }
        //静态方法中不能使用类的泛型。
        /*
        public static void show(T orderT){
            System.out.println(T orderT);
        }
         */
        
        
    }
    AI 代码解读
  2. 继承泛型类Order并且指明了泛型为Integer(SubOrder不再是泛型类

    public class SubOrder extends Order<Integer> {
    }
    AI 代码解读
  3. 继承泛型类Order但是仍然保留了”T”(SubOrder1仍然是泛型类

    public class SubOrder1<T> extends Order<T> {
    }
    AI 代码解读
  4. 测试:OrderTest

    package com.jsm.java1;
    
    import org.junit.Test;
    
    public class Order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1(){
            //如果定义了泛型类,实例化没有指明类的泛型,则认为此泛型类型为Object
            //要求:如果定义了类是带泛型的,建议在实例化时候要指明类的泛型
            Order<Object> order = new Order<>();
            order.setOrderT(123);
            order.setOrderT("ABC");
    
    
            //建议:实例化时候指明类的泛型
            Order<String> order1 = new Order<String>("orderAA",1001,"F");
            order1.setOrderT("AA:hello");
    
            SubOrder sub1 = new SubOrder();
            //由于子类在继承带父类的泛型时,指明了泛型类型,则实例化子类对象时,不再需要指明泛型
            sub1.setOrderT(1234);
            
            SubOrder1<Integer> sb1 = new SubOrder1<Integer>();
            sb1.setOrderT(1234);
            
            
             @Test
        public void test2(){
            //泛型不同的引用不能相互赋值
            ArrayList<String> list1= new ArrayList<String>();
            ArrayList<Integer> list2= new ArrayList<Integer>();
            //list1=list2;
            //尽管在编译时ArrayList<String>和ArrayList<Integer>是两种类型,但是,在运行时只有
            //一个ArrayList被加载到JVM中。
    
    
        }
    
    
        }
    }
    AI 代码解读

二、自定义泛型方法

1、基础知识

  1. 在方法中出现了泛型结构、泛型参数与类的泛型参数没有任何关系,换句话说,是不是泛型方法,和泛型方法所属的类是不是泛型类没有任何关系
  2. 举例代码中方法这里的E是调用方法的时候确定的,并非实例化类的时候确定,所以和类的泛型没关系,所以泛型方法可以是静态的
  3. 泛型方法的格式:

    [访问权限] <泛型> 返回类型 方法名([泛型标识 参数名称]) 抛出的异常

2、代码举例

//学习内容:
//开发时间:10月16日  0:13
package com.jsm.java2;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MethodTest {
    //测试泛型方法
    @Test
    public void test11(){
        Integer[] arr=new Integer[]{1,2,3,4};
        //泛型方法在调用时,指明泛型参数的类型,这个类型和类的泛型没有任何关系
        List<Integer> list = copyFromArrayToList(arr);
        System.out.println(list);//[1, 2, 3, 4]
    }
    //泛型方法
    public  <E> List<E> copyFromArrayToList(E[] arr){
        ArrayList<E> list=new ArrayList<>();
        for (E e:arr){
            list.add(e);
        }
        return list;
    }
    //说明:这个方法这里的E是调用方法的时候确定的,并非实例化类的时候确定,所以和类的泛型没关系,所以泛型方法可以是静态的
}
AI 代码解读
目录
打赏
0
0
0
0
0
分享
相关文章
|
14天前
|
Java 中的 toString() 方法详解: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在Java开发中,`toString()`方法至关重要,用于返回对象的字符串表示。默认实现仅输出类名和哈希码,信息有限且不直观。通过重写`toString()`,可展示对象字段值,提升调试效率与代码可读性。借助Lombok的`@Data`注解,能自动生成标准化的`toString()`方法,简化开发流程,尤其适合字段较多的场景。合理运用`toString()`,可显著提高开发效率与代码质量。
45 0
重学Java基础篇—Java类加载顺序深度解析
本文全面解析Java类的生命周期与加载顺序,涵盖从加载到卸载的七个阶段,并深入探讨初始化阶段的执行规则。通过单类、继承体系的实例分析,明确静态与实例初始化的顺序。同时,列举六种触发初始化的场景及特殊场景处理(如接口初始化)。提供类加载完整流程图与记忆口诀,助于理解复杂初始化逻辑。此外,针对空指针异常等问题提出排查方案,并给出最佳实践建议,帮助开发者优化程序设计、定位BUG及理解框架机制。最后扩展讲解类加载器层次与双亲委派机制,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64 0
Java 类和对象
本文介绍了Java编程中类和对象的基础知识,作为面向对象编程(OOP)的核心概念。类是对象的蓝图,定义实体类型;对象是具体实例,包含状态和行为。通过示例展示了如何创建表示汽车的类及其实例,并说明了构造函数、字段和方法的作用。同时,文章还探讨了访问修饰符的使用,强调封装的重要性,如通过getter和setter控制字段访问。最后总结了类与对象的关系及其在Java中的应用,并建议进一步学习继承等概念。
Java 中的 equals 方法:看似简单,实则深藏玄机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中`equals`方法的设计与实现。默认情况下,`equals`仅比较对象引用是否相同。以`String`类为例,其重写了`equals`方法,通过引用判断、类型检查、长度对比及字符逐一比对,确保内容相等的逻辑。文章还强调了`equals`方法需遵循的五大原则(自反性、对称性等),以及与`hashCode`的关系,避免集合操作中的潜在问题。最后,对比了`instanceof`和`getClass()`在类型判断中的优劣,并总结了正确重写`equals`方法的重要性,帮助开发者提升代码质量。
49 1
重学Java基础篇—类的生命周期深度解析
本文全面解析了Java类的生命周期,涵盖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使用及卸载七个关键阶段。通过分阶段执行机制详解(如加载阶段的触发条件与技术实现),结合方法调用机制、内存回收保护等使用阶段特性,以及卸载条件和特殊场景处理,帮助开发者深入理解JVM运作原理。同时,文章探讨了性能优化建议、典型异常处理及新一代JVM特性(如元空间与模块化系统)。总结中强调安全优先、延迟加载与动态扩展的设计思想,并提供开发建议与进阶方向,助力解决性能调优、内存泄漏排查及框架设计等问题。
49 5
|
14天前
|
java中一个接口A,以及一个实现它的类B,一个A类型的引用对象作为一个方法的参数,这个参数的类型可以是B的类型吗?
本文探讨了面向对象编程中接口与实现类的关系,以及里氏替换原则(LSP)的应用。通过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利用多态性将实现类的对象传递给接口类型的参数,满足LSP的要求。LSP确保子类能无缝替换父类或接口,不改变程序行为。接口定义了行为规范,实现类遵循此规范,从而保证了多态性和代码的可维护性。总结来说,接口与实现类的关系天然符合LSP,体现了多态性的核心思想。
24 0
|
1月前
|
重学Java基础篇—Java Object类常用方法深度解析
Java中,Object类作为所有类的超类,提供了多个核心方法以支持对象的基本行为。其中,`toString()`用于对象的字符串表示,重写时应包含关键信息;`equals()`与`hashCode()`需成对重写,确保对象等价判断的一致性;`getClass()`用于运行时类型识别;`clone()`实现对象复制,需区分浅拷贝与深拷贝;`wait()/notify()`支持线程协作。此外,`finalize()`已过时,建议使用更安全的资源管理方式。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并遵循最佳实践,可提升代码质量与健壮性。
55 1
java常见的集合类有哪些
Map接口和Collection接口是所有集合框架的父接口: 1. Collection接口的子接口包括:Set接口和List接口 2. Map接口的实现类主要有:HashMap、TreeMap、Hashtable、ConcurrentHashMap以及 Properties等 3. Set接口的实现类主要有:HashSet、TreeSet、LinkedHashSet等 4. List接口的实现类主要有:ArrayList、LinkedList、Stack以及Vector等
|
2月前
|
【Java并发】【线程池】带你从0-1入门线程池
欢迎来到我的技术博客!我是一名热爱编程的开发者,梦想是编写高端CRUD应用。2025年我正在沉淀中,博客更新速度加快,期待与你一起成长。 线程池是一种复用线程资源的机制,通过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线程并管理其生命周期,避免频繁创建/销毁线程带来的性能开销。它解决了线程创建成本高、资源耗尽风险、响应速度慢和任务执行缺乏管理等问题。
203 60
【Java并发】【线程池】带你从0-1入门线程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