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书摘来异步社区《IP多播网络的设计与部署(第1卷)》一书中的第1章,第1.1节,作者:【美】Beau Williamson,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1.1 IP多播简史
IP多播网络的设计与部署(第1卷)
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斯坦福大学,博士生Steve Deering正在为他的导师David Cheriton从事一个分布式操作系统项目的工作。这种分布式操作系统叫做Vsystem,它由几台计算机联合起来,通过单个以太网段形成一个松散连接的多处理系统。位于该以太网段的计算机协同工作,并通过在公共的以太网段上发送的消息来实现操作系统级别的通信。起初,该操作体统允许一台计算机使用MAC层多播向本地以太网段的一组其他计算机发送一条消息。
随着项目的进展,向多处理系统中增加更多计算机的需求开始出现。不幸的是,唯一可用的计算机都位于园区网的另一端,它们通过园区网中的生产路由器连接起来。因此,这位博士研究生不得不将操作系统的处理器间的通信扩展到OSI参考模型的第3层工作,这样,位于园区网另一端的计算机便能够作为松散连接的多处理器系统的一部分开始工作。此外,MAC层多播通信也必须扩展到第3层工作。所以,找到一个使MAC层多播性能扩展到第3层路由网络的方法成为了Steve Deering的任务。
在研究了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和路由信息协议(RIP)等IP路由协议之后,Steve得出结论:OSPF的链路状态机制完全能够被扩展用来支持多播。他同时也断定,RIP的基本机制能够作为一种新的基于距离向量的多播路由协议的基础。该想法导致他对IP多播领域进行了更多研究,并最终形成了他发表于1991年的博士论文—数据报网络中的多播。
Deering博士在论文中还描述了一种主机成员资格协议(Host Membership Protocol),该协议成为如今的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的基础。当IP多播主机想要加入一个多播组时,它们将使用IGMP向网络中的路由器发送信号。此外,Deering博士的文章描述了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IP多播路由协议,这成为距离向量多播路由协议(DVMRP)的基础,而且在几年后又被Deering博士进一步扩展。这两种协议为IP数据包网络模型提供了成功的扩展,它允许多播被扩展到OSI模型的第3层。从那时起,IP多播技术的研究不断前行,诸如协议无关多播(PIM)和边界网关协议(BGP)的多协议扩展等附加协议也被开发出来。这些协议允许IP多播突破最初的实施限制,扩展到大型的企业级多播网络,并最终成为一个天然的完全启用多播的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