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在职场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有种现象,好像每天做的事情都是重复的。一旦有这种现象,那就表示现在的工作已经不能让自己成长了。如果这种现象持续很久,那这代表你遇到了阶段性的职场天花板。如果不能做出突破,阶段两个字就可以去掉了。
很多程序员戏称自己为”码农“,是码代码的农民。实际上当然不是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一部分程序员每天都在做着“码农”的活。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自己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不知道该往哪方面提升。
这一种的解决方案,就是帮助他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或者大方向。其实公司的考核标准就是一个可参考的指标。正如我在极客时间的《体验设计课》看到一句话,我特别有认同感。
排等级这件事不是为了搞排名,重要的是通过量化的方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而不是一味地迷茫,踌躇不前。
对公司来说,应该更加积极帮助员工解决这个问题。公司需要给每个管理做好职业规划,然后在让每个管理层帮助组员做好职业规划。帮助员工提升能力。这是利他,也是利己。
员工成长了,对谁最有利?当然是公司。所以,对公司来说,培养员工是一件性价比非常高的事情。
但还是有很多公司不会做这些,这些公司把员工当负债,而不是资产。遇到这种情况,就得靠我们自己了。还好互联网让获取信息的成本变得很低,想要找到自己职业领域的晋升方向并不难,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去外面面试,看看企业对岗位的要求。然后再根据要求去学习。学习的话,最高效的方式是找个领域里的专家带着学。如果对方不愿意带你,但你能接触到的话,那就看他如何工作,如何花时间的。如果身边没有这方面专家,那就看看身边谁最厉害,就跟谁学。如果还找不到,那就网上找一下这个领域的专家,不要找很多,找1-2个就可以了。把他们的书籍、文章或课程都过一遍,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很多人说自己看不进书,其实阅读是普通人获取知识最有效的方式。坚持下去,一个月搞定一本书还是很容易的。
最近互联网有一句话,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职场那么卷怎么办?读书破万卷!
第二种,就是知道了方向,也尝试过,但就是没效果。
我自己见过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方法不对。学习是两个字,学和习。很多朋友只是在”学“,而没有在”习“,也就是知行不合一,只是有输入,而没有输出。要知道,输入的东西是别人的,输出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另一类人是时间不够长,没能坚持住。在这里学习一下,发现没啥效果,就换另一方向学习。永远只学到皮毛。低垂的果实好摘,越到后期,越高的果实越难,越需要时间的积累。
加上学习本身就具有延迟反馈的特性。可能你觉得花了很多时间,效果不大。早期我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好像也没改变什么。现在回过头去看自己,才发现以前的自己思想是多么不成熟。我觉得学习知识就跟存钱,在早期本金很少的青年卡下,除了增加本金,就是享受时间的复利效应。
总结一下,在职场中一旦发现自己遇到了职场天花板,一定要引起重视,要先找到自己的目标,然后努力去改变现状。不要怕没有结果,努力后,剩下的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