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未有相关云产品技术能力~
暂无个人介绍
点对点协议 (Point-to-Point Protocol,PPP) [1] 提供了一种通过点对点链路传输多协议数据报的标准方法。
就本文档而言,企业是使用 TCP/IP 自主操作网络的实体,特别是确定该网络内的寻址计划和地址分配。
本文档为 Internet 社区指定了 Internet 标准跟踪协议,并请求讨论和改进建议。本协议的标准化状态和现状请参考当前版本的《互联网官方协议标准》(STD 1)。本备忘录的分发不受限制。
本文档为 Internet 社区指定了 Internet 标准跟踪协议,并请求讨论和改进建议。本协议的标准化状态和现状请参考当前版本的《互联网官方协议标准》(STD 1)。本备忘录的分发不受限制。
本文档描述了连接配置文件 (Connectivity Provisioning Profile,CPP) 并提出了一个 CPP 模板来捕获要在服务交付环境(例如,IP 语音或 IP 电视)内满足的 IP/MPLS 连接要求。CPP 定义了底层传输网络支持的 IP 传输参数集以及可达性范围和带宽/容量需求。适当的性能指标,例如单向延迟或单向延迟变化,用于表征 IP 传输服务。全局和受限可达性范围都可以在 CPP 中捕获。
本文档提供了特定于同步光网络 (SONET)/同步数字体系结构 (SDH) 的详细信息。根据 [RFC3471],SONET/SDH 特定参数在信令协议中携带在流量参数特定对象中。
关键词“必须”、“不得”、“要求”、“应该”、“不应该”、“应该”、“不应该”、“推荐”、“不推荐”、“可以”和“可选” “当且仅当它们以所有大写字母出现时,本文档中的内容将按照 BCP 14 [RFC2119] [RFC8174] 中的描述进行解释,如此处所示。
许多 Internet 应用程序用于访问资源,例如在不同主机上的多个等效副本中可用的信息或服务器进程。这包括但不限于点对点文件共享应用程序。应用层流量优化 (Application-Layer Traffic Optimization,ALTO) 的目标是为应用程序提供指导,这些应用程序必须从一组能够提供所需资源的候选主机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主机。该指南应基于影响主机之间数据传输性能和效率的参数,例如拓扑距离。最终目标是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或体验质量,同时降低底层网络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Internet 上流行的分布式应用程序——例如文件共享、实时通信以及实时和点播媒体流——使用了大量的网络资源。此类应用程序通常通过在分布在 Internet 上的节点之间建立的连接传输大量数据,而对底层网络拓扑知之甚少。一些应用程序被设计成从一个更大的集合中随机选择一个对等体的子集来交换数据。如果没有任何拓扑信息指导此类选择,或者根据从测量和统计中获得的次优或局部信息进行操作,这些应用程序通常会做出不太理想的选择。
本文档是 Internet 工程任务组 (IETF) 的产品。它代表了 IETF 社区的共识。它已接受公众审查,并已被互联网工程指导小组 (IESG) 批准出版。有关 Internet 标准的更多信息,请参见 RFC 7841 的第 2 节
自 1990 年推出以来,万维网已从简单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演变为复杂的分布式体系结构。这种演变主要是由于与指数增长相关的扩展问题。已经出现了不同的范例和解决方案来满足特定的要求。为满足这种增长需求而采用的两个核心基础架构组件是复制和缓存。在许多情况下,需要 Web 缓存和复制服务能够共存。
本文档是 Internet 工程任务组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 的产品。它代表了 IETF 社区的共识。它已接受公众审查,并已被互联网工程指导小组 (Internet Engineering Steering Group,IESG) 批准出版。并非所有 IESG 批准的文件都适用于任何级别的互联网标准;请参阅 RFC 5741 的第 2 节。
分配更长的前缀(更少的地址空间)时遇到的问题之一是,这样的组织似乎不可能自主维护自己的反向(“IN-ADDR.ARPA”)区域。通过使用下面描述的反向授权方法,可以消除对将较长前缀分配给不相关组织的最重要的反对意见。
MPLS 标签堆栈条目的格式由 RFC 3032 [RFC3032] 定义,包括一个称为“EXP field”的三位字段。RFC 3032 没有定义该字段的确切用途,只是声明它“保留用于实验用途”。
“多协议标签交换 (MPLS)”[1] 需要一组程序来用“标签栈”来扩充网络层数据包,从而将它们变成“有标签的数据包”。支持 MPLS 的路由器称为“标签交换路由器”或“LSR”。为了在特定数据链路上传输带标签的数据包,LSR 必须支持一种编码技术,在给定标签堆栈和网络层数据包的情况下,该技术会生成带标签的数据包。
当无连接网络层协议的数据包从一个路由器传输到下一个路由器时,每个路由器都会为该数据包做出独立的转发决策。也就是说,每个路由器都会分析数据包的头部,并且每个路由器都运行网络层路由算法。每个路由器根据对数据包报文头的分析和运行路由算法的结果,独立地为数据包选择下一跳。
选择共享 IKE 和 UDP 封装的 ESP 流量的端口号是因为它提供了更好的扩展性(NAT 中只有一个 NAT 映射;无需发送单独的 IKE keepalive)、更容易配置(仅在防火墙中配置一个端口),更容易实现。
当两个对等体通过 IKE [2] 和 IPSec [3] 通信时,可能会出现两者之间的连接意外断开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路由问题、一台主机重启等原因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 IKE 和 IPSec 通常无法识别对等体连接的丢失。因此,SA 可以一直保留到它们的生命周期自然到期,从而导致数据包被隧道传送到遗忘的“黑洞”情况。通常需要尽快识别黑洞,以便实体可以快速故障转移到不同的对等体点。同样,有时需要检测黑洞以恢复丢失的资源。
网络软件化的进步正在促进在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和基础设施中引入可编程性。这通常是通过在网络中引入软件定义网络 (SDN) [RFC7149] [RFC7426] 功能来实现的,包括控制器和协调器。
第一个征求意见 (Request for Comments,RFC) 文档于 1969 年 4 月发布,作为设计和构建我们现在所知的互联网的努力的一部分。从那时起,RFC 系列一直是致力于记录 Internet 技术规范的档案系列,包括 Internet 研究和工程社区的一般贡献以及标准文档。
第二部分描述了如何在 IKE 的快速模式下协商使用 UDP 封装的 IPsec 数据包。如果需要,它还描述了如何将原始源地址和目标地址传输到对端。这些地址在传输模式下用于逐步更新 TCP/IP 校验和,以便它们在 NAT 转换后匹配。(NAT 不能这样做,因为 TCP/IP 校验和在 UDP 封装的 IPsec 数据包内。)
日期和时间格式在 Internet 上引起了很多混乱和互操作性问题。本文档解决了在 Internet 协议中表示和使用日期和时间时遇到的许多问题,并提出了改进一致性和互操作性的建议。
要从程序访问此服务器,请在服务主机 SRI-NIC.ARPA(26.0.0.73 或 10.0.0.51)上建立到端口 101(十进制)的 TCP 连接。发送信息请求(单行),并读取结果响应。服务器在响应完成后关闭连接,因此每个连接只能发出一个请求。
IP 协议 [1] 使用路由器将数据包从连接到一个 IP 子网的主机传输到连接到不同 IP 子网的主机。当 IP 主机(源主机)希望将数据包传输到另一台 IP 主机(目的地)时,它会查阅其路由表以确定应该用于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主机的路由器的 IP 地址。
BOOTP 协议的某些方面在其原始规范中的定义相当松散。特别是对“BOOTP中继代理/BOOTP relay agents”(原名BOOTP转发代理)的行为只做了一般性的描述,客户端的行为描述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备忘录试图澄清和加强这些方面的规范。由于编辑过程中在 RFC 1532 中引入了一些错误,本备忘录重新发布为 RFC 1542。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 [1] 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将配置消息传递给 TCP/IP 网络上的主机。配置参数和其他控制消息携带在标签数据项中,这些数据项存储在 DHCP 消息的“选项/options”字段中。数据项本身也称为“选项/options”。
Internet 协议的设计并非绝对可靠。这些控制消息的目的是提供有关通信环境中问题的反馈,而不是使 IP 可靠。仍然不能保证数据报将被传递或控制消息将被返回。某些数据报可能仍未送达,而没有任何丢失报告。如果需要可靠的通信,使用 IP 的更高级别的协议必须实现自己的可靠性程序。
除非系统管理员明确配置,否则主机不应充当 DHCP 服务器。如果允许随机主机响应 DHCP 请求,则 Internet 中硬件和协议实现的多样性将妨碍可靠操作。例如,IP 需要在协议实现软件中设置许多参数。由于 IP 可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网络硬件,因此无法猜测或假定这些参数的值具有正确的默认值。此外,分布式地址分配方案依赖于用于发现已在使用的地址的轮询/防御机制。IP 主机可能无法始终保护自己的网络地址,因此这种分布式地址分配方案无法保证避免分配重复的网络地址。
与 ICMP 一样,IGMP 是 IP 的组成部分。所有希望接收 IP 多播的主机都需要实现它。IGMP 消息封装在 IP 数据报中,IP 协议编号为 2。本文档中描述的所有 IGMP 消息都使用 IP TTL 1 发送,并在其 IP 报头中包含 IP 路由器警报选项 [RFC 2113]。
主机组的成员资格是动态的;也就是说,主机可以随时加入和离开组。对主机组中成员的位置或数量没有限制。一个主机一次可能是多个组的成员。主机不需要是组的成员就可以向它发送数据报。
MD5 算法是 MD4 消息摘要算法的扩展。MD5 比 MD4 稍慢,但在设计上更“保守”。MD5 的设计是因为人们认为 MD4 的使用速度可能比现有的批判性审查所证明的要快;由于 MD4 的设计速度非常快,因此就成功进行密码分析攻击的风险而言,它处于“边缘”。MD5 稍有后退,稍微降低速度以获得更大的最终安全性。它包含了不同评论者提出的一些建议,并包含额外的优化。MD5 算法正被置于公共领域以供审查并可能作为标准采用。
TELNET 协议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相当通用的、双向的、面向八位字节的通信设施。它的主要目标是允许终端设备和面向终端的进程相互连接的标准方法。设想该协议还可用于终端-终端通信(“链接”)和进程-进程通信(分布式计算)。
自 1996 年发布以来,SSLv3 协议 [RFC6101] 一直受到一系列攻击,无论是其密钥交换机制还是其支持的加密方案。尽管在 1999 年被 TLS 1.0 [RFC2246] 取代,随后在 2002 年被 TLS 1.1 [RFC4346] 和 2006 年 1.2 [RFC5246] 取代,但这些替代版本的可用性尚未普及。因此,许多 TLS 实现都允许协商 SSLv3。
如果协议提交未能满足其实现的功能的一项或多项“必须”或“不得”要求,则该协议提交是不合规的。满足所有必须、不得、应该和不应该对其能力的要求的协议提交被称为“无条件兼容”;一个满足所有 MUST 和 MUST NOT 要求,但不是所有 SHOULD 或 SHOULD NOT 要求的协议被称为“有条件地兼容”。
“软件定义网络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是可编程网络范式 [PNSurvey99] [OF08] 的一个术语。简而言之,SDN 是指软件应用程序能够动态地对单个网络设备进行编程,从而控制整个网络的行为 [NV09]。Boucadair 和 Jacquenet [RFC7149] 指出,SDN 是一组技术,用于以确定性、动态和可扩展的方式促进网络服务的设计、交付和操作。
它并不是要无休止地讨论 SDN 的真正含义,而是建议对可以在 SDN 保护伞下使用的技术进行功能分类,并详细说明这些技术的联合激活不可避免地引起的各种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仅出于澄清目的而提及SDN的定义。
[RFC7364]问题陈述:网络虚拟化overlay 定义了使用overlay网络构建大型多租户数据中心网络的基本原理。这些大型数据中心经常使用计算、存储和网络虚拟化来支持大量的通信域和终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