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个人介绍
本内容介绍了微服务中熔断降级的实现原理及Sentinel的底层机制。通过OpenFeign集成Sentinel,利用断路器统计异常和慢请求比例,触发熔断并降级,提升系统稳定性。还讲解了Sentinel使用的限流算法,如滑动窗口、令牌桶和漏桶算法,以应对不同场景下的流量控制需求。
本内容介绍了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注册与发现流程,包括服务注册中心(如Nacos)、服务提供者和调用者的角色分工。服务启动时自动注册信息至注册中心,调用者通过客户端负载均衡(如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选取服务实例进行远程调用。同时,内容还讲解了OpenFeign的工作原理,其作为HTTP客户端集成负载均衡,通过接口定义、代理生成、请求发送与结果解析,实现服务间的高效通信。
本内容深入解析了CPU上下文切换的原理及其在系统调用和进程切换中的应用。详细说明了CPU寄存器、程序计数器在任务切换中的作用,以及系统调用与进程上下文切换的区别。同时探讨了上下文切换带来的性能开销,涉及TLB和虚拟内存管理机制,帮助理解操作系统如何高效调度进程。
进程调度发生在多种场景,如进程终止、时间片耗尽、资源不足、主动挂起、高优先级进程出现或硬件中断发生时。调度机制确保各进程公平使用CPU。线程作为调度的基本单位,切换时仅需保存私有数据,相比进程切换更高效。此外,中断也会引发上下文切换,但仅涉及内核态数据,不影响用户态进程资源。过多的上下文切换会降低系统性能。
EMQ通过MQTT协议的QoS机制保障消息可靠传输,支持QoS 0、1、2三个等级,分别实现消息最多一次、至少一次和恰好一次传递。对于延迟消息,EMQ X支持通过特殊主题前缀`$delayed/{DelayInterval}`实现延迟发布。点对点通信可通过不带群组的共享订阅(如`$queue/t/1`)实现,结合负载均衡策略如随机、轮询等,确保消息仅由一个订阅者接收;发布订阅模式则通过带群组的共享订阅(如`$share/组名称/t/1`)实现,确保每组一个订阅者收取消息。
Kafka通过offset机制解决消息重复消费问题,支持手动提交偏移量及唯一ID去重。它保证分区内的消息顺序消费,结合集群、副本与重平衡实现高可用。高性能设计包括顺序读写、分区、页缓存、零拷贝等。数据清理依赖保留时间或大小策略,点对点和发布订阅模式则通过消费者组实现。
本文介绍了Redis的集群架构与使用经验,包括主从复制、哨兵集群及Cluster分片集群的应用场景与实现原理。内容涵盖Redis主从同步机制、数据分片存储方式、事务支持及与Memcached的区别,并讨论了Redis内存用尽时的处理策略。适用于了解Redis高可用与性能优化方案。
本节介绍了多种关闭过期订单的实现方案,包括定时任务、JDK延迟队列、Redis过期监听、Redisson延迟队列、RocketMQ延迟消息及RabbitMQ死信队列。各自优缺点明显,适用于不同业务场景,如定时任务适合小数据量,RocketMQ适合高并发解耦场景,而Redisson则使用简单且高效。选择时需综合考虑系统复杂度、数据量及可靠性要求。
关系型数据库基于表结构,支持SQL查询,适合复杂关系和事务处理,如Oracle、MySQL;而非关系型数据库如Redis、MongoDB采用灵活模型,适用于高并发、大数据场景。关系型数据库维护成本低但扩展性差,非关系型数据库读写快、成本低但不支持事务。索引可提升查询速度,但占用空间影响更新效率。数据库索引多采用B+树,因其更适合范围查询、磁盘读写效率高且查询性能稳定。
消息堆积处理核心在于平衡生产与消费速度,可通过限流生产、优化消费者处理能力及异步机制缓解。RabbitMQ通过持久化、确认机制保障消息可靠性,MQTT则依赖QoS等级确保传输。延迟消息常用死信队列实现,而幂等性可通过唯一ID避免重复消费。MQ广泛用于异步处理、系统解耦及分布式事务等场景。
MySQL事务具有ACID特性,包括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其默认隔离级别为可重复读,通过MVCC和间隙锁解决幻读问题,确保事务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并发性。
本文介绍了 MyBatis-Plus 在复杂应用中的使用技巧,涵盖条件构造器(如 QueryWrapper、UpdateWrapper 及其 Lambda 表达式版本)、自定义 SQL 的优化方式,以及分页和多表查询的处理方法。重点比较了 LambdaQueryWrapper 与 QueryWrapper 的适用场景,推荐单表操作优先使用 Lambda 方式以提升类型安全性,而多表联查则更适合使用 QueryWrapper 的灵活性。同时,通过示例说明了如何结合 Wrapper 与自定义 SQL 来构建高效、可维护的数据库操作逻辑。
MyBatis与MyBatis-Plus区别在于:MyBatis是半自动ORM框架,需手动编写SQL,适合复杂查询场景;而MyBatis-Plus是其增强工具,提供零SQL的CRUD操作,简化开发流程,适用于简单增删改查场景,提升开发效率。
本文介绍了SQL中分组查询(GROUP BY)的规则,强调SELECT中的列必须是GROUP BY中的列或被聚合函数包裹的列。同时解释了非聚合列的定义及其在GROUP BY中的必要性,并通过代码示例展示了简单CASE WHEN和搜索CASE WHEN的用法,最后对比了两种模式的区别。
本文介绍了SQL中多表连接查询的核心概念,包括内连接(取交集)、左外连接和右外连接(交集+单表全集)的用法及结果特征。同时讲解了子查询的不同形式(标量、列、行、子表),以及IN和BETWEEN操作符的区别和应用场景。此外,还说明了一对多关系中以“一”或“多”表为主对查询结果条数的影响,并通过示例展示了如何正确使用连接条件和子查询。
本文介绍了Spring框架中`@Bean`注解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包括如何将第三方类库加入Spring容器,配置类与`@Configuration`的配合使用,以及通过`@ConditionalOnClass`、`@ConditionalOnMissingBean`等条件注解控制Bean的加载。同时讲解了Maven父子模块间的依赖关系及配置方式,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管理项目结构与依赖注入。
本文介绍了编程中判断字符串和集合是否为空的方法,强调在判断集合时应先检查是否初始化,避免空指针异常(NPE)。同时讲解了逻辑或(||)的执行规则,以及 AOP 中环绕通知与其他通知的区别,最后介绍了各层返回结果的规范及三层架构的协作原则。
本文介绍了Spring框架中常见注解的使用规则与最佳实践,重点对比了URL参数与表单参数的区别,并详细说明了@RequestParam、@PathVariable、@RequestBody等注解的应用场景。同时通过表格和案例分析,帮助开发者正确选择参数绑定方式,避免常见误区,提升代码的可读性与安全性。
本文介绍了事务的七种传播行为及其应用场景,包括 PROPAGATION_REQUIRED、PROPAGATION_SUPPORTS、PROPAGATION_REQUIRES_NEW 等,帮助开发者理解事务管理机制。同时讲解了 Java 中 SQL 操作与对象数据不同步的问题,强调重新查询与手动管理的必要性,并说明 MyBatis 批量操作的最佳实践。
在使用 MyBatis 进行数据库操作时,若 `INSERT` 语句省略字段名,则需确保实体类属性顺序与表结构字段顺序完全一致。此时,参数值会按顺序传递给数据库,与属性名或字段名无关。而查询操作基于字段名与属性名的映射关系,需保证名称一致。因此,插入操作依赖顺序,查询操作依赖映射。
本文介绍了三层架构实现前后端分离的流程,从前端Vue发起请求,到后端Spring处理数据,最后返回结果并由前端渲染展示。同时详细解析了Bean重复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Service、@Primary、@Qualifier和@Resource注解进行依赖注入控制。此外还介绍了MyBatis中#{}与${}的区别及使用场景,以及三层架构中各组件的协作方式。
单元测试是软件开发中的基础测试手段,通过验证代码最小单元的正确性,保障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尽管常被认为耗时费力,但其在提升代码质量、加快调试效率、增强重构信心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探讨单元测试如何助力研发提效,推动项目快速迭代。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
发表了文章
202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