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JAVA开发
本段内容主要介绍了事务管理的两种类型:JDBC 和 MANAGED。JDBC 类型直接利用数据源连接管理事务,依赖提交和回滚机制;而 MANAGED 类型则由容器全程管理事务生命周期,例如 JEE 应用服务器上下文,默认会关闭连接,但可根据需要设置 `closeConnection` 属性为 false 阻止关闭行为。此外,提到在使用 Spring + MyBatis 时,无需额外配置事务管理器,因为 Spring 模块自带的功能可覆盖上述配置,且这两种事务管理器类型均无需设置属性。
在 MyBatis 中,多环境配置允许为不同数据库创建多个 SqlSessionFactory。通过传递环境参数给 SqlSessionFactoryBuilder,可指定使用哪种环境;若忽略,则加载默认环境。`environments` 元素定义环境配置,包括默认环境 ID、事务管理器和数据源类型等。每个环境需唯一标识,确保默认环境匹配其中之一。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构建工厂及配置 XML 结构。
本文介绍了 MyBatis 的常见配置及其加载顺序。属性配置优先级为:方法参数传递的属性 > resource/url 属性中配置 > properties 元素中指定属性。同时列举了多个关键配置项,如 `cacheEnabled`(全局缓存开关)、`lazyLoadingEnabled`(延迟加载)、`useGeneratedKeys`(使用 JDBC 自动生成主键)等,并详细说明其作用、有效值及默认值。这些配置帮助开发者优化 MyBatis 的性能与行为。
本节介绍如何使用MongoTemplate实现评论点赞功能。传统方法通过查询整个文档并更新所有字段,效率较低。为优化性能,采用MongoTemplate对特定字段直接操作。代码中展示了如何利用`Query`和`Update`对象构建更新逻辑,通过`update.inc("likenum")`实现点赞数递增。测试用例验证了功能的正确性,确保点赞数成功加1。
本节介绍如何根据上级ID查询文章评论的分页列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在CommentRepository中新增`findByParentid`方法,用于按父ID查询子评论分页列表;(2)在CommentService中新增`findCommentListPageByParentid`方法,封装分页逻辑;(3)提供JUnit测试用例,验证功能正确性;(4)使用Compass插入测试数据并执行测试,展示查询结果。通过这些步骤,实现对评论的高效分页查询。
本节介绍了文章评论的基本增删改查功能实现。首先,在`cn.itcast.article.dao`包下创建数据访问接口`CommentRepository`,继承`MongoRepository`以支持MongoDB操作。接着,在`cn.itcast.article.service`包下创建业务逻辑类`CommentService`,通过注入`CommentRepository`实现保存、更新、删除及查询评论的功能。最后,新建Junit测试类`CommentServiceTest`,对保存和查询功能进行测试,并展示测试结果截图,验证功能的正确性。
本节介绍了MongoDB中索引的几种类型及其特点。包括单字段索引,支持升序/降序排序,索引顺序对操作无影响;复合索引,字段顺序重要,可实现多级排序;地理空间索引,支持平面与球面几何查询;文本索引,用于字符串搜索并存储词根;哈希索引,基于字段值散列,适合等值匹配但不支持范围查询。
本节主要介绍文章评论实体类的编写,创建了包`cn.itcast.article.po`用于存放实体类。具体实现中,`Comment`类通过`@Document`注解映射到MongoDB的`comment`集合,包含主键、内容、发布时间、用户ID、昵称等属性,并通过`@Indexed`和`@CompoundIndex`注解添加单字段及复合索引,以提升查询效率。同时提供了Mongo命令示例,便于理解和操作。
本文介绍MongoDB索引相关知识,包括其在查询中的重要作用。索引可避免全集合扫描,显著提升查询效率,尤其在处理海量数据时。通过B树数据结构存储字段值并排序,支持相等匹配、范围查询及排序操作。文中还提供了官方文档链接以供深入学习。
MongoDB采用文档(document)作为最小存储单位,类似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行,使用BSON(Binary-JSON)格式存储数据。BSON是JSON的二进制扩展,支持内嵌文档和数组,新增了如Date、BinData等特殊数据类型,具有轻量、高效、可遍历的特点,适合非结构化与结构化数据存储。其灵活性高,但空间利用率略低。BSON数据类型包括string、integer、boolean等基本类型及date、object id等扩展类型。
MongoDB是一种开源、高性能的文档型数据库,采用无模式设计,数据结构灵活,以类似JSON的BSON格式存储。它将记录作为文档,由字段和值对组成,支持复杂数据类型及嵌套结构。相比MySQL,MongoDB去除了传统表结构,使用集合(Collection)存储文档,适合处理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简化开发并提升扩展性。其架构更灵活,适用于高并发和大数据场景。
本文介绍了文档分页查询的相关内容,包括统计查询、分页列表查询和排序查询。统计查询使用 `count()` 方法获取记录总数或按条件统计;分页查询通过 `limit()` 和 `skip()` 方法实现,控制返回和跳过的数据量;排序查询利用 `sort()` 方法,按指定字段升序(1)或降序(-1)排列。同时提示,`skip()`、`limit()` 和 `sort()` 的执行顺序与编写顺序无关,优先级为 `sort()` > `skip()` > `limit()`。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在高并发读写、海量数据存储及高可扩展性需求方面逐渐力不从心。而MongoDB凭借其灵活的文档结构和高效性能,在社交、游戏、物流、物联网和视频直播等场景中表现出色。这些场景通常具有数据量大、写入频繁且对事务要求不高的特点。选择MongoDB适合以下情况:应用无需复杂事务与join支持、需求不确定需快速迭代、需处理高QPS读写或超大规模数据存储、追求高可用性和快速水平扩展能力。相比MySQL,MongoDB能以更低的学习、开发和运维成本满足现代应用需求。
本节介绍如何通过Shell连接MongoDB数据库,使用`mongo`命令登录,默认连接本地127.0.0.1的27017端口。可查看数据库列表(`show databases`),退出shell(`exit`),或通过`--help`获取更多参数。MongoDB Shell基于JavaScript解释器,支持运行JS程序。
MongoDB Compass 是一款官方提供的图形化界面客户端,用于便捷管理 MongoDB 数据库。可前往官网下载([链接](https://www.mongodb.com/download-center/v2/compass?initial=true)),选择安装版或压缩版。安装版按步骤执行,压缩版解压后运行 `MongoDBCompassCommunity.exe` 即可。启动后,在界面输入主机地址与端口等信息完成连接。通过直观的可视化操作,提升数据库管理效率。
本文介绍了MongoDB中文档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单个文档插入使用`insert()`或`save()`方法,批量插入用`insertMany()`。查询所有文档用`find()`,条件查询可在`find()`中添加参数,投影查询控制返回字段。更新文档通过`update()`实现,支持覆盖修改、局部修改(使用`$set`)和批量修改。列值增长可用`$inc`实现。删除文档用`remove()`,需谨慎操作以免误删数据。此外,文档键值对有序,区分大小写,不能有重复键。
本节主要介绍MongoDB中的集合操作,包括显式与隐式创建集合的方法。显式创建使用`db.createCollection(name)`,需遵循命名规范(如不能以"system."开头或包含`\0`字符)。隐式创建则通过直接向不存在的集合插入文档实现,更为常用。此外,还介绍了集合删除方法`db.collection.drop()`及其返回值规则,帮助用户管理数据库中的集合资源。
本节介绍了 MongoDB 中数据库的选择、创建与删除操作。使用 `use 数据库名称` 可选择或创建数据库,若数据库不存在则自动创建。通过 `show dbs` 或 `show databases` 查看所有可访问的数据库,用 `db` 命令查看当前数据库。注意,集合仅在插入数据后才会真正创建。数据库命名需遵循 UTF-8 格式,避免特殊字符,长度不超过 64 字节,且部分名称如 `admin`、`local` 和 `config` 为系统保留。删除数据库可通过 `db.dropDatabase()` 实现,主要用于移除已持久化的数据库。
本节主要介绍了在Linux系统中安装、启动和连接MongoDB的详细步骤。首先从官网下载MongoDB压缩包并解压至指定目录,接着创建数据和日志存储目录,并配置`mongod.conf`文件以设定日志路径、数据存储路径及绑定IP等参数。之后通过配置文件启动MongoDB服务,并使用`mongo`命令或Compass工具进行连接测试。此外,还提供了防火墙配置建议以及服务停止的两种方法:快速关闭(直接杀死进程)和标准关闭(通过客户端命令安全关闭)。最后补充了数据损坏时的修复操作,确保数据库的稳定运行。
本指南介绍在Windows系统上安装和启动MongoDB的步骤。首先,从官网下载适用于32位或64位系统的预编译二进制包,选择稳定版(y为偶数)。解压后创建数据目录`data/db`,可通过命令行参数(如`mongod --dbpath=..\data\db`)或配置文件启动服务。配置文件需注意转义字符与空格使用,支持自定义日志路径、端口等参数。将bin目录加入环境变量可简化启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