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承载的标准化进展 | 带你读《5G承载关键技术与规划设计》之四

简介: 5G 承载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目前正处于标准形成和产业化培育的关键时期。ITU-T、IEEE、IETF、OIF、CPRI、CCSA 等国际、国内主要标准化组织和团体也已密集开展 5G 承载标准化研究工作。5G承载方案的推进需要综合考虑运营商的网络特性和业务需求以及成本等相关方面的因素。从几家运营商的发展思路来看,它们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快速前行。

5G 承载的标准化与进展

1.4 5G 承载网整体架构

| 2.1 5G 承载的标准化进展 |

随着 5G 无线标准研究的深入,5G 承载的标准研究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G 承载相关的技术和标准涉及多个标准组织,包括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ITU-T,ITU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Sector)、通用公共无线接口联盟(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光互联论坛(OIF,Optical Internetworking Forum)、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China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Association)等。5G 承载在各标准组织的研究进展见表 2.1。

image.png

| 2.2 ITU-T SG15 进展 |

ITU-T SG15 研究 5G 承载的需求和解决方案,是 5G 承载标准研究的主战场。我国在 ITU-T SG15 研究的进展见表 2.2。

image.png

在 2017 年 6 月 ITU-T SG15 全会上,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烽火科技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首次向会议提交了关于 5G 传送网络标准立项的议案,并对网络切片、低时延(数百纳秒~数微秒)、大带宽(新的光接口)等提出新的研究建议,对移动网络的前传、中传、回传架构给出了方案。来自中国的方案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同时在 SG15 全会上掀起了 5G 承载技术的研究热点。会议决定,以研究报告《支持 IMT-2020/5G 的传送网络》(GSTR-TN5G,Transport Network Support of IMT-2020/5G)的形式首先启动 5G 承载技术的研究,2018 年 1 月全会完成研究报告,并以此为基础开展 5G 承载传送网络技术标准的研究。
2018 年 1 月 29 日~ 2 月 9 日,ITU-T SG15 在日内瓦举行研究期(2017 ~2020)的第二次全会。中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科研机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及通信设备制造商烽火科技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向本次会议提交了涉及 5G 移动承载技术的文稿数十篇,内容涉及网络架构、网络切片技术、低时延技术需求、大带宽、网络管理及信息模型、网络的保护倒换、组网试验及测试结果等诸多方面。文稿内容涵盖全面,分析详尽,技术先进,方案完整。根据会议安排,会议首先解决的是完成 5G 承载技术报告《支持 IMT-2020/5G 的传送网络》,并以此为基础作为下一步 5G 传送网络技术标准开发的基础,因此,《支持 IMT-2020/5G 的传送网络》报告的内容(主要是网络架构和基本需求)决定了 5G 传送网络发展的方向。
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同时提出两种新的 5G 承载解决方案。大会主要围绕这两种方案进行了激烈讨论。另外,中国联通的 5G 承载方案的核心之一是 G.metro建议,该建议在几年前立项,由中国联通牵头开发,并计划于本次会议通过。中国代表团的任务是在《支持 IMT-2020/5G 的传送网络》报告中纳入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各自的 5G 承载方案,特别是切片分组网(SPN,Slicing PacketNetwork)技术和面向移动承载优化的光传送网(M-OTN,Mobile-optimized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基于 SPN 和 M-OTN 技术的标准立项,同时推动由中国联通牵头制定的建议 G.metro 在本次会议获得通过。同时 Q2 课题组(光纤接入网络的光系统)也开展了相关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承 载 5G 的 研 究(G.sup5GP), 最 后 在 Q2、Q11、Q12 课题组联席会议上达成一致,G.sup5GP 中的网络架构部分作为 GSTRTN5G 的内容。
在 ITU-T SG15 的会议讨论过程中,来自中国的各单位、各公司积极响应,积极准备,认真、准确、完整地分析和回答了 SPN 及 M-OTN 两种方案的技术特点。经过积极争取,会议接受了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科研机构、设备制造商提交的众多文稿的提议,包括前传链路的功能分离、通道带宽需求分析(包括前传接口带宽需求、中传接口带宽需求、回传接口带宽需求、基站接口带宽需求)、频率 / 时间同步分配架构及需求(时延分析及时延指标分配),网络传输距离(前传、中传、回传网络的距离)、网络 / 设备管理及控制、支持多业务、传送网对 5G 切片的支持等技术需求,并最终决定由中国专家撰写报告正文中的组网架构图及多业务承载章节以及报告的附件,将中国提出的 5G 传送网络架构纳入报告的附件中,并特别注明提供备选的传送技术可以是 PON、OTN、SPN、以太网、G.metro 等。《支持 IMT-2020/5G 的传送网络》报告最终获得全会同意。
通过审议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单位提交的 SPN 和 M-OTN 技术方案文稿,ITU-T SG15 管理层更深入了解到中国运营商对 5G 传送技术方案标准化的迫切需求和网络演进思路的差异,并希望相关单位继续提交文稿来澄清技术细节,以便于在未来的会议上开展新工作项目的立项讨论。

下一节:| 2.3 SPN 方案推进 |

相关文章
|
缓存 算法 网络协议
面向5G的阿里自研标准化协议库XQUIC
XQUIC是阿里巴巴淘系架构团队自研的IETF QUIC标准化协议库实现,在手机淘宝上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多个不同类型的业务场景下取得明显的效果提升,为手机淘宝APP的用户带来丝般顺滑的网络体验: 在RPC请求场景,网络耗时降低15% 在直播高峰期场景,卡顿率降低30%、秒开率提升2% 在短视频场景,卡顿率降低20%
4018 1
面向5G的阿里自研标准化协议库XQUIC
|
缓存 自动驾驶 物联网
C-RAN——无线接入网架构优化 | 带你读《5G时代的承载网》之十八
C-RAN 是根据现网条件和技术进步的趋势,提出的新型无线接入网构架, 是基于集中化处理(Centralized Processing)、协作式无线电(Collaborative Radio)和实时云计算构架(Real-time Cloud Infrastructure)的绿色无线接 入网构架(Clean System)。其本质是通过实现减少基站机房数量,减少能耗, 采用协作化、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动态调度,提高频谱效率,以达到 低成本、高带宽和灵活度的运营。
C-RAN——无线接入网架构优化 | 带你读《5G时代的承载网》之十八
|
安全 5G 网络性能优化
【5G NR】无线承载SRB和DRB
无线承载RB(Radio Bearer)是基站为UE分配不同层协议实体及配置的总称,包括PDCP协议实体、RLC协议实体、MAC协议实体和PHY分配的一系列资源等。RB是无线接口连接eNodeB和UE的通道(包括PHY、MAC、RLC和PDCP),任何在无线接口上传输的数据都要经过RB。 无线承载有两种,一种是信令承载称为SRB,一种是数据承载称为DRB,两者各有分工,分层保证了无线传输的有效性。
997 0
|
存储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IT 技术百科:什么是5G承载网?
IT 技术百科:什么是5G承载网?
225 0
|
存储 边缘计算 物联网
带你读《6G需求与愿景》第二章现有 5G 网络的分析与挑战2.2 5G 网络的关键技术(二)
《6G需求与愿景》第二章现有 5G 网络的分析与挑战2.2 5G 网络的关键技术
|
运维 资源调度 算法
带你读《6G需求与愿景》第二章现有 5G 网络的分析与挑战2.2 5G 网络的关键技术(一)
《6G需求与愿景》第二章现有 5G 网络的分析与挑战2.2 5G 网络的关键技术
|
传感器 物联网 5G
带你读《5G 无线增强设计与国际标准》第一章5G无线增强设计概述1.2 5G 无线增强关键技术总体设计思路
《5G 无线增强设计与国际标准》第一章5G无线增强设计概述1.2 5G 无线增强关键技术总体设计思路
|
编解码 人工智能 算法
5G 超高清关键技术:高帧率重置、高动态渲染、云加端增强
随着 5G 落地,用户对视频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带宽不再是超高清的主要矛盾之后,超高清还存在哪些挑战?我们距离全面超高清还有多远?阿里文娱一直在做相关技术的预研,并在 2019 年底推出了互联网视频行业超高清解决方案——帧享。那么,帧享是什么、有哪些关键技术、未来有哪些发展方向?且看阿里文娱高级算法专家 张行在 GMIC Live 2020 智慧文娱技术专场中的相关分享。
5G 超高清关键技术:高帧率重置、高动态渲染、云加端增强
|
存储 传感器 自动驾驶
网络切片——灵活自适应的网络形态 | 带你读《5G时代的承载网》之十七
传统的核心网被设计为“竖井式”的单一网络体系架构,该架构中的一组 垂直集成的网元节点提供了网络所有功能,并支持后向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这 种“一刀切”的设计方法使网络部署成本保持在合理化区间,但是并不支持网 络的灵活和动态拓展。
网络切片——灵活自适应的网络形态  | 带你读《5G时代的承载网》之十七
|
存储 缓存 边缘计算
移动边缘计算(MEC)——业务本地化 | 带你读《5G时代的承载网》之十六
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各种新型业务的不断涌现,除了传统的移动宽带、 物联网之外,移动通信催生了许多新的应用领域,如 AR/VR、车联网、工业控制、 IoT 等,同时,对网络带宽、时延等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网络负荷进一步加重。
移动边缘计算(MEC)——业务本地化 | 带你读《5G时代的承载网》之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