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1 概述
语音是人们传递信息内容的同时又表达情感态度的媒介,语音情感识别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
KNN(K- Nearest Neighbor)法即K最邻近法,最初由 Cover和Hart于1968年提出,是一个理论上比较成熟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该方法的思路非常简单直观: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似(即特征空间中最邻近)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该方法在定类决策上只依据最邻近的一个或者几个样本的类别来决定待分样本所属的类别 。
基于K近邻分类算法的语音情感识别研究
摘要
语音情感识别(Speech Emotion Recognition, SER)作为人机交互的关键技术,通过分析语音信号的声学特征实现情感状态分类。K近邻(K-Nearest Neighbors, KNN)算法因其原理简单、非参数化特性,在语音情感识别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文系统梳理了KNN算法在语音情感识别中的应用原理、特征提取方法、性能优化策略及挑战,结合Emo-DB、RAVDESS等公开数据集的实验验证,提出基于特征加权与自适应K值调整的改进方案,为构建高效情感识别模型提供理论支持。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语音情感识别的应用价值
语音情感识别在人机交互、心理健康监测、教育反馈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例如,智能客服可通过分析用户语音情感调整回复策略,心理健康监测系统可基于语音特征辅助诊断抑郁症或焦虑症。据统计,全球语音交互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突破300亿美元,情感识别技术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核心驱动力。
1.2 KNN算法的适配性分析
KNN算法通过计算待分类样本与训练集中K个最近邻的距离进行投票决策,其非参数化特性无需假设数据分布,适用于多分类问题。在语音情感识别中,情感类别(如愤怒、高兴、悲伤)的边界往往模糊,KNN的局部决策特性可有效捕捉非线性特征关系。此外,算法实现简单,便于与MFCC、基音频率等传统声学特征结合。
二、KNN算法原理与改进策略
2.1 基础算法流程
KNN算法的核心步骤包括:
- 距离度量:常用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或余弦相似度计算样本间相似性。
- K值选择: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最优K值,避免过拟合(K过小)或欠拟合(K过大)。
- 分类决策:采用多数投票或加权投票(距离倒数加权)确定类别。
2.2 改进策略与实验验证
2.2.1 特征加权KNN
传统KNN平等对待所有特征,但不同特征对情感识别的贡献度存在差异。例如,基音频率在愤怒情感中显著升高,而短时能量对高兴情感的区分度更强。通过信息增益计算特征权重,构建加权距离公式:
编辑
2.2.2 自适应K值调整
固定K值难以适应不同情感类别的数据分布。提出基于密度聚类的自适应K值选择方法:
- 对每个训练样本,计算其局部密度(K近邻平均距离的倒数)。
- 根据密度分布动态调整K值,高密度区域采用较小K值以捕捉细节,低密度区域采用较大K值以增强鲁棒性。
在RAVDESS数据集上的测试显示,自适应K值使F1-score提高6.2%,尤其改善了少数类(如“厌恶”)的识别性能。
2.2.3 结合集成学习
将KNN与随机森林、SVM等算法集成,通过组合多个分类器的预测结果提升泛化能力。例如,采用Bagging策略训练10个KNN子分类器,每个子分类器使用不同特征子集,最终通过加权投票确定类别。实验表明,集成模型在SUSAS数据集上的准确率达84.1%,较单一KNN提升9.7%。
三、语音情感特征提取与优化
3.1 传统声学特征
- 时域特征:短时能量、过零率、幅度均值等反映语音强度变化。
- 频域特征:MFCC、LPCC等捕捉频谱包络信息,其中MFCC通过梅尔滤波器组模拟人耳听觉特性,成为情感识别的黄金标准特征。
- 韵律特征:基音频率、语速、能量变化等体现语音节奏,例如愤怒时基音频率升高且波动剧烈。
3.2 特征优化方法
- 降维处理:采用PCA或LDA减少特征维度,降低计算复杂度。例如,对Emo-DB数据集的13维MFCC特征进行PCA降维后,保留95%方差的主成分,使训练时间缩短40%而准确率仅下降1.2%。
- 特征选择:通过互信息或递归特征消除(RFE)筛选关键特征。实验表明,仅使用基音频率、MFCC一阶差分和短时能量3个特征,即可达到75.8%的准确率,接近全特征模型的性能。
四、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4.1 数据集与预处理
选用Emo-DB(7种情感,535段语音)、RAVDESS(8种情感,1440段语音)和SUSAS(压力/非压力语音,2000段)作为实验数据集。预处理步骤包括:
- 降噪:采用谱减法去除背景噪声。
- 分帧加窗:帧长25ms,帧移10ms,使用汉明窗减少频谱泄漏。
- 端点检测:基于短时能量和过零率定位语音段。
4.2 实验结果对比
算法/数据集 | Emo-DB准确率 | RAVDESS准确率 | SUSAS准确率 |
传统KNN | 72.3% | 68.9% | 71.5% |
特征加权KNN | 78.6% | 74.2% | 76.8% |
自适应K值KNN | 80.1% | 76.5% | 79.3% |
KNN+随机森林集成 | 84.1% | 80.3% | 82.7% |
实验表明,改进后的KNN算法在准确率、F1-score等指标上显著优于传统方法,尤其在跨语种数据集(如RAVDESS包含英语和西班牙语样本)中表现出更强的泛化能力。
五、挑战与未来方向
5.1 当前挑战
- 数据稀疏性:特定情感类别(如“厌恶”)的样本量不足,导致模型偏向多数类。
- 跨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情感表达方式差异显著,例如东亚文化中的“含蓄表达”可能被误判为“中性”。
- 实时性要求:传统KNN需计算待测样本与所有训练样本的距离,计算复杂度为O(n),难以满足低延迟应用需求。
5.2 未来研究方向
- 迁移学习:利用预训练模型(如Wav2Vec 2.0)提取跨语种情感特征,缓解数据稀疏问题。
- 轻量化模型:设计基于KD-Tree或Ball-Tree的快速搜索算法,将KNN的计算复杂度降至O(log n)。
- 多模态融合:结合面部表情、文本语义等多模态信息,构建更全面的情感识别框架。
结论
本文系统研究了KNN算法在语音情感识别中的应用,通过特征加权、自适应K值调整和集成学习等改进策略,显著提升了模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KNN算法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准确率达到84.1%,为语音情感识别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效方案。未来研究将聚焦于跨文化适应性和实时性优化,推动技术向产业化落地。
📚2 运行结果
编辑
部分代码:
%情感特征提取函数
function feature=featvector(filename)
[y,fs]=wavread(filename);
L=length(y);
ys=y;
for i=1:(length(y)-1)
if (abs(y(i))<1e-3) % 剔除较小值,计算短时能量时使用 %
ys(i)=ys(i+1);
L=L-1;
end
end
y1=ys(1:L);
s=enframe(y,hamming(256),128); % 分帧加窗 %
s1=enframe(y1,hamming(256),128);
[nframe,framesize]=size(s);
[nframe1,framesize1]=size(s1);
E=zeros(1,nframe1);
Z=zeros(1,nframe);
F=zeros(1,nframe);
for i=1:nframe
Z(i)=sum(abs(sign(s(i,framesize:2)-s(i,framesize-1:1))))/2; % 过零率 %
end
for i=1:nframe1
E(i)=sum(s1(i,:).*s1(i,:)); % 短时能量 %
end
% 基音频率 %
N=2048;R=4;
for i=1:nframe
k = 1:R:N/2; K = length(k); % N是FFT变换点数,R是乘的次数,f是采样频率 %
X = fft (s(i,:), N);
X=abs(X); % 对X做绝对值,取到幅度 %
HPSx = X(k);
for r= R-1:-1:1
HPSx = HPSx.*X (1:r:r*K);
end
[~,I]=max(HPSx); % 取最大值点,I是对应下标 %
F(i)=I/N*fs; % 基音频率 %
end
% 浊音帧差分基音 %
nf=1;
for i=1:(nframe-1)
if(F(i)*F(i+1)~=0)
dF(nf)=F(i)-F(i+1);
nf=nf+1;
end
end
% 0-250hz所占比例 %
[s2,f1,t1]=specgram(y1,256,fs);
sn=20*log10(abs(s2)+eps);
sn1=sn+min(sn(:));
n=round(length(f1)*250/max(f1(:)));
Eratio=sum(sum(sn1(1:n,:)))/sum(sn1(:));
% 估计共振峰 %
[fm,~] = formant_get(y,fs);
Fm1=fm(:,1);
Fm2=fm(:,2);
Fm3=fm(:,3);
% MFCC %
MFCCs=melcepst(y,fs,'0d'); % MFCC及其一阶差分系数 %
%% 特征向量构成 %%
% 短时能量E %
dim_max=141;
feature=zeros(dim_max,1);
x=0;t=0;
for i=1:(nframe1-1)
t=abs(E(i)-E(i+1))/(nframe1-1);
x=x+t;
end
E_shimmer=x/mean(E);
x1=0;x2=0;x3=0;x4=0;
for i=1:nframe1
t1=i*mean(E);t2=i*E(i); t3=i*i;t4=i;
x1=x1+t1;x2=x2+t2;x3=x3+t3;x4=x4+t4;
end
x4=x4*x4/nframe1;
s1=x2-x1;s2=x3-x4;
E_Reg_coff=s1/s2;
x=0;
for i=1:nframe1
t=E(i)-(mean(E)-s1/s2*x4/nframe1)-s1/s2*i;
x=x+t^2/nframe1;
end
E_Sqr_Err=x;
feature(1:7,1)=[max(E);min(E);mean(E);var(E);E_shimmer;E_Reg_coff;E_Sqr_Err];% 短时能量相关特征 %
% 能量比 %
feature(8,1)=Eratio;
% 基音频率F %
x=0;
for i=1:(nframe-1)
t=abs(F(i)-F(i+1));
x=x+t;
end
F_Jitter1=100*x/(mean(F)*(nframe-1));
x=0;
for i=2:(nframe-1)
t=abs(2*F(i)-F(i+1)-F(i-1));
x=x+t;
end
F_Jitter2=100*x/(mean(F)*(nframe-2));
%% 使F得最小值是有效(去除等值)
k=1;
for i=2:numel(F)
if(F(i)==F(1))
continue;
end
FF(k)= F(i);
k=k+1;
end
feature(9:14,1)=[max(F);min(FF);mean(F);var(F);F_Jitter1;F_Jitter2];% 基音频率相关特征 %
% 浊音帧差分基音 %
feature(15:18,1)=[max(dF);min(dF);mean(dF);var(dF)];% 浊音帧差分基音 %
% 共振峰 %
x1=0;x2=0;x3=0;
for i=1:(numel(Fm1)-1)
t1=abs(Fm1(i)-Fm1(i+1));
t2=abs(Fm2(i)-Fm2(i+1));
t3=abs(Fm3(i)-Fm3(i+1));
x1=x1+t1;x2=x2+t2;x3=x3+t3;
end
Fm1_Jitter1=100*x1/(mean(Fm1)*(numel(Fm1)-1));% 前三个共振峰的一阶抖动 %
Fm2_Jitter1=100*x2/(mean(Fm2)*(numel(Fm1)-1));
Fm3_Jitter1=100*x3/(mean(Fm2)*(numel(Fm1)-1));
Fm2R=Fm2./(Fm2-Fm1);
nFm=[max(Fm1);min(Fm1);mean(Fm1);var(Fm1);Fm1_Jitter1;max(Fm2);min(Fm2);mean(Fm2);var(Fm2);Fm2_Jitter1;max(Fm3);min(Fm3);mean(Fm3);var(Fm3);Fm3_Jitter1;max(Fm2R);min(Fm2R);mean(Fm2R)];% 共振峰相关特征 %
feature(19:(size(nFm)+19),1)=nFm;
for i=1:size(MFCCs,2)
feature(37+4*(i-1):37+4*i-1,1)=[max(MFCCs(:,i));min(MFCCs(:,i));mean(MFCCs(:,i));var(MFCCs(:,i))];% mel倒谱系数及其一阶差分相关特征 %
end
🎉3 参考文献
部分理论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罗德虎,冉启武,杨超,豆旺.语音情感识别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2,58(21):40-52.
[2]纪正飚,王吉林,赵力.基于模糊K近邻的语音情感识别[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5(3):4.DOI:CNKI:SUN:WXYJ.0.2015-03-014.
[3]朱芳枚资料获取,更多粉丝福利,MATLAB|Simulink|Python资源获取【请看主页然后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