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二叉树算法讲解(定义+算法原理+源码)

简介: 【数据结构】二叉树算法讲解(定义+算法原理+源码)

一、二叉树定义(特点+结构)

二叉树是一种树形结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分别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二叉树具有以下定义和特点:

1. 节点:二叉树是由节点构成的集合。每个节点包含三个基本信息:

  - 数据元素(或称为节点值)。

  - 指向左子节点的指针/引用。

  - 指向右子节点的指针/引用。

2. 根节点: 二叉树中的一个节点被称为根节点,它是整个树的起始节点。一棵二叉树只有一个根节点。

3. 叶子节点:没有子节点的节点被称为叶子节点(或叶节点)。

4. 父节点和子节点: 每个节点都有一个父节点,除了根节点。父节点指向它的子节点。

5. 深度:一个节点的深度是从根节点到该节点的唯一路径的边的数量。根节点的深度为0。

6. 高度/深度: 一棵二叉树的高度(或深度)是树中任意节点的最大深度。

7. 子树:二叉树中的任意节点和它的所有子孙节点组成的集合被称为子树。

8. 二叉搜索树(BST):在二叉搜索树中,每个节点的左子树中的节点值都小于该节点的值,而右子树中的节点值都大于该节点的值。

9. 满二叉树:如果一棵深度为k,且有2^k - 1个节点的二叉树被称为满二叉树。

10. 完全二叉树:对于一棵深度为k的二叉树,除了最后一层外,其它各层的节点数都达到最大值,且最后一层的节点都集中在左边,被称为完全二叉树。

二叉树的定义为:

struct TreeNode {
    int val;                 // 节点值
    TreeNode *left;          // 左子节点指针
    TreeNode *right;         // 右子节点指针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 right(NULL) {}
};

上述定义为C++中使用类实现的二叉树节点定义,包含节点值、左子节点指针和右子节点指针。

二叉树算法性质:

你提到的这些性质描述了二叉搜索树(Binary Search Tree,BST)的一些重要特征。让我们逐一解释这些性质:

1. 将任何一个点看作Root节点,则这个点的左子树也是 Binary Search Tree:这表示二叉搜索树中每个节点的左子树都满足二叉搜索树的性质,即左子树上的节点值小于当前节点的值。

2. 将任何一个点看作Root节点,则这个点的右子树也是 Binary Search Tree:类似地,这表明每个节点的右子树都是一个二叉搜索树,右子树上的节点值大于当前节点的值。

3. Binary Search Tree中的最小节点,一定是整棵树中最左下的叶子节点:这是因为最小节点不会有左子节点,只能一直沿着左子树往下走,直到叶子节点。

4. Binary Search Tree中的最大节点,一定是整棵树中最右下的叶子节点:同样,最大节点不会有右子节点,只能一直沿着右子树往下走,直到叶子节点。

这些性质是二叉搜索树在节点排列和结构上的特点,它们使得在二叉搜索树上执行搜索、插入和删除等操作更加高效。通过遵循这些性质,可以确保在整个树结构中维持有序性,使得二叉搜索树成为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

二、算法实现(完整代码)

通过二叉树实现A、B、C、D的简单应用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char DataType;
struct BiNode
{
  DataType data;
  BiNode *lchild,*rchild;
};
//(1)假设二叉树采用链接存储方式存储,分别编写一个二叉树先序遍历的递归
//算法和非递归算法。
class BiTree
{
  public:
    BiTree(){root=Create(root);}//构造函数,建立一颗二叉树
    ~BiTree(){Release(root);}//析构函数,释放各个节点的存储空间
    void Preorder(){Preorder(root);}//前序遍历二叉树
    void Inorder(){Inorder(root);}//中序遍历二叉树
    void Postorder(){Postorder(root);}//后序遍历二叉树
    void Levelorder(){Levelorder(root);};//层序遍历二叉树
  private:
    BiNode *root;//指向根节点的头指针
    BiNode *Create(BiNode *bt);//构造函数调用
    void Release(BiNode *bt);//析构函数调用
    void Preorder(BiNode *bt);//前序遍历函数调用
    void Inorder(BiNode *bt);//中序遍历函数调用
    void Postorder(BiNode *bt);//后序遍历函数调用
    void Levelorder(BiNode *bt);//层序遍历函数调用
};
//前序遍历
void BiTree::Preorder(BiNode *bt)
{
  if(bt==NULL)return;//递归调用的结束条件
  else{
    cout<<bt->data<<" ";//访问根节点bt的数据域
    Preorder(bt->lchild);//前序递归遍历bt的左子树
    Preorder(bt->rchild);//前序递归遍历bt的右子树
  }
}
//中序遍历
void BiTree::Inorder(BiNode *bt)
{
  if(bt==NULL)return;//递归调用的结束条件
  else{
    Inorder(bt->lchild);//中序递归遍历bt的左子树
    cout<<bt->data<<" ";//访问根节点的数据域
    Inorder(bt->rchild);//中序递归遍历bt的右子树
  }
}
//后序遍历
void BiTree::Postorder(BiNode *bt)
{
  if(bt==NULL)return;//递归调用的结束条件
  else{
    Postorder(bt->lchild);//后序递归遍历bt的左子树
    Postorder(bt->rchild);//后序递归遍历bt的右子树
    cout<<bt->data<<" ";//访问根节点bt的数据域
  }
}
//层序遍历
void BiTree::Levelorder(BiNode *bt){
  BiNode *Q[100],*q=NULL;
  int front=-1,rear=-1;//队列初始化 
  if(root == NULL) return;//二叉树为空,算法结束
  Q[++rear]=root;//根指针入队
  while(front!=rear){//当队列非空时 
    q=Q[++front];//出队
    cout<<q->data<<" ";
    if(q->lchild!=NULL) Q[++rear]=q->lchild;
    if(q->rchild!=NULL) Q[++rear]=q->rchild; 
  } 
}
//创建二叉树 
BiNode *BiTree::Create(BiNode *bt)
{
  static int i=0;
  char ch;
  string str="AB#D##C##";
  ch=str[i++];
  if(ch=='#')bt=NULL;//建立一棵空树 
  else {
    bt=new BiNode;bt->data=ch;//生成一个结点,数据域为ch
    bt->lchild=Create(bt->lchild);//递归建立左子树
    bt->rchild=Create(bt->rchild);//递归建立右子树
  }
  return bt;
}
//销毁二叉树 
void BiTree::Release(BiNode *bt)
{
  if(bt!=NULL){
    Release(bt->lchild);
    Release(bt->rchild);
    delete bt;
  }
}
int main()
{
  cout<<"创建一棵二叉树"<<endl;
  BiTree T;//创建一颗二叉树
  cout<<"---层序遍历---"<<endl;//A B C D 
  T.Levelorder();
  cout<<endl;
  cout<<"---前序遍历---"<<endl;//A B D C
  T.Preorder();
  cout<<endl;
  cout<<"---中序遍历---"<<endl;//B D A C
  T.Inorder();
  cout<<endl;
  cout<<"---后序遍历---"<<endl;//D B C A
  T.Postorder();
  cout<<endl;
  return 0;
}

执行结果:

序存储的完全二叉树递归先序遍历算法描述(C++)如下:

//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axSize 100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char DataType;
class Tree{
  public:
    Tree(string str);//构造函数
    void createTree();//创建二叉树 
    void seqPreorder(int i);//先序遍历二叉树 
    void seqInorder(int i);//中序遍历二叉树 
    void seqPostorder(int i);//后序遍历二叉树 
  private: 
    DataType node[MaxSize];//结点中的数据元素
    int num=0;//二叉树结点个数 
    string str;
};
 
Tree::Tree(string str){
  this->str = str;
} 
 
void Tree::createTree(){
  for(int i = 1;i < str.length()+1 ;i++){
    node[i]=str[i-1];
    num++;
  }
  node[0] = (char)num;
}
 
//顺序存储的完全二叉树递归先序遍历算法描述(C++)如下:
void Tree::seqPreorder(int i){
  if(i==0)//递归调用的结束条件
    return;
  else{
    cout<<"  "<<(char)node[i];//输出根结点
    if(2*i<=(char)node[0])
      seqPreorder(2*i);//先序遍历i的左子树
    else
      seqPreorder(0);
    if(2*i+1<=(char)node[0])
      seqPreorder(2*i+1);//先序遍历i的右子树
    else
      seqPreorder(0); 
  } 
} 
 
//顺序存储的完全二叉树递归中序遍历算法描述(C++)如下:
void Tree::seqInorder(int i){
  if(i==0)//递归调用的结束条件
    return;
  else{
    if(2*i<=(char)node[0])
      seqInorder(2*i);//中序遍历i的左子树
    else
      seqInorder(0);
    cout<<"  "<<(char)node[i];//输出根结点
    if(2*i+1<=(char)node[0])
      seqInorder(2*i+1);//中序遍历i的右子树
    else
      seqInorder(0); 
  } 
} 
 
//顺序存储的完全二叉树递归后序遍历算法描述(C++)如下:
void Tree::seqPostorder(int i){
  if(i==0)//递归调用的结束条件
    return;
  else{
    if(2*i<=(char)node[0])
      seqPostorder(2*i);//后序遍历i的左子树
    else
      seqPostorder(0);
    if(2*i+1<=(char)node[0])
      seqPostorder(2*i+1);//后序遍历i的右子树
    else
      seqPostorder(0); 
    cout<<"  "<<(char)node[i];//输出根结点
  } 
} 
 
// (2)一棵完全二叉树以顺序方式存储,设计一个递归算法,对该完全二叉树进
//行中序遍历。
int main(){
  string str = "ABCDEFGHIJ";
  Tree T(str);//定义对象变量bus
  cout<<"按层序编号的顺序存储所有结点:"<<str<<endl;
  T.createTree();
  cout<<"顺序存储的完全二叉树递归前序递归遍历:"<<endl; 
  T.seqPreorder(1);
  cout<<endl; 
  cout<<"顺序存储的完全二叉树递归中序递归遍历:"<<endl; 
  T.seqInorder(1);
  cout<<endl; 
  cout<<"顺序存储的完全二叉树递归后序递归遍历:"<<endl; 
  T.seqPostorder(1);
  cout<<endl; 
  return 0;
}

三、算法总结

二叉树的优点:

1. 快速查找: 在二叉搜索树(BST)中,查找某个元素的时间复杂度是O(log n),这使得二叉树在查找操作上非常高效。

2. 有序性:BST保持元素的有序性,对于某些应用场景,如快速查找最小值、最大值或在某一范围内的值,二叉树非常有用。

3. 容易插入和删除:在BST中,插入和删除操作相对容易,不需要像其他数据结构一样频繁地移动元素。

4. 中序遍历:通过中序遍历二叉搜索树,可以得到有序的元素序列,这对于某些应用(如构建有序列表)很方便。

二叉树的缺点:

1. 平衡性:如果不平衡,二叉搜索树的性能可能下降为线性级别,而不再是对数级别。因此,需要采取额外的措施来保持树的平衡,如 AVL 树或红黑树。

2. 对数据分布敏感: 对于某些特定的数据分布,比如按顺序插入的数据,可能导致二叉搜索树退化成链表,性能下降。

二叉树的应用:

1. 数据库索引:在数据库中,二叉搜索树被广泛应用于构建索引结构,以加速数据的检索。

2. 表达式解析:二叉树可用于构建表达式树,用于解析和求解数学表达式。

3. 哈夫曼编码:二叉树用于构建哈夫曼树,实现有效的数据压缩算法。

4. 文件系统:在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中,可以使用二叉树来组织和管理文件。

5. 网络路由:用于构建路由表,支持快速而有效的网络数据包路由。

6. 编译器设计: 语法分析阶段通常使用二叉树来构建语法树,以便后续的编译步骤。

7. 游戏开发:在游戏开发中,二叉树可以用于实现场景图、动画系统等。

8. 排序算法:一些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就是通过构建和操作二叉树来实现的。

总体而言,二叉树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它的特性使得它适用于多种数据管理和搜索场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二叉树变体以及适当的平衡策略。

大家点赞、收藏、关注、评论啦 !

谢谢哦!如果不懂,欢迎大家下方讨论学习哦。


相关文章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自动驾驶
480 0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搜索推荐
从零开始构建图注意力网络:GAT算法原理与数值实现详解
本文详细解析了图注意力网络(GAT)的算法原理和实现过程。GAT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解决了图卷积网络(GCN)中所有邻居节点贡献相等的局限性,让模型能够自动学习不同邻居的重要性权重。
449 0
从零开始构建图注意力网络:GAT算法原理与数值实现详解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文件存储
神经架构搜索NAS详解:三种核心算法原理与Python实战代码
神经架构搜索(NAS)正被广泛应用于大模型及语言/视觉模型设计,如LangVision-LoRA-NAS、Jet-Nemotron等。本文回顾NAS核心技术,解析其自动化设计原理,探讨强化学习、进化算法与梯度方法的应用与差异,揭示NAS在大模型时代的潜力与挑战。
840 6
神经架构搜索NAS详解:三种核心算法原理与Python实战代码
|
3月前
|
传感器 算法 定位技术
KF,EKF,IEKF 算法的基本原理并构建推导出四轮前驱自主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和观测模型(Matlab代码实现)
KF,EKF,IEKF 算法的基本原理并构建推导出四轮前驱自主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和观测模型(Matlab代码实现)
129 2
|
3月前
|
算法
离散粒子群算法(DPSO)的原理与MATLAB实现
离散粒子群算法(DPSO)的原理与MATLAB实现
186 0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编解码
AI视觉新突破:多角度理解3D世界的算法原理全解析
多视角条件扩散算法通过多张图片输入生成高质量3D模型,克服了单图建模背面细节缺失的问题。该技术模拟人类多角度观察方式,结合跨视图注意力机制与一致性损失优化,大幅提升几何精度与纹理保真度,成为AI 3D生成的重要突破。
399 0
|
4月前
|
算法 区块链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加密算法:深度解析Ed25519原理
在 Solana 开发过程中,我一直对 Ed25519 加密算法 如何生成公钥、签名以及验证签名的机制感到困惑。为了弄清这一点,我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终于对其流程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在此记录实现过程,方便日后查阅。
506 1
|
4月前
|
存储 监控 安全
企业上网监控系统中红黑树数据结构的 Python 算法实现与应用研究
企业上网监控系统需高效处理海量数据,传统数据结构存在性能瓶颈。红黑树通过自平衡机制,确保查找、插入、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稳定在 O(log n),适用于网络记录存储、设备信息维护及安全事件排序等场景。本文分析红黑树的理论基础、应用场景及 Python 实现,并探讨其在企业监控系统中的实践价值,提升系统性能与稳定性。
152 1
|
4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搜索推荐
电商API的“AI革命”:全球万亿市场如何被算法重新定义?
AI+电商API正引领智能商业变革,通过智能推荐、动态定价与自动化运营三大核心场景,大幅提升转化率、利润率与用户体验。2025年,75%电商API将具备个性化能力,90%业务实现智能决策,AI与API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电商竞争的关键基石。
|
4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基于跳表数据结构的企业局域网监控异常连接实时检测 C++ 算法研究
跳表(Skip List)是一种基于概率的数据结构,适用于企业局域网监控中海量连接记录的高效处理。其通过多层索引机制实现快速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优于链表和平衡树。跳表在异常连接识别、黑名单管理和历史记录溯源等场景中表现出色,具备实现简单、支持范围查询等优势,是企业网络监控中动态数据管理的理想选择。
147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