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前面发了一篇Ubuntu的安装文档(66%的经验丰富开发者和69%的学生更喜欢的Ubuntu的安装初体验),当时安装的是20.04.3的版本,现在看来已经是非常老旧了。加上CentOS的停服(CentOS 8停服了,官方却悄悄推出了CentOS 9),据说现在Ubuntu的使用率不断攀升,并且已经成为OpenStack部署中最受欢迎的操作系统。据W3Techs统计,Ubuntu在Linux市场中已经达到了33.9 %的比例;而CentOS呢,虽然仍被广泛用于企业和生产环境中,但统计口径的比例则降低到了9.3 %,位列第三。
如此看来,后面的Linux学习有必要将操作系统换成Ubuntu了,包括OpenStack(什么是OpenStack?)。并且在OpenStack社区中,Ubuntu通常被视为更为主流的选择。
从官网来看,被支持的版本也从之前的20.04.3 LTS和21.10换成了22.04.3 LTS和23.10,看来以后要停用18.03了。
除了官网以外,我常用的另外一个下载镜像的站点就是清华大学开源软件镜像站,由清华大学学生网络与开源软件协会管理,原名为清华大学学生网管会,人们熟知的名称为TUNA。在TUNA站点,我们可以直接下载几乎所有Linux发行版系统镜像和常用应用工具安装包。
我本来打算下载LTS版本的22.04.3,比较符合我作为服务器使用的定位,但是安装镜像竟然有4.7 GB。作为对比,最新23.10.1版本的安装镜像也是4.8 GB,但是主要为桌面PC和笔记本电脑打造,要不拿来部署测试一下?
虚拟机的最低系统配置要求为2核CPU、4 GB运行内存、25 GB系统硬盘,网上查了一下,OpenStack单个组件对系统的要求大概是2 GB运行内存和10 GB磁盘空间,如果需要在一台主机部署多个组件的话,需要更高的配置,可能要8 GB以上的运行内存,我们直接给到16核CPU、16 GB运行内存、300 GB系统盘,完成虚拟机创建。
接下来,打开虚拟机电源。
选择默认的试用或者安装Ubuntu,安装程序的启动过程还是比较长的。安装语言使用默认的英语。
在安装或使用页面,选中“install Ubuntu”,点击“Next”。
选择美式键盘布局。
安装程序检测到了有线网络,直接使用此网络。
提示升级安装程序,点击“Skip”跳过此操作。
之前的LTS版本,软件分为正常安装和最小化安装,现在只有默认安装和完整安装了。选择“默认安装”,可选带升级包安装。
使用系统推荐的磁盘分区安装,看看分区会是什么样的。
仅仅分了两个区,确认磁盘信息就可以点击“Install”开始安装了。
选择时区到上海。
设置好账户和密码等信息。
选择主题颜色,就使用默认的浅色的吧,点击“Next”进入到系统安装进程。
接下来,就是等着系统完成安装。
安装完成之后,点击立即重启就行了。
重启之后,因为配置了登录时无需验证密码,所以直接进入到桌面了。
查看一下系统信息。
因为我们是打算作为OpenStack节点来使用,所以还是要开启一下SSH服务器,不出意外的话,系统应该默认没有安装SSH服务,使用命令安装OpenSSH服务器即可(Ubuntu开启SSH远程登录)。
sudo apt install -y openssh-server
注意看,软件仓库也是TUNA的。安装完成后,启用并使能SSH服务,确保SSH服务状态为成功加载并使能开机启动。
接下来,为root用户配置一个登录密码。
然后修改配置文件,在配置文件/etc/ssh/sshd_config中添加以下两条命令,使root用户可以远程登录设备:
sudo nano /etc/ssh/sshd_config PermitRootLogin yes PasswordAuthentication yes
修改之后重启一下SSH服务,然后修改IP地址为静态IP地址(Debian通过NetworkManager配置双网卡)。
最后,尝试使用root账户远程登录,登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