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技术之AI插画漫谈

简介: AI插画

AI插画可以使用AI技术进行自动生成,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AIGC中,AI插画可以用于绘制与用户对话内容相关的插图,从而使对话更加生动形象。

在AIGC中,生成AI插图的过程,主要依靠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生成技术,例如条件生成式对抗网络(Condi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CGAN)和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r,VAE)等。

典型的CGAN网络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生成器网络(Generator),它的作用是生成与输入的条件相应的图片。另外一部分是判别器网络(Discriminator),它的作用是将输入的图片和生成的图片区分开来。生成器的目标是尝试欺骗判别器,使生成的图片能够被判定为真实的图片,而判别器将学习区分真实图片和生成的图片。这个过程将继续进行,直到生成器能够产生与真实图片相同的图片为止。

不同于CGAN,VAE则是将生成过程看作是一个从随机向量到图片的映射,用于将高维数据压缩成低维序列的自编码器。这个过程中,输入的图片将被编码成一个低维的向量,并通过解码器来进行逆向的生成。

对于AI插画处理的场合,主要需要采用的是CGAN技术,这是因为相对于VAE,CGAN更适合于处理生成较为细节丰富、结构复杂的图片。在AIGC中,可以使用Python和深度学习框架来实现CGAN网络的训练和实现。

下面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何在Python中使用PyTorch框架来实现一个基本的CGAN网络:

```python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import torchvision

import torchvision.transforms as transforms

from torchvision.datasets import MNIST

class Generato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latent_dim, img_shape):

       super(Generator, self).__init__()

       self.img_shape = img_shape

       self.fc = nn.Linear(latent_dim, 128 * 7 * 7)

       self.model = nn.Sequential(

           nn.ConvTranspose2d(128, 64, kernel_size=4, stride=2, padding=1),

           nn.BatchNorm2d(64),

           nn.LeakyReLU(0.2, inplace=True),

           nn.ConvTranspose2d(64, 1, kernel_size=4, stride=2, padding=1),

           nn.Tanh(),

       )

   def forward(self, z):

       x = self.fc(z)

       x = x.view(-1, 128, 7, 7)

       x = self.model(x)

       return x

class Discriminato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mg_shape):

       super(Discriminator, self).__init__()

       self.img_shape = img_shape

       self.model = nn.Sequential(

           nn.Conv2d(1, 64, kernel_size=4, stride=2, padding=1),

           nn.LeakyReLU(0.2, inplace=True),

           nn.Conv2d(64, 128, kernel_size=4, stride=2, padding=1),

           nn.BatchNorm2d(128),

           nn.LeakyReLU(0.2, inplace=True),

           nn.Flatten(),

           nn.Linear(128*7*7, 1),

           nn.Sigmoid(),

       )

   def forward(self, img):

       validity = self.model(img)

       return validity

generator = Generator(100, (1, 28, 28))

discriminator = Discriminator((1, 28, 28))

adversarial_loss = nn.BCELoss()

optimizer_G = optim.Adam(generator.parameters(), lr=0.0002, betas=(0.5, 0.999))

optimizer_D = optim.Adam(discriminator.parameters(), lr=0.0002, betas=(0.5, 0.999))

相关文章
|
27天前
|
人工智能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如何识别AI生成内容?探秘“AI指纹”检测技术
如何识别AI生成内容?探秘“AI指纹”检测技术
324 119
|
2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AI检测技术:如何识别机器生成的“数字指纹”?
AI检测技术:如何识别机器生成的“数字指纹”?
232 115
|
27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揭秘AI文本:当前主流检测技术与挑战
揭秘AI文本:当前主流检测技术与挑战
303 115
|
2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如何准确检测AI生成内容?这三大技术是关键
如何准确检测AI生成内容?这三大技术是关键
512 116
|
2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AI生成内容的“指纹”与检测技术初探
AI生成内容的“指纹”与检测技术初探
175 9
|
27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如何识别AI生成内容?这几点技术指标是关键
如何识别AI生成内容?这几点技术指标是关键
345 2
|
30天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Kubernetes
Serverless 应用引擎 SAE:为传统应用托底,为 AI 创新加速
在容器技术持续演进与 AI 全面爆发的当下,企业既要稳健托管传统业务,又要高效落地 AI 创新,如何在复杂的基础设施与频繁的版本变化中保持敏捷、稳定与低成本,成了所有技术团队的共同挑战。阿里云 Serverless 应用引擎(SAE)正是为应对这一时代挑战而生的破局者,SAE 以“免运维、强稳定、极致降本”为核心,通过一站式的应用级托管能力,同时支撑传统应用与 AI 应用,让企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业务创新。
389 29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人工智能 安全
云原生进化论:加速构建 AI 应用
本文将和大家分享过去一年在支持企业构建 AI 应用过程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440 26
|
2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中间件
阿里云 AI 中间件重磅发布,打通 AI 应用落地“最后一公里”
9 月 26 日,2025 云栖大会 AI 中间件:AI 时代的中间件技术演进与创新实践论坛上,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技术专家林清山发表主题演讲《未来已来:下一代 AI 中间件重磅发布,解锁 AI 应用架构新范式》,重磅发布阿里云 AI 中间件,提供面向分布式多 Agent 架构的基座,包括:AgentScope-Java(兼容 Spring AI Alibaba 生态),AI MQ(基于Apache RocketMQ 的 AI 能力升级),AI 网关 Higress,AI 注册与配置中心 Nacos,以及覆盖模型与算力的 AI 可观测体系。
743 37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