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本的RPC架构里面应该至少包含以下4个组件:
1、客户端(Client):服务调用方(服务消费者)
2、客户端存根(Client Stub):存放服务端地址信息,将客户端的请求参数数据信息打包成网络消息,再通过网络传输发送给服务端
3、服务端存根(Server Stub):接收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消息并进行解包,然后再调用本地服务进行处理
4、服务端(Server):服务的真正提供者
具体调用过程:
1、服务消费者(client客户端)通过调用本地服务的方式调用需要消费的服务;
2、客户端存根(client stub)接收到调用请求后负责将方法、入参等信息序列化(组装)成能够进行网络传输的消息体;
3、客户端存根(client stub)找到远程的服务地址,并且将消息通过网络发送给服务端;
4、服务端存根(server stub)收到消息后进行解码(反序列化操作);
5、服务端存根(server stub)根据解码结果调用本地的服务进行相关处理;
6、本地服务执行具体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服务端存根(server stub);
7、服务端存根(server stub)将返回结果重新打包成消息(序列化)并通过网络发送至消费方;
8、客户端存根(client stub)接收到消息,并进行解码(反序列化);
9、服务消费方得到最终结果;
而RPC框架的实现目标则是将上面的第2-10步完好地封装起来,也就是把调用、编码/解码的过程给封装起来,让用户感觉上像调用本地服务一样的调用远程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