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参数
参数名称 | 类型 | 是否必须 | 描述 |
logstoreName | string | 是 | 日志库名称 |
shardid | int | 是 | shard ID |
HTTP 状态码 | ErrorCode | ErrorMessage |
404 | LogStoreNotExist | logstore {logstoreName} not exist |
400 | ParameterInvalid | invalid shard id |
400 | ParameterInvalid | can not merge the last shard |
500 | InternalServerError | Specified Server Error Message |
400 | LogStoreWithoutShard | logstore has no shard |
上表错误消息中{name}表示该部分会被具体的 LogstoreName 来替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您提到的是与阿里云日志服务(Log Service,也称为SLS)相关的API接口调用细节,特别是关于合并(merge)shard的操作。Sharding是日志服务中为了提高写入和查询性能而采取的一种数据分片策略。下面我将根据您给出的信息,帮助您理解如何通过API来执行shard合并操作,并解释响应内容及可能遇到的错误码。
构造请求:您需要通过HTTP请求(通常为POST方法)向阿里云日志服务API端点发送合并shard的请求。请求体中应包含logstoreName
和shardId
作为参数。
请求头:虽然没有特定于该操作的请求头,但所有请求都需要遵循阿里云API的公共请求头规范,比如认证信息(如AccessKeyId、Signature等),这些信息用于验证您的身份和权限。
响应格式:成功响应时,HTTP状态码应为200,并且响应体内容类型为application/json
。响应主体包含一个数组,描述了合并操作的结果。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代表合并后的新shard,后两个元素则是合并前的原始shard信息。
特有错误码:
{logstoreName}
会被实际请求的日志库名称替换。请求示例(请注意,实际请求还需包含认证头部等信息):
POST /<API版本>/projects/<项目名>/logstores/<logstoreName>/shards/merge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shardId": <目标shardID>
}
请确保替换<API版本>
、<项目名>
和<logstoreName>
以及设置正确的shardId
值,并在请求头中加入必要的认证信息。
以上就是关于阿里云日志服务中合并shard操作的API调用指南,包括请求参数、响应处理及可能遇到的错误情况。如果您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可以参考阿里云官方文档或直接联系阿里云客服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