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字段含义如下。
字段 | 含义 |
remote_addr | 客户端地址 |
remote_user | 客户端用户名 |
time_local | 服务器时间 |
request | 请求内容,包括方法名,地址,和http协议 |
http_host | 用户请求是使用的http地址 |
status | 返回的http状态码 |
request_length | 请求大小 |
body_bytes_sent | 返回的大小 |
http_referer | 来源页 |
http_user_agent | 客户端名称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这些字段通常出现在Web服务器日志中,用于记录每一次HTTP请求的详细信息。下面是各字段含义的解释:
remote_addr: 客户端的IP地址,标识发起请求的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
remote_user: 发起HTTP请求的客户端用户名,如果认证机制被使用,则记录已认证的用户名称;否则,此字段可能为空或显示为“-”。
time_local: 服务器接收到请求的本地时间,格式通常遵循服务器的时区和配置,便于追踪请求的具体时间点。
request: 完整的HTTP请求行,包括请求方法(如GET、POST)、资源路径、协议版本。例如,“GET /index.html HTTP/1.1”,展示了请求访问的是/index.html
页面,并使用HTTP/1.1协议。
http_host: 客户端在请求中指定的HTTP主机头字段,指示请求的目标域名或IP地址及可选的端口号,帮助服务器识别是哪个站点的服务被请求。
status: 服务器对请求的响应状态码,如200表示成功,404表示未找到,500表示服务器内部错误等,用以快速判断请求处理结果。
request_length: 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的HTTP请求头部和正文的总字节数,不包括TCP/IP头部等网络传输层的数据。
body_bytes_sent: 服务器实际返回给客户端的响应体大小(以字节为单位),不包括HTTP响应头部。
http_referer: 引导用户到当前页面的前一个页面的URL,即来源页面。对于分析用户导航路径和流量来源很有帮助。
http_user_agent: 客户端使用的浏览器或其他用户代理软件的信息,包含软件名称、版本号及系统环境等,有助于服务器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端优化响应内容。
request_time: 整个请求从接收到处理完成所花费的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可用于分析服务端处理效率。
请注意,上述字段说明虽然基于通用的Web服务器日志结构,但具体细节可能会根据服务器软件(如Nginx、Apache)的配置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