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S URI
在使用 E-MapReduce 时,用户将会使用两种 OSS URI,分别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在阿里云的E-MapReduce服务中,OSS(Object Storage Service)URI扮演着关键角色,用于指定数据存储位置,确保作业能够正确地读取输入数据和写入输出结果。您提到的两种OSS URI格式各有其特定用途:
Native URI: 形如 oss://[accessKeyId:accessKeySecret@]bucket[.endpoint]/object/path
的格式,主要用于作业中直接指定输入输出数据源。这种格式允许用户通过URI直接嵌入访问OSS所需的凭证信息(accessKeyId和accessKeySecret)以及指定的endpoint,类似于HDFS的路径表示方式。如果这些凭证信息未在URI中给出,那么需要预先配置到E-MapReduce作业的Configuration中。
Ref URI: 以 ossref://bucket/object/path
形式出现,专门用于在配置E-MapReduce作业时引用必要的资源文件,比如作业执行需要的配置文件或依赖库等。与native URI相比,ref URI不包含访问密钥信息,通常这些资源的访问权限已经在系统层面配置好,或者使用的是对所有作业公开可访问的资源。
注意事项中强调了几个重要点: - Multipart Upload: E-MapReduce向OSS写数据时采用的分片上传策略,可以提高大文件上传的稳定性和效率。但当作业异常中断时,已上传的分片会留在OSS中,形成残留数据。 - 手动清理: 如果作业意外终止,用户需手动删除OSS中的残留文件,这包括直接在文件管理界面可见的文件以及隐藏在碎片管理中的未完成上传分片。如果不清理,这些残留的分片会占用存储空间并产生费用。 - 与HDFS对比: 虽然HDFS在作业中断后也会有类似的数据残留问题,但OSS的清理步骤更为复杂,因为涉及到分片管理的特殊性。
因此,在使用E-MapReduce处理数据时,合理规划作业流程、监控作业状态,并及时进行清理操作是十分重要的,以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