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仔细听每一个职场中“失意”的故事,你都会听到一个熟悉的句式:“我想……但是……”
“我想……”是我们内心的理想画面,是我们希望情节发展去往的方向。
“但是……”是我们内心无力的叹息,是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想面对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我想……但是……”背后,意味着在工作中有很多我们未曾预料的事情降临到我们身上,我们失去掌控感,陷入无力感中。
如果你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这样的瞬间,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带给你一些启发和力量。
01 学会“自我诊断”
“我都不知道,我到底是怎么了?!”
我在工作中状态特别差的时候会说这句话。一些朋友来找到我倾诉的时候,往往这句话也会脱口而出。
是的,所有的心烦意乱、垂头丧气、萎靡不振都是结果,最重要的是,我们是要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学会“自我诊断”。
必须澄清一下,“自我诊断”并不是意味着“我=问题”,而是“我被某个问题所影响了”,要找到那个带来负面感受的、并且可被影响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能是:
“我根据老板的要求做了一份方案,但是ta看完之后却跟我这不是ta想要的,我觉得一头雾水。”
“每次一些同事都把不想做的脏活儿累活儿让给我来做,每次我想拒绝但总是说不出口,昨晚了又埋怨自己太好说话。”
当你找到这个影响到你的“问题”之后,不妨再追问自己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现在缺乏的,是能力,还是能量?”
什么情况下,我会判定说我遇到的是能力问题呢?
当我发现,我接到的这个任务,根据我已有的经验和解题能力,有点无从下手的时候,或者说完成这项任务当中需要某项技能是我目前不具备的时候,哪怕是我过往的“最佳表现”也距离任务的期待结果有很大差距的时候。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最开始从传统培训行业,转型做互联网内容的时候,写了很多文章,拿给老板看,得到的反馈都是:“缺乏网感,不能让用户读起来有足够的启发感。”
我当时觉得挺挫败的,更多是困惑。因为从小到大,我的文笔都是我的骄傲,高考时候还写出了满分作文。
一开始,我甚至觉得是我和老板的写作风格不一致,老板欣赏不来我的文章,所以否定和打压我。
后来我想验证一下自己的内容到底行不行,我就找了几个比较积极的用户,把自己的文章发给他们看,想听听真实的反馈。
我得到的反馈非常一致:整体太论述了,缺少互动感,看不下去,想退出。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这并不是写作风格是否一致的问题。是当文章作为一个互联网的内容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
由于缺乏用户研究、产品视角和互联网写作的手感,因此我的内容质量不达标。
后来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和练习计划,半年左右的时间是写出了好几个爆款。
能力问题比较好理解,那什么是能量问题呢?
从物理学上来说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在原子内部,电子不断地围绕原子核做运动,从而发出一束束能量,所以每个存在的物质都带有能量。
每个人的能量状态是不一样的,有人天然能量比较高昂,有人能量一直维持在低且稳定的状态。
能量问题就是,一个人的能量状态低于ta自己能够稳定表现的正常状态了。
简单来说,就是一件事情,以你的能力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近期的你特别心烦意乱,心中有很多杂念、很多负面的心理暗示,你根本提不起劲做这个事情。
举个朋友的例子。之前有个朋友想进入阿里工作,我就帮他一起修改简历、准备面试。在我看来,她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才,只要遇到合适的岗位,进来的可能性还是非常高的。
沟通过程中。她一直跟我念叨,说好担心自己面试过不了。结果,她第一次面试真的没有过。
每次我们聊天,我在说一些面试的注意事项的时候,她都会问一些各种各样的忧虑:面试万一又没有通过怎么办?老板要是知道我在面试了质问我怎么办?万一业务面试通过HR觉得我不合适怎么办?
我当时挺疑惑的,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呀!后来我终于忍不住问她说:“之前那个自信的你去哪里了?”
她沉默了一会儿,眼眶红了起来,开始控诉现在的这个老板,是如何在工作中不断否定和打压她,让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一股脑儿说出来之后,她反倒意识到,她必须离开现在这个老板,并且拿到一个不错的offer,才能重建起被摧毁的自信。
瞬间,她的能量状态就不一样了,眼睛也变得有神采起来。我们很快就能够聚焦在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探讨上。
不久,她就收到了一个不错的offer,顺利入职。
大部分时候,工作中我们遇到一个困住我们的问题。当中能力问题的成分和能量问题的成分,可能都有,我们还需要能够辨别,哪个是需要聚焦去解决的主因。
02 学会“自己抓药”
职场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语,叫做“赋能”,大概意思就是让原本做不到一件事情的人,达到能够做到这件事情的状态。
一个理想的职场状态,是组织、管理者都能够为个体“赋能的”。
但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外界的赋能,学会“自我赋能”,在我看来是职场的必备能力。
结合之前提到的两类问题:能力问题、能量问题,“自我赋能”我认为也有两种情景:能力赋能、能量赋能。
首先聊一聊“能力赋能”。
从小到大其实我们都在不停“考试”。小时候的考试分数考的是理解和记忆知识。职场当中,我们的考卷就是每一次拿到的任务,拿高分靠的不是知识积累,还是技能达标。
“能力赋能”本质上就是通过刻意练习,来获得原本自己不具备的某种能力。
刻意练习并不等于一万小时定律,不是光靠时间的堆积,练习的方式和质量至关重要。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当中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中间这层叫做“学习区”。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
具体大家可以参考《刻意练习》这本书当中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有效的练习方法和计划,过程中能够获得及时反馈,并且最终能够通过做成一些具体的事情来验证自己掌握了这项能力。
没有经过测验,我们掌握的知识、能力只是幻觉。
延续之前提到的例子,分享我自己在新媒体写作上面所做的刻意练习。
当我意识到我需要尽快掌握新媒体写作的能力,且当时当下并没有一个人能够手把手到我的时候,我就开始探索自我赋能之旅了。
首先,我找到了市面上口碑最好的新媒体写作课程,先了解新媒体写作的方法论,掌握能够做好这件事情的规律。
知道和做到之间永远有巨大鸿沟。比如你知道标题要吸睛,但并不意味着你立马能写出吸睛的标题。
知道新媒体文的好的标准和方法论之后,我就开始的大量的练习。那段时间,会逼自己每周写2篇文章,严格按照方法论练习,先写选题,再写大纲,再形成逐字稿。
文章写完之后,我就拿给种子用户阅读,听大家的反馈,比如看到哪里看不下去了,看到哪里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根据大家的建议,我会持续调优。
就这样写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的文章基本达到了可以通过公众号发布的标准。
一篇文章的效果,阅读量或者带货量其实是最好的证明,所以我会持续追踪我自己写的每一篇文章的数据,每一条用户的留言。大概到第三个月,我的文章数据都能够超过平台其他文章,也获得了一种长在自己身上的写作手感。
“能力赋能”不仅考的是方法,当中更考验的是执行力,刻意练习就是一个强自律下的自我训练。
那遇到能量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呢?能量总给人感觉是一门玄学。
每个人的生理构造、成长环境不同,能量的获取和维持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做什么事情能让你获得能量?
有的人的能量来自于独处,有的人能量来自于与他人链接。有的人运动完就能量满格,有的人吃一顿美食就满血复活……
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个四维度模型:身体-心里-灵性-社交。
和身体相关的是精力,这也是影响能量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高质量的睡眠和规律的运动能够维持不错的经历状态。
我自己会保持一周五次左右的健身,以及通过睡前的冥想来提升睡眠质量。
和心理相关的叫做“自我效能感”。简单来说,就是你内心对于自己能够有效的应对问题的相信程度。
你可以想一想,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让你内心产生一个声音,叫做:“你很棒!”持续做这件事情能够很好地提升“自我效能感”。
比如,每当我在做内容的时候,不管是写一篇文章,还是发表一个演讲,我内心都会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说:“你正在创造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去影响需要的人,你很棒!”
心理还比较好理解,那灵性呢?
其实这个灵性并不等同于宗教信仰。而是一种与自然、宇宙连接的状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大自然和宇宙中吸取能量,最简单的,当你去户外徒步的时候,看到特别美的景色,我们内心会不由自主觉得很幸福。
再深一点就是,当我们找到“人生使命”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一个一个很明确的位置,自己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这个时候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灵性注入的感觉。
从灵性维度获得能量来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持续进行人生探索,但一旦找到,将会是非常深远持久的能量注入。
最后,社交也是我们很重要的能量来源,当我们与他人产生高质量的链接和对话,我们被理解、接纳、喜爱,与他人产生共鸣的时候,我们也会获得强度很高的能量。
写在最后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真正的理想主义,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工作中,我们不仅需要这份理想主义不断引领我们向往远方,还需要一份现实主义让我们扎根当下,以及一份乐观主义让我们看到差距中存在的可能性与希望。
希望越来越多的职场人,能够通过“自我赋能”,焕发更强大的韧性与生命力,成为自己的英雄,身边人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