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缺乏掌控感?你需要学会“自我赋能”!

简介: “我都不知道,我到底是怎么了?!”很多人在工作中状态特别差的时候会说这句话。所有的心烦意乱、垂头丧气、萎靡不振都是结果,最重要的是,我们是要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学会自我诊断、自我赋能,做自己问题的主人,做自己职场的医生。

写在开头:

 

如果你仔细听每一个职场中“失意”的故事,你都会听到一个熟悉的句式:“我想……但是……”

 

“我想……”是我们内心的理想画面,是我们希望情节发展去往的方向。

 

“但是……”是我们内心无力的叹息,是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想面对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我想……但是……”背后,意味着在工作中有很多我们未曾预料的事情降临到我们身上,我们失去掌控感,陷入无力感中。

 

如果你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这样的瞬间,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带给你一些启发和力量。

 

01 学会“自我诊断”

 

“我都不知道,我到底是怎么了?!”

 

我在工作中状态特别差的时候会说这句话。一些朋友来找到我倾诉的时候,往往这句话也会脱口而出。

 

是的,所有的心烦意乱、垂头丧气、萎靡不振都是结果,最重要的是,我们是要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学会“自我诊断”。

 

必须澄清一下,“自我诊断”并不是意味着“我=问题”,而是“我被某个问题所影响了”,要找到那个带来负面感受的、并且可被影响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能是:

 

“我根据老板的要求做了一份方案,但是ta看完之后却跟我这不是ta想要的,我觉得一头雾水。”

 

“每次一些同事都把不想做的脏活儿累活儿让给我来做,每次我想拒绝但总是说不出口,昨晚了又埋怨自己太好说话。”

 

当你找到这个影响到你的“问题”之后,不妨再追问自己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现在缺乏的,是能力,还是能量?”

 

什么情况下,我会判定说我遇到的是能力问题呢?

 

当我发现,我接到的这个任务,根据我已有的经验和解题能力,有点无从下手的时候,或者说完成这项任务当中需要某项技能是我目前不具备的时候,哪怕是我过往的“最佳表现”也距离任务的期待结果有很大差距的时候。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最开始从传统培训行业,转型做互联网内容的时候,写了很多文章,拿给老板看,得到的反馈都是:“缺乏网感,不能让用户读起来有足够的启发感。”

 

我当时觉得挺挫败的,更多是困惑。因为从小到大,我的文笔都是我的骄傲,高考时候还写出了满分作文。

 

一开始,我甚至觉得是我和老板的写作风格不一致,老板欣赏不来我的文章,所以否定和打压我。

 

后来我想验证一下自己的内容到底行不行,我就找了几个比较积极的用户,把自己的文章发给他们看,想听听真实的反馈。

 

我得到的反馈非常一致:整体太论述了,缺少互动感,看不下去,想退出。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这并不是写作风格是否一致的问题。是当文章作为一个互联网的内容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

 

由于缺乏用户研究、产品视角和互联网写作的手感,因此我的内容质量不达标。

 

后来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和练习计划,半年左右的时间是写出了好几个爆款。

 

能力问题比较好理解,那什么是能量问题呢?

 

从物理学上来说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在原子内部,电子不断地围绕原子核做运动,从而发出一束束能量,所以每个存在的物质都带有能量。

 

每个人的能量状态是不一样的,有人天然能量比较高昂,有人能量一直维持在低且稳定的状态。

 

能量问题就是,一个人的能量状态低于ta自己能够稳定表现的正常状态了。

 

简单来说,就是一件事情,以你的能力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近期的你特别心烦意乱,心中有很多杂念、很多负面的心理暗示,你根本提不起劲做这个事情。

 

举个朋友的例子。之前有个朋友想进入阿里工作,我就帮他一起修改简历、准备面试。在我看来,她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才,只要遇到合适的岗位,进来的可能性还是非常高的。

 

沟通过程中。她一直跟我念叨,说好担心自己面试过不了。结果,她第一次面试真的没有过。

 

每次我们聊天,我在说一些面试的注意事项的时候,她都会问一些各种各样的忧虑:面试万一又没有通过怎么办?老板要是知道我在面试了质问我怎么办?万一业务面试通过HR觉得我不合适怎么办?

 

我当时挺疑惑的,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呀!后来我终于忍不住问她说:“之前那个自信的你去哪里了?”

 

她沉默了一会儿,眼眶红了起来,开始控诉现在的这个老板,是如何在工作中不断否定和打压她,让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一股脑儿说出来之后,她反倒意识到,她必须离开现在这个老板,并且拿到一个不错的offer,才能重建起被摧毁的自信。

 

瞬间,她的能量状态就不一样了,眼睛也变得有神采起来。我们很快就能够聚焦在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探讨上。

 

不久,她就收到了一个不错的offer,顺利入职。

 

大部分时候,工作中我们遇到一个困住我们的问题。当中能力问题的成分和能量问题的成分,可能都有,我们还需要能够辨别,哪个是需要聚焦去解决的主因。

 

02 学会“自己抓药”

 

职场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语,叫做“赋能”,大概意思就是让原本做不到一件事情的人,达到能够做到这件事情的状态。

 

一个理想的职场状态,是组织、管理者都能够为个体“赋能的”。

 

但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外界的赋能,学会“自我赋能”,在我看来是职场的必备能力。

 

结合之前提到的两类问题:能力问题、能量问题,“自我赋能”我认为也有两种情景:能力赋能、能量赋能。

 

首先聊一聊“能力赋能”。

 

从小到大其实我们都在不停“考试”。小时候的考试分数考的是理解和记忆知识。职场当中,我们的考卷就是每一次拿到的任务,拿高分靠的不是知识积累,还是技能达标。

 

“能力赋能”本质上就是通过刻意练习,来获得原本自己不具备的某种能力。

 

刻意练习并不等于一万小时定律,不是光靠时间的堆积,练习的方式和质量至关重要。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当中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中间这层叫做“学习区”。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

 

具体大家可以参考《刻意练习》这本书当中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有效的练习方法和计划,过程中能够获得及时反馈,并且最终能够通过做成一些具体的事情来验证自己掌握了这项能力。

 

没有经过测验,我们掌握的知识、能力只是幻觉。

 

延续之前提到的例子,分享我自己在新媒体写作上面所做的刻意练习。

 

当我意识到我需要尽快掌握新媒体写作的能力,且当时当下并没有一个人能够手把手到我的时候,我就开始探索自我赋能之旅了。

 

首先,我找到了市面上口碑最好的新媒体写作课程,先了解新媒体写作的方法论,掌握能够做好这件事情的规律。

 

知道和做到之间永远有巨大鸿沟。比如你知道标题要吸睛,但并不意味着你立马能写出吸睛的标题。

 

知道新媒体文的好的标准和方法论之后,我就开始的大量的练习。那段时间,会逼自己每周写2篇文章,严格按照方法论练习,先写选题,再写大纲,再形成逐字稿。

 

文章写完之后,我就拿给种子用户阅读,听大家的反馈,比如看到哪里看不下去了,看到哪里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根据大家的建议,我会持续调优。

 

就这样写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的文章基本达到了可以通过公众号发布的标准。

 

一篇文章的效果,阅读量或者带货量其实是最好的证明,所以我会持续追踪我自己写的每一篇文章的数据,每一条用户的留言。大概到第三个月,我的文章数据都能够超过平台其他文章,也获得了一种长在自己身上的写作手感。

 

“能力赋能”不仅考的是方法,当中更考验的是执行力,刻意练习就是一个强自律下的自我训练。

 

那遇到能量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呢?能量总给人感觉是一门玄学。

 

每个人的生理构造、成长环境不同,能量的获取和维持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做什么事情能让你获得能量?

 

有的人的能量来自于独处,有的人能量来自于与他人链接。有的人运动完就能量满格,有的人吃一顿美食就满血复活……

 

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个四维度模型:身体-心里-灵性-社交。

 

和身体相关的是精力,这也是影响能量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高质量的睡眠和规律的运动能够维持不错的经历状态。

 

我自己会保持一周五次左右的健身,以及通过睡前的冥想来提升睡眠质量。

 

和心理相关的叫做“自我效能感”。简单来说,就是你内心对于自己能够有效的应对问题的相信程度。

 

你可以想一想,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让你内心产生一个声音,叫做:“你很棒!”持续做这件事情能够很好地提升“自我效能感”。

 

比如,每当我在做内容的时候,不管是写一篇文章,还是发表一个演讲,我内心都会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说:“你正在创造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去影响需要的人,你很棒!”

 

心理还比较好理解,那灵性呢?

 

其实这个灵性并不等同于宗教信仰。而是一种与自然、宇宙连接的状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大自然和宇宙中吸取能量,最简单的,当你去户外徒步的时候,看到特别美的景色,我们内心会不由自主觉得很幸福。

 

再深一点就是,当我们找到“人生使命”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一个一个很明确的位置,自己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这个时候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灵性注入的感觉。

 

从灵性维度获得能量来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持续进行人生探索,但一旦找到,将会是非常深远持久的能量注入。

 

最后,社交也是我们很重要的能量来源,当我们与他人产生高质量的链接和对话,我们被理解、接纳、喜爱,与他人产生共鸣的时候,我们也会获得强度很高的能量。

 

写在最后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真正的理想主义,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工作中,我们不仅需要这份理想主义不断引领我们向往远方,还需要一份现实主义让我们扎根当下,以及一份乐观主义让我们看到差距中存在的可能性与希望。

希望越来越多的职场人,能够通过“自我赋能”,焕发更强大的韧性与生命力,成为自己的英雄,身边人的微光。

目录
相关文章
|
8月前
|
芯片
2023年的技术总结和工作反思
一、回顾2023年 回顾自己的2023年,还是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在大学毕业,就来到了芯翼参加工作,在这里也遇到了很多的前辈和小伙伴,收获工作的同时也收获了友情。但是,随着公司发展战略的变化,公司的人员架构也变额很多,对于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变得越来越不友好,其实我也清楚这就是社会的发展现状。 其实,这不是我最终产生离职想法的结果,最终让我决定离职的是公司新来的人事主管十分的不理解我们,总是处处针对我们,这对于专心搞技术研发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定时炸弹,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甚至是没有成绩和结果,总是挂在嘴边的KPI考核也是越来越严格,总是觉得刚毕业的大学生的能力不行之类的,话说谁
|
3月前
|
测试技术 持续交付 UED
软件测试的艺术:探索质量保障的奥秘
【10月更文挑战第16天】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软件已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软件系统的日益复杂,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带您走进软件测试的世界,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测试方法和策略,提升软件的质量,减少潜在的风险,并最终实现用户满意度的提升。
|
4月前
|
测试技术 持续交付 UED
软件测试的艺术与科学:平衡创新与质量的探索在软件开发的波澜壮阔中,软件测试如同灯塔,指引着产品质量的方向。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软件测试的核心价值,通过分析其在现代软件工程中的应用,揭示其背后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并探讨如何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确保产品的高质量标准。
软件测试不仅仅是技术活动,它融合了创造力和方法论,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首先概述了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及其在项目生命周期中的角色,随后详细讨论了测试用例设计的创新方法、自动化测试的策略与挑战,以及如何通过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流程优化产品质量。最后,文章强调了团队间沟通在确保测试有效性中的关键作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这些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99 1
|
4月前
|
测试技术 UED 开发者
软件测试的艺术:从代码审查到用户反馈的全景探索在软件开发的宇宙中,测试是那颗确保星系正常运转的暗物质。它或许不总是站在聚光灯下,但无疑是支撑整个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的基石。《软件测试的艺术:从代码审查到用户反馈的全景探索》一文,旨在揭开软件测试这一神秘面纱,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领读者穿梭于测试的各个环节,从细微处着眼,至宏观视角俯瞰,全方位解析如何打造无懈可击的软件产品。
本文以“软件测试的艺术”为核心,创新性地将技术深度与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相结合,绘制了一幅从代码审查到用户反馈全过程的测试蓝图。不同于常规摘要的枯燥概述,这里更像是一段旅程的预告片,承诺带领读者经历一场从微观世界到宏观视野的探索之旅,揭示每一个测试环节背后的哲学与实践智慧,让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软件测试的魅力所在,并从中获取实用的启示。
|
5月前
|
测试技术
软件测试的艺术与实践:确保质量的五步法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软件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质量的软件产品能够为用户提供流畅的体验,而软件测试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步骤。本文将介绍一种简洁高效的软件测试方法—“五步法”,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如何通过结构化的测试流程来提升软件的可靠性和性能。从需求分析到用户接受度测试,每一步都承载着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共同构建起一道坚固的质量防线。让我们一起探索这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体,揭开软件测试的神秘面纱。
67 1
|
5月前
|
测试技术 UED
软件测试中的心理学:提升效率与质量的非技术因素
【8月更文挑战第9天】 在追求代码质量和系统稳定性的技术赛道上,软件测试常被视为一项严格的技术活动。然而,隐藏在测试用例、自动化脚本和缺陷报告背后的是一群具有丰富情感和心理活动的测试工程师。本文将探讨影响软件测试效果的心理学因素,揭示非技术要素如何显著提升测试流程的效率和最终产品的质量。通过理解测试人员的心理动机、压力应对机制以及团队动力学,我们可以为测试团队打造一个更加健康、高效的工作环境,并激发他们的潜力。
|
5月前
|
测试技术 持续交付
软件测试的艺术:确保质量的探索之旅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软件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这背后,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软件测试。它如同一位默默无闻的守护者,确保每一个程序的稳定性、可靠性与性能。本文将带您走进软件测试的核心,揭示它的重要性,探索不同的测试方法,并分享如何通过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提升效率。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确保软件质量的探索之旅,发现那些让软件变得更加完美的秘诀吧!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Devops
影响产品开发决策的认知偏见
影响产品开发决策的认知偏见
174 0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架构师
工作要做对,更要做到位
日本的管理人员在布置工作内容的时候会把问题交待五遍:     第一遍陈述问题。             渡边君,到超市打瓶酱油?     第二遍重复问题。
15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