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缺点分析
从以上代码可以看出,虽然这种方式可以解决粘包和半包的问题,但这种固定缓冲区大小的方式增加了不必要的数据传输,因为这种方式当发送的数据比较小时会使用空字符来弥补,所以这种方式就大大的增加了网络传输的负担,所以它也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二:封装请求协议
这种解决方案的实现思路是将请求的数据封装为两部分:数据头+数据正文,在数据头中存储数据正文的大小,当读取的数据小于数据头中的大小时,继续读取数据,直到读取的数据长度等于数据头中的长度时才停止。
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拿到数据的边界,所以也不会导致粘包和半包的问题,但这种实现方式的编码成本较大也不够优雅,因此不是最佳的实现方案,因此我们这里就略过,直接来看最终的解决方案吧。
解决方案三:特殊字符结尾,按行读取
以特殊字符结尾就可以知道流的边界了,因此也可以用来解决粘包和半包的问题,此实现方案是我们推荐最终解决方案。
这种解决方案的核心是,使用 Java 中自带的 BufferedReader
和 BufferedWriter
,也就是带缓冲区的输入字符流和输出字符流,通过写入的时候加上 \n
来结尾,读取的时候使用 readLine
按行来读取数据,这样就知道流的边界了,从而解决了粘包和半包的问题。
服务器端实现代码如下:
/** * 服务器端,改进版三(只负责收消息) */ static class ServSocketV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 创建 Socket 服务器端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9092); // 获取客户端连接 Socket client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 // 使用线程池处理更多的客户端 ThreadPoolExecutor threadPool = new ThreadPoolExecutor(100, 150, 100, TimeUnit.SECONDS, new LinkedBlockingQueue<>(1000)); threadPool.submit(() -> { // 消息处理 processMessage(clientSocket); }); } /** * 消息处理 * @param clientSocket */ private static void processMessage(Socket clientSocket) { // 获取客户端发送的消息流对象 try (BufferedReader buffered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 new InputStreamReader(clientSocket.getInputStream()))) { while (true) { // 按行读取客户端发送的消息 String msg = bufferedReader.readLine(); if (msg != null) { // 成功接收到客户端的消息并打印 System.out.println("接收到客户端的信息:" + msg); } } } catch (IOException ioException) { ioException.printStackTrace(); } } }
PS:上述代码使用了线程池来解决多个客户端同时访问服务器端的问题,从而实现了一对多的服务器响应。
客户端的实现代码如下:
/** * 客户端,改进版三(只负责发送消息) */ static class ClientSocketV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 启动 Socket 并尝试连接服务器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127.0.0.1", 9092); final String message = "Hi,Java."; // 发送消息 try (BufferedWriter bufferedWriter = new BufferedWriter( new OutputStreamWriter(socket.getOutputStream()))) { // 给服务器端发送 10 次消息 for (int i = 0; i < 10; i++) { // 注意:结尾的 \n 不能省略,它表示按行写入 bufferedWriter.write(message + "\n"); // 刷新缓冲区(此步骤不能省略) bufferedWriter.flush(); } } } }
以上代码的执行结果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