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再次让人们的视野投向那一片苍穹之上,那是人类的野心所在,也是人类的恐惧所在。
《地心引力》被詹姆斯•卡梅隆评价为“影史最好的太空电影”,与卡梅隆的科幻巨作《阿凡达》相比,《地心引力》的剧情要简单得多。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女工程师瑞恩•斯通在一次太空行走中遭遇了卫星爆炸,她在缺氧、失重、与外界丧失联系的情况下回到地球。整部电影只有两个主要演员,而乔治•克鲁尼饰演的宇航员在电影没过半就挂掉了。
科幻小说家洛夫克拉夫特曾说过,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绪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便是对未知的恐惧。太空题材的电影的一个母题便是人面对未知环境的恐惧,太空不仅让人与熟悉的环境割裂开来,更让人彻底丧失了对环境的控制。当桑德拉•布洛克一个人轻飘飘地在太空中旋转的时候,我们都分享她的恐惧:被抛弃、被死亡、被遗忘。
在太空中的一千种死法
《地心引力》中,最催泪的不是太空灾难爆发,也不是氧气耗尽,而是乔治•克鲁尼为了减轻布洛克的负重而放手的一瞬间。它打击的是人的社会属性,没有人可以成为一座岛,失去同伴的人才真正孤单。虽然电影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不惜罔顾事实,太空中失重的宇航员根本产生不了巨大的反作用力,女主人公只要伸手一拉,乔治•克鲁尼就能再活半部电影。《泰坦尼克号》里杰克为了露丝能活下来而沉海的情节,在太空里可不适用。
在影史上形形色色的科幻片中,有许多像《地心引力》一样描写人在太空中经历的那些事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阿波罗13号》里,飞往月球的飞船液氧箱发生爆炸,登月计划取消,宇航员们有四天的时间开着这个严重受损的飞船回到地球。为了节省燃料,宇航员们面临着电能不足、供水供氧困难、环境温度下降的处境,靠着极强的求生欲望配合地面控制中心的指挥。那句著名的“休斯顿,我们有麻烦了”成为后来太空灾难片的经典台词,《地心引力》也不例外,虽然与真实情况不同的是,电影中的休斯顿总是联系不上。
如果只是配件出了问题,那还在理解力的范围内,要是坐上《2001太空漫游》的飞船,简直从生到死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依照《2001太空漫游》的设定,生命的进化与神秘的黑石板有关,当人类进化到可以进行太空探索的时候,超级智能的电脑突然发生错乱,试图杀死搜寻黑石板的宇航员。唯一幸存的宇航员在战胜电脑后穿越星门,变成婴孩凝望着数不尽的星星。库布里克这部主题宏大又晦涩难解的电影中,人在太空中的遭遇被极大符号化,技术故障算什么?电脑杀人又算什么?很可能整个生命不过是宇宙中某种神秘力量造成的一个意外。
太空探索的魅惑在于它基于理性,又常常让人们看到人类理性的局限。科幻在不断提醒自大的人类,当自以为理性是普遍真理的时候,从更大的空间看,理性很可能只是随机的概率。
有时最大的威胁来自人类自己
《异形》系列的经典镜头是,一个像蛇一样的恐怖生物从宇航员的腹部破体而出。许多科幻电影都喜欢寻找外星人,《异形》无疑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不是所有的邻居都是好心人。《黑衣人》里任意幻化成流行明星的外星人估计只是小概率,更大的可能是,在太空里遭遇它们,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无处可逃的密闭空间里,异形们无孔不入地狙击宇航员,简直是密室杀人事件的太空版。
但只有人类,干干净净的太空飞船就小清新了吗?《月球》中,宇航员山姆孤零零在月球工作了三年,在还有两周离开月球的时候,他偶然看见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深受刺激的山姆决定调查清楚,结果发现不仅有许多像自己的克隆人,而且自己就是一个克隆人,那些支撑自己完成任务的家人全部是被植入的记忆。当他工作期满后,就会被公司毁灭,下一个克隆人开始启动。
与被可怕的外星生物毁灭相比,人类对克隆人的操控总有同室操戈的失德感。这更让人心寒,在我们能够掌握命运的时候,我们却选择了与外星人一样的手腕。
离不开地球的太空政治
大部头的《星球大战》、《星际迷航》等科幻巨作,都在讲太空战争。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类仍然在为争夺领地焦头烂额。地球上诞生的权力欲望、背叛、结党、帮派,太空中一样不缺。今年上映的《星际迷航:驶入黑暗》中,大反派是“优生战争”的产物,是科学家追求更好的身体素质和更高智能而制造的超人。崇拜基因,并充满野心地将其投入战斗,听起来就像纳粹没有实现的梦想。
真实的政治状况,也经常反映在科幻电影中。《钢铁苍穹》讲述了一个惊奇的故事,纳粹德国灭亡之前,位于南极的太空基地将一个纳粹兵团送上了月球,在那里建立起庞大的军事基地,待以后反攻地球。二战的故事,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继续展开。
因为航空技术的突破与冷战有莫大关联,俄罗斯一直在美国科幻片中被看作是假想敌。即便到了今年的《地心引力》,造成太空事故的那颗卫星,也仍然是俄罗斯人蓄意破坏的,据乔治•克鲁尼说,与“间谍”有关。即便人类已经能够自由地在太空行走,空间站鳞次栉比的时候,传统政治势力的对立依然坚不可破,不仅令人怀疑,那会是一个更好的世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