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科研十小时!Nature官方替博士&博士后比惨,揭开学术光鲜背后满目疮痍

简介: 一天科研十小时!Nature官方替博士&博士后比惨,揭开学术光鲜背后满目疮痍

搞学术究竟难不难?

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在外人看来,搞学术至少表面是光鲜亮丽的,在宽敞明亮的实验室里搞搞实验敲敲代码,或者在图书馆里查查文献,压力似乎比搬砖小多了;

但是作为学术生力军的博士和博士后,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往年每到这个时候,Nature都会搞一次博士调查,到去年为止已经进行了五次,文摘菌去年也对调查情况进行了报道,今年,Nature把目光放在了博士后身上,这也是Nature首次针对博士后群体的调查。

从博士到博士后是许多科研人员要经历的成长路径,对比两份调查,我们发现:
博士调查显示,75%的受访者称他们至少是有些满意拿下PhD学位的决定;
博士后调查显示,满意度降至61%,51%的受访者表示,想要“逃离”科研。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我们来对比看看两次调查的具体情况。

歧视和不平等,PUA现象堪比职场

在对博士和博士后的调查中,歧视和不平等现象都广泛存在。

在去年对于博士的调查中,21%的受访者说他们遭受到过歧视,而这一数字在今年的博士后调查中涨到了24%。

在博士调查中,1/4的女性受访者透露自己经历过歧视,男性受访者中16%有类似经历。在认为自己遭受歧视的人中,39%认为自己遭受了性别歧视,其次是种族歧视(33%)。

关于歧视和不平等,今年对于博士后的调查项目也有所改变,其中最重要的是加了一项“权力不平等/霸凌”,这一比例达到了65%。

65%的博士后受访者声称自己遭受了“权力不平等/霸凌”带来的伤害,其次是有40%的受访者声称受到了性别歧视,其中90%是女性。24%的受访者声称受到了种族歧视。

所有经历不平等和歧视的博士后中,57%的人表示这些不良举动来自他们的的研究主管或上级。另外,调查显示国际博士后在遭受歧视和不平等方面要比本国的要严重,前者为25%,后者为19%。

焦虑,还是焦虑

长时间工作、压力和不确定的前景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无论是博士还是博士后,职业焦虑都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

对比博士调查和博士后调查,前者中有36%的受访者表示,曾因攻读博士学位而焦虑或抑郁。

但是到了博士后,在调查中,近一半(49%)的受访者希望得到工作带来的抑郁或焦虑的帮助。但是只有四分之一的人(23%)得到了帮助,更多的人(26%)说他们没有寻求帮助,但是想要得到帮助。

并且与博士相比,博士后研究人员似乎不愿意为心理健康问题寻求帮助。而这种不情愿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对于那些与心理健康问题作斗争的博士后来说,寻求帮助并不容易。

在今年的调查中,只有超过四分之一(27%)的受访者表示“我的大学/机构能够提供足够的心理健康支持”。只有不到五分之一(18%)的人表示“我所在大学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服务是根据博士后的需要量身定做的”。

难以平衡的生活和学习

忙,是搞学术的常态。

8小时工作制在博士和博士生群体中一般也得不到满足,甚至一些博士和博士后工作日平均工作时长达到了10小时以上。

在去年的调查中,76%的博士生表示自己的花在学术上的时间在40小时以上。

博士后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9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工作时间在每周35小时以上,在40小时以上的则有31%。

但是相比博士而言,博士后更有可能已经组成了家庭,对于他们来说,平衡好生活和学习就更难了。

31%的博士后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合同只要求每周至少工作40小时,但合同往往只不过是一张纸。3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在合同之外至少工作10个小时,8%的人表示,他们每周工作20个小时或更多。几乎所有人(97%)都表示在周末和休息日工作,

这些额外的时间往往得不到补偿,WEHI的免疫学家、全球青年学会执行委员会前成员安娜 · 库森斯(Anna Coussens)说。她以前的一个博士后职位是在英国,在那里她必须签署一份弃权声明,表示她愿意将在合同之外加班。

即使是没有签署这些合同的博士后也倾向于遵循同样的规则,她说。“每个人都知道,你的工作时间超过了你的工资。”

达不到预期,看不到前景

对学术生涯的不满还表现在做学术并没有达到自身的预期,并且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前景。

对于博士而言,近40%的受访者说,他们的项目没实现最初的预期,仅10%的受访者认为项目超出预期。与2017年调查中23%的受访者认为博士项目超出预期相比,该比例大幅下滑。

这反映在未来的规划上。只有56%的博士受访者表示,学术界是他们职业生涯的首选,略低于30%的人选择工业界作为他们的首选目的地。

但是对于博士后来说,更重要的问题是,博士后究竟是什么?

一份职业?一条通往科研的路?

奥胡斯大学博士后考古学家 Petra Hermankova表示,“没有人知道博士后是什么,所以我们必须自己奋斗。”

如果不能很好的定位自己现在的处境,博士后对于未来的规划会比博士更加迷茫。

博士后通常签订短期合同(通常一次两到三年) ,但许多博士后在寻找永久性工作时发现自己处于一种长期Holding模式。

在调查中,48%的受访者说他们做博士后已经超过三年了。30%人说他们已经完成了2到3个职位,少数人说他们已经完成了4到5个职位,还有一些人说他们已经完成了6到7个职位。

英国研究资助机构英国研究与创新中心(UKRI)的人才和技能主管罗里•邓肯(Rory Duncan)认为,博士后只是通往永久职位的临时垫脚石。

邓肯表示,“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包括博士后和学术主管,博士后角色是临时的和不断发展的”。

相关报道: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3459-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235-y

相关文章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达摩院
祝贺!阿里巴巴获数据科学顶会最佳论文奖
祝贺!阿里巴巴获数据科学顶会最佳论文奖
89 0
|
1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搞强化学习还不了解AutoRL,牛津大学、谷歌等十余位学者撰文综述
搞强化学习还不了解AutoRL,牛津大学、谷歌等十余位学者撰文综述
|
1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清华教授欧智坚专访,深度剖析ChatGPT的光环背后及未来挑战!(1)
清华教授欧智坚专访,深度剖析ChatGPT的光环背后及未来挑战!
108 0
|
1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清华教授欧智坚专访,深度剖析ChatGPT的光环背后及未来挑战!(2)
清华教授欧智坚专访,深度剖析ChatGPT的光环背后及未来挑战!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学术科研无从下手?27 条机器学习避坑指南,让你的论文发表少走弯路
学术科研无从下手?27 条机器学习避坑指南,让你的论文发表少走弯路
|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观点|来自UCL实验室大佬的学术生涯避雷指南
  Stephen Fleming 在牛津大学读取心理学与生理学硕士之后,又在伦敦大学学院获得了认识神经心理学的博士学位。硕博时期获得了多个奖项和名誉的 Stephen Fleming 决定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在伦敦大学学院创立了元认知实验室,领导人类意识、元认知、决策方面的研究。   回顾实验室建立近三年来的种种,Stephen Fleming 感慨良多。他把自己的感受、反思以及对后来者的建议写成了博客,AI科技评论对博客内容编译如下。
95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Yoshua Bengio研究生科研指导演讲:解读人工智能全貌和下一个前沿
近期,Yoshua Bengio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Distinguished Lecture Series 面向计算机及工程方向的硕博研究生进行了一次题为「从深度学习到人工智能(From Deep Learning to AI)」的学术研究方向指导讲座,机器之心技术分析师 Joshua Chou 亲历了这个讲座,并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133 0
Yoshua Bengio研究生科研指导演讲:解读人工智能全貌和下一个前沿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在大家热议Vicarious AI那篇Science论文时,我们和这家公司的CTO聊了聊(回应LeCun批判)
上周,Vicarious AI 发表在 Science 上的一篇论文引发了业内热议,有褒有贬,甚至有媒体挖出了 Yann LeCun 2013 年对 Vicarious AI 的批判。在论文发布后,机器之心对 Vicarious AI 的 CTO Dileep George 进行了专访,谈到了概率生成模型、Yann LeCun 的批判等话题。
130 0
在大家热议Vicarious AI那篇Science论文时,我们和这家公司的CTO聊了聊(回应LeCun批判)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DeepMind研究员开课啦!联合UCL打造DL系列讲座,完结全免
DeepMind研究员开课啦!联合UCL打造DL系列讲座,完结全免
152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安全
干货!蚂蚁金服有哪些论文入选了人工智能顶会AAAI 2020?| 开发者必读(156期)
AAAI大会被公认为人工智能领域最重磅的会议之一,被誉为人工智能领域科研的风向标。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贡献也相当亮眼,此次大会录用的论文37%来自中国,连续三年占据榜首位置。在这股浩浩荡荡的AI大潮中,蚂蚁金服也紧跟技术风向,持续输出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