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德拉说没有基础科技,微软就不存在。
昨天是微软亚洲研究院20岁生日,先送上迟到的祝福。
有趣的是,学术圈大佬的庆生活动总是独出心裁,就在20岁生日的第二天,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北京办了“二十一世纪的计算”研讨会,纳德拉、洪小文、沈向洋,以及四位图灵奖获得者悉数到场,堪称学术界的“全明星豪华阵容”。
今年,这个主要探讨计算科学领域最前沿技术的大会也伴随着微软研究院走过了19个年头。
二十年光阴,俯仰之间,技术变革正在等待一个新的奇点。
没有基础科学,微软就不存在
开门见山,微软CEO纳德拉千里迢迢赶来,第一件事就是往死里夸20岁生日的研究院。
他例举了一串字:20年时间,亚研院已经发表了5000多篇论文,和300多所大学合作,设立了180多个博士项目,亚研院校友超过7000名。
“我真的太欣慰了。”
纳德拉说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理念就是在全世界进行基础研究,这是一切科技创新的源头,“没有基础研究,微软就不存在”。
当然,重要的不仅是研究本身,纳德拉认为,研究之后的应用也非常重要。他举了一个例子,2016年,亚研院成为第一个利用AI呈现人类同等识别水平的机构;目前AI阅读理解的能力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而这些突破,能让更多人拥有知识。
最后,纳德拉不忘再吹一发微软的愿景:以好奇为基础,推动研究发展。
三个关键词:量子计算、混合现实、人工智能
一如纳德拉此前反复强调的,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阳表示,微软始终坚信MR、量子计算和AI将会塑造未来。为此,沈向阳解释,微软在这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在MR方面,微软已经能够打造3D传感器,塑造3D环境等基础;而在量子计算层面,微软提出拓扑量子位技术并能够为开发者提供开发套件;而在AI的推进上,微软希望打造出通用AI,而测试模块将会贡献主要力量。
微软展示了拓扑量子位以及硬件软件生态系统开发方面取得的进展,发布了为驾驭规模化量子计算机而专门优化的新的编程语言,让开发者能够编写量子程序,在当前的量子模拟器上调试,并能够在未来真正的拓扑量子计算机上运行。
在理论物理学家Richard Feynman提出量子计算概念的50多年后,量子理论正一步步走进现实。
AI只是工具
所有的技术发展都是基于基础科学的研究,为此微软邀请了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Raj Reddy发表主题演讲,探讨AI应该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在演讲中,Raj Reddy表示,虽然媒体、网络上流传的如科幻片中,AI或机器人将会取代人类,但事实上,是不会的。在他看来,AI只是工具。而社会的最终形态一定是万物互联。
而在实现互联上,人工智能起到关键作用。他表示,人工智能发展到最后的形态应该是语音交互,而不需要打字或者触屏等操作。但这些设想的实现都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还需要服务于我们的机器能够无时无刻的不在运转、学习和工作,因此云计算自然就成为刚需。
他用了大家熟知的认知模拟为例,AI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语言不通、解决大家的计算资源分配等问题,而在数字与人们生活融合的过程中,由云计算大数据催生的Kaas产业也在不知不觉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高效的定制化计算模式
伴随着需求的深入,云计算的架构搭建也需要随之改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丛京生就当下计算架构与实现进行了深度的探讨,不同于此前的panel computing,他指出当下的最流行的就是定制化计算(Customized Computing)模式,而它也将是未来计算的主流,因为这一计算方式非常高效。一般来看,就是具有丰富加速器架构的定制化计算架构。
但是这样的计算机构不具备通用性,为此谷歌、Intel、微软、Amazon都给出了他们的解决方案,如谷歌TPU、Intel的FPGA+ASIC架构、微软大脑等,但是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面对不同的应用,他们要开发不同的算法(因为至今为止开发不出通用算法),对它们而言,因此成本也很高。
为此,丛京生指出,FPGA是最值得提倡的。因其价格低,且能快速重新定义,每天可以适配不同的算法应用,以达到定制的效果。微软、亚马逊等也都在云端加入了FPGA,以加速AI应用。在HLS的基础上用C开发出了一套算法,不仅大大减少了计算能耗,还提供了计算精度。
请回答1998,微软亚洲研究院的20年
好奇、探索、研究,这是纳德拉送给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三个关键词。1995年,盖茨在中国度蜜月时顺便去了趟北京大学,由此冒出了一个念头,要在中国设立基础研究机构。3年后,中关村的微软大厦2号楼,微软中国研究院正式成立。
回首微软亚洲研究院的20年,这个计算机界的“黄埔军校”培养了一批叱咤风云的接杰出人物,从百度的张亚勤、阿里云的王坚、小米的林斌到地平线的余凯、商汤的汤晓鸥,研究院的人才遍及当前整个科技圈。
现任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在纪念20周年的长文中,提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计算机视觉、阅读理解和机器翻译上的技术已经可以和人类水平相媲美。在微软众多的产品线上,研究院的技术已经落地应用,比如Windows hello的面部识别登录,XBox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微微软小娜的TTS,以及互联网红人微软小冰的诞生,不一而足。
激荡20年,微软亚洲研究院站在20岁的时间节点,目标是下一代的量子计算、混合现实以及人工智能,下一个20年,它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有期待也有挑战。
最后,明天“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还将继续进行,届时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将对比量子计算机和传统计算机,深入讨论量子计算为什么能产生巨大的计算和信息处理能力?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则要从意识化AI说起,站在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聊聊它对全新计算机构的启发,感兴趣的可以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