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安排某人一个任务,一段时间后询问进展,结果进度大幅晚于预期,且在很久之前便因碰到一个难题而停滞了……
工作执行中碰到困难很常见,遇到困难后不同的选择反应了工作能力。具体如下:
- 第一种:遇到困难后,在困难那里做个标记,然后安心的去干其他的了。
- 第二种:遇到困难后,一个人蹲在那里发愁,发愁,发愁……
- 第三种:遇到困难后,立刻去找领导反馈,干不下去了,该怎么办?
- 第四种:遇到困难后,往后退半步,看一下目标,思考困难是必须克服的?还是现有解决方案所带来的?
我们来分别分析一下这四种情况。
第一种选择所折射的深层次问题是,经执行领导安排的具体工作步骤,而不关心目标。优点是心态好,安排的事情尝试做了,做不下去是有原因的。不足是,耽误事。
【解决方案】
1、接受此类心理属于常见心理。因大部分人是普通人,并不会拥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设置多个检查点,及时把握进展,及早发现问题。
3、布置任务时,说明任务的目标是什么?任务达成与执行人的关系是什么?任务目标与任务具体方案的区别和联系。第二种选择相比第一种,有责任心和压力感,但容易钻牛角尖。忘记了目标,而聚焦在问题的解决上!
【解决方案】
1、鼓励此类人。其发愁缘于在意工作的成败。这属于难得的品质。
2、设置检查点,定期检查
3、以具体工作为案例,帮助其分清目标和解决方案之间的差别。
4、以具体工作为案例,鼓励、启发其善用自身以外的资源。第三种选择,好处是不耽误事,坏处是不能独当一面。
【解决方案】
1、以具体工作为案例,帮助其分清目标和解决方案之间的差别。
2、明确授权,明确职责。明确其在哪些环节,可以灵活决策,哪些地方必须汇报讨论。
3、要求其带着解决方案来沟通。第四种选择,优点是他办事你放心,不足是此类人毕竟属于少数。
【解决方案】
1、识人用人。不同事情,不同人可能的选择不同。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
2、工作启动前,约定几个检查点。其他时间充分相信。
3、发现困难,适度提供帮助。给其展示才能的空间,同时也保护其主动性。因困难过大不帮助时,会打击其主动性;困难不大时帮助,也会打击其主动性。
工作中好的状态是,不忘初心,关注目标。
既定的计划是达成的目标的解决方案之一,也只是之一。
有时遇到的问题是必须化解的,不解决目标就无法达成,那就调动一切资源来努力。
有时遇到的问题是既定计划带来的,必要时可以更换解决方案,调整计划,绕过问题。
工作中要的是达成目标,而不是解决某个困难!
目标是我们需要追求的,困难不是必须克服的。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死磕,不纠结,不恋战。
只要困难不碍事,那就让它随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