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工作中,都会需要针对传入的参数进行验证,特别是针对实体进行验证,确保传入的参数格式正确。这里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组件进行验证。抛砖引玉,让大家深入思考下反射的应用。
需求
日常开发,都是通过API进行前后端的系统对接,对API参数的验证是一个使用率非常高的功能,如果能非常简便的的进行参数验证,能降低代码量,提升工作效率。
使用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itmifen/mfutility
以前使用最原始的验证方式:
if(testEntity.getImages().length()>2){
//这里是业务逻辑
}
if(testEntity.getTitle().length()>2){
//这里是业务逻辑
}
这样导致实现起来重复的代码太多,而且开发起来太耗时。这里使用注解的方式进行优化,只需要在实体定义的时候,定义验证的内容,使用的时候用只需要调用验证的方法就可以了。
/**
* 定义测试的实体
*/
public class TestEntity{
/**
* 图片
*/
@Valid(description = "图片",minLength = 1,maxLength = 200,regex=".*runoob.*")
private String images;
/**
* 标题
*/
@Valid(description = "标题",isEmpty = false,maxLength = 20)
private String title;
public String getImages() {
return images;
}
public void setImages(String images) {
this.images = images;
}
public String getTitle() {
return title;
}
public void setTitle(String title) {
this.title = title;
}
}
字段 | 说明 |
---|---|
description | 字段中文名 |
isEmpty | 是否可为空 |
maxLength | 最大长度 |
minLength | 最小长度 |
regex | 正则表达式 |
验证的时候只需要调用实体就可以进行验证
ValidResultEntity validResultEntity = EntityCheckUtil.validate(testEntity);
System.out.println(validResultEntity.getMessage());
返回的ValidResultEntity会告诉你是否成功,如果错误,会告诉你错误的原因。
源码说明
其实,整体的实现思路非常简单,主要是使用java的自定义注解来进行验证。
新定义一个注解(Valid.java):
@Documented
@Inherited
@Target(ElementType.FIEL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Valid {
/**
* @return 字段描述
*/
public String description() default "";
/**
* 是否可以为空
* @return true可以为空,false不能为空
*/
public boolean isEmpty() default true;
/**
* 最大长度
* @return
*/
public int maxLength() default 1000;
/**
* 最小长度
* @return
*/
public int minLength() default 0;
/**
* 正则表达式
* @return
*/
public String regex() default "";
}
建一个通用的方法来进行验证:
/**
* 注解验证电泳方法
*
* @param bean 验证的实体
* @return
*/
public static ValidResultEntity validate(Object bean) {
ValidResultEntity result = new ValidResultEntity();
result.setSucceed(true);
result.setMessage("验证通过");
Class<?> cls = bean.getClass();
// 检测field是否存在
try {
// 获取实体字段集合
Field[] fields = cls.getDeclaredFields();
for (Field f : fields) {
// 通过反射获取该属性对应的值
f.setAccessible(true);
// 获取字段值
Object value = f.get(bean);
// 获取字段上的注解集合
Annotation[] arrayAno = f.getAnnotations();
for (Annotation annotation : arrayAno) {
// 获取注解类型(注解类的Class)
Class<?> clazz = annotation.annotationType();
// 获取注解类中的方法集合
Method[] methodArray = clazz.getDeclaredMethods();
for (Method method : methodArray) {
// 获取方法名
String methodName = method.getName();
if("description".equals(methodName)) {
continue;
}
// 初始化注解验证的方法处理类 (我的处理方法写在本类中)
Object obj = EntityCheckUtil.class.newInstance();
// 获取方法
try {
// 根据方法名获取该方法
Method m = obj.getClass().getDeclaredMethod(methodName, Object.class, Field.class);
// 调用该方法
result = (ValidResultEntity) m.invoke(obj, value, f);
/* 验证结果 有一处失败则退出 */
if(result.isSucceed()==false) {
return result;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result;
}
validate 主要是通过反射获取类的值、注解,根据获取的数据进行调用:
// 根据方法名获取该方法
Method m = obj.getClass().getDeclaredMethod(methodName, Object.class, Field.class);
// 调用该方法
result = (ValidResultEntity) m.invoke(obj, value, f);
/* 验证结果 有一处失败则退出 */
if(result.isSucceed()==false) {
return result;
}
invoke 中对获取的方法进行具体调用实现,这里我定义了最简单的几个方法,包括:
- isEmpty
- maxLength
- minLength
- regex
其实,自己也可以扩展更多的方法,只要能了解这个思路,完全可以自己定制更多的规则。
思路扩展
不管是java 还是 .net,都是支持反射的,反射的应用其实很广的,可以很容易的针对代码进行抽象处理,在具体的开发过成功,其实是可以很好的进行扩展的。 其实,关于实体验证的框架也是有很多成熟的产品(如:http://hibernate.org/validator/),但是大多数都是考虑很广,实现比较复杂点,如果自己只想做一个很轻量级的,完全可以自己来实现。
以上的代码非常简单,但是却能节省很大工作量的,再次抛砖引玉,大家也可以思考下很多类似的实现,如:
- 基于缓存注解
@redis(key='test',expire=1800)
public void testOldRedis(){
if(testEntity.getImages().length()>2){
//这里是业务逻辑
}
if(testEntity.getTitle().length()>2){
//这里是业务逻辑
}
}
- 基于MQ注解
当然,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开发的,其实开发的负责难度不高,但是却能让代码的结构更加清晰简洁,反射绝对不是黑科技,而是提高效率的核武器。
(完)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交流、学习、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文章。
微信号:itmi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