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如何 “干掉” if...else 中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并没有什么案例,这篇文章使用 6 个实例对 if...else 进行深入分析,6 个实例掌握 if..else 重构核心方法。
为什么我们写的代码都是if-else?
程序员想必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刚开始自己写的代码很简洁,逻辑清晰,函数精简,没有一个if-else,
可随着代码逻辑不断完善和业务的瞬息万变:比如需要对入参进行类型和值进行判断;这里要判断下对象是否为null;不同类型执行不同的流程。
落地到具体实现只能不停地加if-else来处理,渐渐地,代码变得越来越庞大,函数越来越长,文件行数也迅速突破上千行,维护难度也越来越大,到后期基本达到一种难以维护的状态。
虽然我们都很不情愿写出满屏if-else的代码,可逻辑上就是需要特殊判断,很绝望,可也没办法避免啊。
其实回头看看自己的代码,写if-else不外乎两种场景:异常逻辑处理和不同状态处理。
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异常逻辑处理说明只能一个分支是正常流程,而不同状态处理都所有分支都是正常流程。
怎么理解?举个例子:
-
//举例一:异常逻辑处理例子
-
Object obj = getObj();
-
if (obj != null) {
-
//do something
-
}else{
-
//do something
-
}
-
-
//举例二:状态处理例子
-
Object obj = getObj();
-
if (obj.getType == 1) {
-
//do something
-
}else if (obj.getType == 2) {
-
//do something
-
}else{
-
//do something
-
}
第一个例子 if(obj!=null)
是异常处理,是代码健壮性判断,只有 if 里面才是正常的处理流程, else
分支是出错处理流程;
而第二个例子不管 type 等于 1,2 还是其他情况,都属于业务的正常流程。对于这两种情况重构的方法也不一样。
代码if-else代码太多有什么缺点?
缺点相当明显了:
最大的问题是代码逻辑复杂,维护性差,极容易引发 bug。
如果使用 if-els e,说明 if 分支和 else 分支的重视是同等的,但大多数情况并非如此,容易引起误解和理解困难。
是否有好的方法优化?如何重构?
方法肯定是有的。重构 if-else 时,心中无时无刻把握一个原则:
尽可能地维持正常流程代码在最外层。
意思是说,可以写 if-else 语句时一定要尽量保持主干代码是正常流程,避免嵌套过深。
实现的手段有:减少嵌套、移除临时变量、条件取反判断、合并条件表达式等。
下面举几个实例来讲解这些重构方法:
异常逻辑处理型重构方法实例一
重构前:
-
double disablityAmount(){
-
if(_seniority < 2)
-
return 0;
-
-
if(_monthsDisabled > 12)
-
return 0;
-
-
if(_isPartTime)
-
return 0;
-
-
//do somethig
-
-
}
重构后:
-
double disablityAmount(){
-
if(_seniority < 2 || _monthsDisabled > 12 || _isPartTime)
-
return 0;
-
-
//do somethig
-
}
这里的重构手法叫合并条件表达式:如果有一系列条件测试都得到相同结果,将这些结果测试合并为一个条件表达式。
这个重构手法简单易懂,带来的效果也非常明显,能有效地较少if语句,减少代码量逻辑上也更加易懂。
异常逻辑处理型重构方法实例二
重构前:
-
double getPayAmount(){
-
double result;
-
if(_isDead) {
-
result = deadAmount();
-
}else{
-
if(_isSeparated){
-
result = separatedAmount();
-
}
-
else{
-
if(_isRetired){
-
result = retiredAmount();
-
else{
-
result = normalPayAmount();
-
}
-
}
-
}
-
return result;
重构后:
-
double getPayAmount(){
-
if(_isDead)
-
return deadAmount();
-
-
if(_isSeparated)
-
return separatedAmount();
-
-
if(_isRetired)
-
return retiredAmount();
-
-
return normalPayAmount();
-
}
怎么样?比对两个版本,会发现重构后的版本逻辑清晰,简洁易懂。
和重构前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最大的区别是减少 if-else 嵌套。
可以看到,最初的版本 if-else 最深的嵌套有三层,看上去逻辑分支非常多,进到里面基本都要被绕晕。其实,仔细想想嵌套内的 if-else 和最外层并没有关联性的,完全可以提取最顶层。
改为平行关系,而非包含关系,if-else数量没有变化,但是逻辑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另一个重构点是废除了 result
临时变量,直接 return 返回。好处也显而易见直接结束流程,缩短异常分支流程。原来的做法先赋值给 result 最后统一 return ,那么对于最后 return 的值到底是那个函数返回的结果不明确,增加了一层理解难度。
总结重构的要点:如果 if-else 嵌套没有关联性,直接提取到第一层,一定要避免逻辑嵌套太深。尽量减少临时变量改用return直接返回。
异常逻辑处理型重构方法实例三
重构前:
-
public double getAdjustedCapital(){
-
double result = 0.0;
-
if(_capital > 0.0 ){
-
if(_intRate > 0 && _duration >0){
-
resutl = (_income / _duration) *ADJ_FACTOR;
-
}
-
}
-
return result;
-
}
第一步,运用第一招:减少嵌套和移除临时变量:
-
public double getAdjustedCapital(){
-
if(_capital <= 0.0 ){
-
return 0.0;
-
}
-
if(_intRate > 0 && _duration >0){
-
return (_income / _duration) *ADJ_FACTOR;
-
}
-
return 0.0;
-
}
这样重构后,还不够,因为主要的语句 _(_income/_duration)*ADJ_FACTOR;_
在 if 内部,并非在最外层,根据优化原则(尽可能地维持正常流程代码在最外层),可以再继续重构:
-
public double getAdjustedCapital(){
-
if(_capital <= 0.0 ){
-
return 0.0;
-
}
-
if(_intRate <= 0 || _duration <= 0){
-
return 0.0;
-
}
-
-
return (_income / _duration) *ADJ_FACTOR;
-
}
这才是好的代码风格,逻辑清晰,一目了然,没有 if-else 嵌套难以理解的流程。
这里用到的重构方法是:将条件反转使异常情况先退出,让正常流程维持在主干流程。
异常逻辑处理型重构方法实例四
重构前:
-
/* 查找年龄大于18岁且为男性的学生列表 */
-
public ArrayList<Student> getStudents(int uid){
-
ArrayList<Student> result = new ArrayList<Student>();
-
Student stu = getStudentByUid(uid);
-
if (stu != null) {
-
Teacher teacher = stu.getTeacher();
-
if(teacher != null){
-
ArrayList<Student> students = teacher.getStudents();
-
if(students != null){
-
for(Student student : students){
-
if(student.getAge() > = 18 && student.getGender() == MALE){
-
result.add(student);
-
}
-
}
-
}else {
-
logger.error("获取学生列表失败");
-
}
-
}else {
-
logger.error("获取老师信息失败");
-
}
-
} else {
-
logger.error("获取学生信息失败");
-
}
-
return result;
-
}
典型的"箭头型"代码,最大的问题是嵌套过深,解决方法是异常条件先退出,保持主干流程是核心流程:
重构后:
-
/* 查找年龄大于18岁且为男性的学生列表 */
-
public ArrayList<Student> getStudents(int uid){
-
ArrayList<Student> result = new ArrayList<Student>();
-
Student stu = getStudentByUid(uid);
-
if (stu == null) {
-
logger.error("获取学生信息失败");
-
return result;
-
}
-
-
Teacher teacher = stu.getTeacher();
-
if(teacher == null){
-
logger.error("获取老师信息失败");
-
return result;
-
}
-
-
ArrayList<Student> students = teacher.getStudents();
-
if(students == null){
-
logger.error("获取学生列表失败");
-
return result;
-
}
-
-
for(Student student : students){
-
if(student.getAge() > 18 && student.getGender() == MALE){
-
result.add(student);
-
}
-
}
-
return result;
-
}
状态处理型重构方法实例五
重构前
-
double getPayAmount(){
-
Object obj = getObj();
-
double money = 0;
-
if (obj.getType == 1) {
-
ObjectA objA = obj.getObjectA();
-
money = objA.getMoney()*obj.getNormalMoneryA();
-
}
-
else if (obj.getType == 2) {
-
ObjectB objB = obj.getObjectB();
-
money = objB.getMoney()*obj.getNormalMoneryB()+1000;
-
}
-
}
重构后:
-
double getPayAmount(){
-
Object obj = getObj();
-
if (obj.getType == 1) {
-
return getType1Money(obj);
-
}
-
else if (obj.getType == 2) {
-
return getType2Money(obj);
-
}
-
}
-
-
double getType1Money(Object obj){
-
ObjectA objA = obj.getObjectA();
-
return objA.getMoney()*obj.getNormalMoneryA();
-
}
-
-
double getType2Money(Object obj){
-
ObjectB objB = obj.getObjectB();
-
return objB.getMoney()*obj.getNormalMoneryB()+1000;
-
}
这里使用的重构方法是:把 if-else 内的代码都封装成一个公共函数。函数的好处是屏蔽内部实现,缩短 if-else 分支的代码。代码结构和逻辑上清晰,能一下看出来每一个条件内做的功能。
状态处理型重构方法实例六
针对状态处理的代码,一种优雅的做法是用多态取代条件表达式(《重构》推荐做法)。
你手上有个条件表达式,它根据对象类型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行为。将这个表达式的每个分支放进一个子类内的覆写函数中,然后将原始函数声明为抽象函数。
重构前:
-
double getSpeed(){
-
switch(_type){
-
case EUROPEAN:
-
return getBaseSpeed();
-
case AFRICAN:
-
return getBaseSpeed()-getLoadFactor()*_numberOfCoconuts;
-
case NORWEGIAN_BLUE:
-
return (_isNailed)?0:getBaseSpeed(_voltage);
-
}
-
}
重构后:
-
class Bird{
-
abstract double getSpeed();
-
}
-
-
class European extends Bird{
-
double getSpeed(){
-
return getBaseSpeed();
-
}
-
}
-
-
class African extends Bird{
-
double getSpeed(){
-
return getBaseSpeed()-getLoadFactor()*_numberOfCoconuts;
-
}
-
}
-
-
class NorwegianBlue extends Bird{
-
double getSpeed(){
-
return (_isNailed)?0:getBaseSpeed(_voltage);
-
}
-
}
可以看到,使用多态后直接没有了 if-else,但使用多态对原来代码修改过大,需要一番功夫才行。最好在设计之初就使用多态方式。
总结
if-else 代码是每一个程序员最容易写出的代码,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写烂的代码,稍不注意,就产生一堆难以维护和逻辑混乱的代码。
针对条件型代码重构把握一个原则:
尽可能地维持正常流程代码在最外层,保持主干流程是正常核心流程。
为维持这个原则:合并条件表达式可以有效地减少if语句数目;减少嵌套能减少深层次逻辑;
异常条件先退出自然而然主干流程就是正常流程。
针对状态处理型重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不同状态的操作封装成函数,简短if-else内代码行数;另一种是利用面向对象多态特性直接干掉了条件判断。
现在回头看看自己的代码,犯了哪些典型错误,赶紧运用这些重构方法重构代码吧!!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9-19
本文作者: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 ”,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 Java技术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