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0年探索牛顿之谜,中国科学家测出迄今最高精度万有引力常数值!

简介: 北京时间8月30日凌晨,Nature刊发了中科院院士罗俊团队历经30年最新测定的万有引力常数G值的结果,是迄今国际上最高精度的G值。实验使用了两种单独的G值测量方法,相关装置和细节均由团队自主研制完成,Nature刊文评论称,这项实验可谓“精确测量领域卓越工艺的典范”。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Nature刊发了中科院院士罗俊团队最新测量的万有引力常数G值结果,这也是目前国际精度最高的G值,对于计量学和检测万有引力定律及一系列相关的空间引力探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万有引力常数是一个实验物理常数,用于计算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 通常出现在牛顿万有引力方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 一般用大写G表示。

为了确保结果的精确性,罗俊院士团队这次使用了两种独立的传统引力测量方法,分别是扭秤周期法(TOS)和扭秤角加速度反馈法(AAF),并得到了两个结果:6.674184×10-11和6.674484×10-11立方米/千克/秒,相对精度大约为11.6ppm。(之前使用AAF方法获得的G的不确定性最低记录为13.7ppm。)

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罗俊院士团队就采用扭秤技术精确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历经10多年的努力,在1999年得到了第一个G值,被随后历届的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录用。

2009年,团队又发表了新的测量结果,相对精度达到26ppm,是当时采用扭秤周期法得到的最高精度的G值,也被随后的历届CODATA所收录命名为HUST-09。

如今,罗俊团队再次一鸣惊人,给出了目前国际上最高精度的G值,相对不确定度优于12ppm,实现了对国际顶尖水平的赶超。

历经30年,测量迄今国际上精度最高的万有引力常数G值!

a85ad4a3d4e7012f33d01c803e9c7367687ed5f1
  • 黎卿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薛超 中山大学天琴引力物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 刘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邬俊飞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杨山清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邵成刚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全立地 湖州大学工程学院

  • 谭文海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涂良成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刘 祺 中山大学天琴引力物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 Hao Xu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刘林霞 河南科技学院教学研究评估中心

  • 王晴岚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理学院

  • 胡忠坤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周泽兵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罗鹏顺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吴书朝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Vadim Milyukov 莫斯科国立大学斯科斯特恩伯格天文研究所

  • 罗俊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天琴引力物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使用两种测量万有引力常数装置,技术及细节全部自主研制

Nature同时刊发了Stephan Schlamminger的评论文章,Schlamminger在美国马里兰州盖瑟斯堡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基础电气测量小组工作。文章指出,控制重力相互作用强度的引力常数G很难准确测量。这也说明了罗俊院士团队以记录精度测量重力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1687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质点彼此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是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并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平方反比。用公式表示如下:

F=G(m₁m₂)/r²,其中G是万有引力常数

万有引力是四种基本力中最弱的一种。在太空星球间测量,比如地球和月球,这个力可能相当大。但如果是在实验室里,万有引力可能太小而无法准确测量。例如,两个相隔1米的1千克物体之间的引力仅相当于一些生物细胞的重量。由于这个原因,对这一引力的强度进行量化的引力常数G是最难以确定的物理常数之一

1798年,科学家亨利·卡文迪什(Henry Cavendish)首次在实验室中使用一种称为扭秤的装置来确定引力常数G。在卡文迪什的实验中,它由一个哑铃组成,由细纤维悬挂在其中心。重力作用于哑铃末端,方向垂直于哑铃的杆和纤维的轴线。这种力导致哑铃围绕该轴旋转,导致纤维发生扭曲。

e6d757253c8326f112ce30e63cd21e4978aa7942

卡文迪什实验中使用的扭秤

最终,纤维的扭转力平衡了重力。记录哑铃在该位置的旋转角度。然后沿相反方向施加重力并测量第二旋转角度。从这两个角度之间的差计算出G的大小。

在扭转平衡实验中,重力由精确质量的外部组件提供。这些质量组件在两个或更多个不同位置之间移动,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因为哑铃在水平面上旋转,所以地球引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多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开发了许多技术,利用扭转平衡来测量引力常数G。在这次实验中,罗俊院士团队构建了两个基于不同测量技术的薄板扭转平衡秤:分别基于摆动时间方法(TOS,下图左)和角加速度反馈方法(AAF)。

1946fd7e34bc4b9177d5d393a2a1e1e8793f3d3e

在TOS方法中,板的旋转是振荡的。当外部质量配置不同时,由振荡速度的变化计算出G。而在AAF方法中,使用两个转盘分别旋转扭转平衡秤和外部质量。当光纤的扭曲减小到零时,G由与扭转平衡秤相连的转盘的角加速度来确定。

新智元尝试着将论文的图说翻译如下:

在TOS方法中,摆锤是Al涂层的熔融石英块,尺寸为91×11×31立方毫米,质量约为68g。摆锤由薄的熔融石英纤维悬挂,直径为40-60μm,长度为900mm。磁阻尼器通过50毫米长、80微米直径的钨纤维悬挂。使用两个平均直径为57.2mm且真空、质量为778g的SS316不锈钢球作为源质量。

转盘用于改变球体在“近”和“远”方位间的位置(上图显示为“近”;在“远”的摆放位置中,转盘旋转90°)。安装在摆锤和球体之间的空心镀金铝圆柱体,用于保护系统免受静电场的影响。摆锤和源质量块放置在同一真空室内,通过离子泵维持约10的负5次方Pa的压力,摆锤扭转由光学杠杆监控。

在AAF方法中,摆锤是镀金的熔融石英块,尺寸为91×4×50立方毫米,真空质量为40g。主光纤由钨纤维制成,长870毫米,直径25微米。磁阻尼器的设计与TOS方法相同。四个平均直径为127.0毫米、真空质量为8541克的SS316不锈钢球,用作位于具有上层和下层的ULE材料架上的源质量块。摆锤的小偏转角由自动准直仪记录。带有摆锤的腔室悬挂在一个空气轴承转盘下面,转盘与下方放置源质量块的转盘同轴安装。这套设备位于山洞实验室的被动保温室(passive thermal room)中。

根据《科技日报》报道,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团队核心成员、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杨山清教授感慨:“从上世纪80年代罗俊院士开始进行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实验研究至今,他已将其看作是毕生的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华中科技大学山洞实验室工作。罗院士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方向的指引,同时以身作则,对实验过程中的每个重要阶段他都主动带领团队成员一起分析、讨论并指导大家做实验。一批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在此过程中得以成长。”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8-30

本文作者:闻菲、大明、肖琴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新智元,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AI_era”。

原文链接:历时30年探索牛顿之谜,中国科学家测出迄今最高精度万有引力常数值!

相关文章
|
3月前
|
人工智能
光速矩阵——赋能光速创客与矩阵小哥,助力品牌穿越数字矩阵,赢得未来传播先机!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品牌传播已不仅是单一广告投放,而需多维矩阵式触达全球市场。**光速矩阵**应运而生,作为AIGC营销平台,它通过培养“光速创客”和“矩阵小哥”,赋能内容创作与分发,帮助企业以低成本实现精准传播。平台与高校合作培训大学生,并与地方政府合作助力乡村青年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和社会平等。其独特的人力资本大模型和云工场系统,大幅提升品牌传播效率,助力企业在数字经济中抢占先机,构建全球化传播生态。光速矩阵不仅是一款工具,更是一场时代变革,构建了一个价值百亿的新生态。
|
3月前
|
人工智能
光速矩阵:光速创作、矩阵引爆,打造AIGC时代数字就业新格局!
**光速矩阵**是一个创新平台,利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赋能企业和品牌,实现高效传播。平台通过“光速创作”和“矩阵引爆”机制,为企业提供高质量内容创作和精准市场覆盖。光速矩阵还与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培养AIGC创作者和“矩阵小哥”,推动乡村青年和大学生的数字化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光速矩阵正成为全球数字传播与就业的重要驱动力。
光速矩阵:光速创作、矩阵引爆,打造AIGC时代数字就业新格局!
|
程序员 芯片
物理学又不存在了?ChatGPT:室温超导是物理学的一个梦想
总结一下:目前来说室温超导的可行性是积极乐观的,但是距离应用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实现的话,确实会对科技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156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数据可视化
智源研究院发布仿真秀丽线虫天宝1.0:达到当前最高生物精度,走出生命智能到智能生命「关键一步」
智源研究院发布仿真秀丽线虫天宝1.0:达到当前最高生物精度,走出生命智能到智能生命「关键一步」
205 0
|
量子技术
100多位作者联手!谷歌用量子计算机造出「时间晶体」,挑战热力学第二定律
近日,谷歌联合几十位物理学家,用量子计算机造出了「时间晶体」。
183 0
100多位作者联手!谷歌用量子计算机造出「时间晶体」,挑战热力学第二定律
|
C++ 流计算
ASCII码模拟星系碰撞:牛顿引力定律融合C++的「奇迹」
继上次用SCII实现曾经「专属」Nvidia的光线追踪技术之后,作者又使用ASCII模拟了碰撞的星系,过程十分逼真。此外,他还发布了ASCII游戏、ASCII模仿鱼群等项目,心动了么?还不赶紧上手试试!
171 0
ASCII码模拟星系碰撞:牛顿引力定律融合C++的「奇迹」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和小鼠“智力”水平相当?全球首台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是中国造的!
和小鼠“智力”水平相当?全球首台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是中国造的!
和小鼠“智力”水平相当?全球首台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是中国造的!
“平行宇宙”要证实?科学家打造出预测多个“未来”的量子计算机
该计算机在亚原子尺度上运行,最多能够同时模拟16条光子位置的时间线,也就是说该设备目前能够模拟16种未来。
451 0
人类探测到外星人信号了?看天文界十位大咖如何说
科学家们普遍表示,快速射电暴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爆发机制虽然还不清楚,但与外星人没什么关系。
657 0
|
大数据
学界 | 30年过去了,当年预测全球变暖的模型为什么没应验?
早在1988年夏天,詹姆斯汉森(James E. Hansen)就曾关于全球变暖发出可怕的警告。然而,今天的地球却只是变暖了那么一点儿。
1581 0